章节课题
13 罗斯福新政
教学时数
1
教材内容分析
《罗斯福新政》是2018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13课的内容。第四单元还包括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课内容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承接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也开启法西斯战争及之后的历史。
《罗斯福新政》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从繁荣到危机。包括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和表现。
(二)罗斯福新政。包括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影响以及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评价。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罗斯福新政推行的原因,探究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实施所产生的影响。能够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历史情景的设置,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及对“新政”的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学生现阶段对世界历史有了一定的宏观认识。本课内容经济大危机涉及到的经济方面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涉及到此项内容时做到点到为止。不对经济内容做过多讲解。教师尽可能的多采用图片影像资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重点
“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史论结合,依据材料得出结论。
难点
“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史论结合,依据材料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
教学资源与
工具设计
ppt
教 学 过 程
评点与建议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罗斯福不同时期的照片,简单介绍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贡献巨大的总统,以罗斯福的人物为线索贯穿整个历史教学。
本课的学习思路。把20世纪美国20年代的美国比喻为病入膏肓的病人。通过四个层次:病入膏肓、寻找良医、良医药方、药到病除?通过层次的学习,层层递进学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经济大危机 病入膏肓寻良医——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从繁荣到危机
引入:用人物罗斯福1929年公司倒闭进入主题。
1.经济繁荣
多媒体展示图片“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情况”四幅图片。
探究得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过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繁荣背后却蕴藏着危机
2.经济危机
多媒体播放视频《经济大危机》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结合书本58页得出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原因: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股票投机等。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59页文字并展示多媒体文字资料。了解经济危机有哪里特点。
总结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过渡: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美国当时的情况如何?
第二部分:罗斯福新政 病入膏肓寻良医——胡佛pk罗斯福
胡佛总统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生活困苦,在此时美国人民选择了罗斯福。
多媒体展示胡佛统治下的“胡佛村”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图景。
多媒体展示罗斯福总统的竞选词及图片,美国正式进入“新政”时期。
但是罗斯福总统真的能引导美国人民从危机中走出来吗?当时很多人都是心存疑虑的,说他是一个瘫痪的总统治理一个瘫痪的国家。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罗斯福新政》。
第二部分:罗斯福新政 济世良医开药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多媒体播放视频《罗斯福新政》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初步了解。
多媒体材料展示:
材料一:金融业是经济危机的重灾区,人们不信任银行,纷纷提款挤兑,金融业遥遥欲坠。新政从整顿银行开始,1933年3月,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令》,让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尽快开业,对缺乏资金的银行进行改组。接着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由国家为5000美元以下的存款进行安全保证。
材料二:1933年,政府和农场主签订合同,犁掉小麦、棉花各400多万顷,以及玉米300多万公顷。政府购买和屠宰了2300多万头牛、600多万头生猪,将其当作肥料,以控制农产品的产量、恢复农产品的价格。
材料三:公平经营规章严格规定各企业的产品数量、价格、销售范围。《工业复兴法》规定雇员有权成立工会,又规定了工人的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实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
材料四:1933-1937年,由政府拨款120亿美元,用于建筑、造林、新修水利等工程,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1933年,政府成立田纳西管理局,以修建新的水坝和发电厂为主要任务。工程发挥效益后,田纳西河流域7个州的广大地区,人均收入增长4倍。
多媒体图片展示“蓝鹰运动”、“田纳西水利工程”、“罗斯福总统与农民”等
通过探究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及课本61页内容,师生共同探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引导学生解读“新政”中工业、农业、金融等举措,总结“新政”的特点
“新政”的特点: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第二部分:药到病除效果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多媒体材料展示:“美国生产恢复柱状图”和“美国失业人数图”以及罗斯福的言论材料。
多媒体材料展示:罗斯福……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罗斯福回应: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归纳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积极影响: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消极影响: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在此基础上得出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展示材料:《罗斯福传》和“1933年就职演说词”让同学们合作探究得出罗斯福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加强学生的情感品德培养。
主题深化。比较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中有哪些措施值得中国借鉴。(采用小组探究的方式)
家国情怀:升华到如今的“新冠肺炎”。美国面临新的危机,特朗普总统的做法值得恩思考,希求特朗普积极学习新政的精神,尽快消除新冠的威胁。
【课堂小结】: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了美国,罗斯福放弃了美国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消除危机。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它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不同体制和政策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体制创新和发展。
【巩固练习】:见ppt
【作业设计】:既有单项选择的课后思考,也有课文活动中的探究。
【板书设计】: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从繁荣到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金融、工业、农业、公共工程、社会保障)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难度较大,部分知识点涉及到经济政治等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知识。教师讲解的不多,浅尝辄止,不要给学生增加负担。学习历史能够借鉴历史。需要教师将历史带入中国的国情给学生介绍加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