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三章 第7节 压强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三章 第7节 压强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11 08:3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三章 第7节 压强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盲道上凸起的圆点 ?B.?安全锤头部成锥形

C.?汽车安全带做得较宽 D.?刀刃磨得很薄

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底受到的压力比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小
B.?甲容器底受到的压强比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
C.?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比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D.?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比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小
3.我们仔细留意路上的汽车可以发现,运载能力越大的汽车,其轮胎数量越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也越大,这主要是为了(??? )
A.?减小对路面的压强?????????B.?增大对路面的压强????????
C.?减小对路面的压力?????????D.?增大对路面的压力
4.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位初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
A.?1250帕??????????????????????????????B.?2500帕??????????????????????????????C.?5000帕??????????????????????????????D.?12500帕
5.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书包要用宽的背带??????????????????????????????????????????????B.?在鞋底做上凹凸不平的花纹
C.?菜刀要经常磨一磨??????????????????????????????????????????????D.?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6.匀速地向以下四个容器内注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 )
A.?量杯 ?????????????B.?烧杯 ????????????
?C.?锥形瓶 ?????????????D.?量筒
7.如图所示,将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分两部分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等于()
A.?3:5???????????????????????????????????B.?3:2???????????????????????????????????C.?2:5???????????????????????????????????D.?9:10
8.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
A.?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D.?无法确定甲乙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
9.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凳上舒服的原因是(???? )
A.?沙发有弹簧,抵消了人的重力?????????????????????????????B.?弹簧的弹力减小了人对沙发的压力
C.?由于弹簧作用,人对沙发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D.?沙发柔软,与人体接触面积大
10.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挤压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小于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
B.?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大于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
C.?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D.?实验表明可以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同一高度处分别有A、B两点。若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甲________P乙;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时,则A、B两点压强关系是PA ________PB(均选填“>”“=”或“<”)
12.如图所示,一块长方体橡皮,当侧放于水平桌面上时对比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沿ab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小妍在做“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时,遇到了以下问题,请分析:
(1)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为了改变金属盒及橡皮膜的朝向,具体操作是:________?。
(2)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没有发生改变,可能是因为压强计________。
(3)没有把金属盒浸没在水中,却观察到U型管两侧液面高低不同,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14.一包新的A4复印纸的包装上标有“60g/m2”字样,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这种质地及厚度的纸的质量为60g,去掉外包装,把这包新的复印纸(共200张)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Pa。(A4纸的尺寸规格为:210mm×297mm,g取10N/kg)。
15.为了美化教室环境,小科同学从家里带来了一盆盆栽花卉,放于水平窗台上,盆栽花卉的总质量为 4kg,花盆底面与水平窗台的接触面积为200cm2 , 则该花盆对窗台的压强为________Pa。小科每三天都要给花浇一次水,浇水后与浇水前相比较,花盆对窗台的压强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g 取10N/kg)。
三、实验探究题
16.为了“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小徐进行了如下实验。
(1)本实验中用来测量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比较序号为________的三组实验,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的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比较序号为②③的两组数据,小徐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为了使该结论更具普遍性,你认为还需要进行怎样的实验?请简要说明________。
17.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金把一个或两个相同的木块放在海绵上,进行如图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也运用于以下????? 实验中。(请单选)
A.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B.用悬挂的乒乓球靠近振动的音叉,用乒乓球运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用10粒玉米来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D.用望远镜观察太空以了解星球的运行规律
(2)对比________两图可得出的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对比甲、丁两图,海绵凹陷程度相同,小金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小金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________;
四、解答题
18.科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在野生动物园游玩时,发现了大象行走时留在平整沙地上的一串大小、深度基本相同的脚印,如何通过脚印来估测大象的质量呢?同学们找来平底圆柱形容器,将它放在脚印边同样的沙面上,不断往容器中装小钢珠,使容器陷入沙面的深度和脚印深度相等,然后又做了脚印的石膏模型。回到学校后测得该容器的底面积为10厘米2 , 容器和小钢珠的总质量为25千克。把石膏模型放在一张纸片上画出脚印形状,剪下“脚印”,测得质量为40克。在同一张纸上剪下一块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测出质量为5克。
(1)利用平底圆柱形容器可以算出行走(两脚着地)时大象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2)大象的质量约为多少千克?
19.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桶,在桶盖上插上一根细长的直管,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直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桶裂了,桶里的水就从裂缝中流了出来。
(1)几杯水灌进去后,桶便被压裂的原因是________?;
(2)直管的横截面积为3cm2 , 木桶能承受的最大压强约为1.15×105Pa,若一杯水约500mL,请计算估测帕斯卡倒了几杯水(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液=ρgh);
(3)如果选用盐水做该实验,所需盐水的体积应该________(选填“增多”或“减少”)。
20.如图1,一只底小口大的杯子(上下底均密封),底面积S1为20厘米2 ,底面积S2为30厘米2。杯内盛有质量为230克,深h为10厘米的水。此时杯底S1受到水的压力为F1 , 杯底S1受到水的压强为p1。已知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用公式p=ρgh计算,其中ρ为液体密度(单位为千克/米3),h为处于液体中的深度(单位为米)。
(1)F1的大小为________牛。
(2)请对F1与杯内水的重力G之间的大小关系作一对比,并对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
(3)如果将该杯子倒置(如图2),杯底S2受到水的压力为F2 , 杯底S2受到水的压强为p2 , 则p1________p2 , F1________F2。(以上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答:A.盲道上凸起的圆点,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故A不合题意;?
B.安全锤头部成锥形,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故B不合题意;
C.汽车安全带做得较宽,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压强,故C符合题意;?
D.刀刃磨得很薄 ,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 D
解答:A.甲乙两个容器上下粗细一致,那么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因为液体质量相等,所以液体重力相等,因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相等,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容器的底面积S甲>S乙 , 且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F甲=F乙 , 根据公式可知,甲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比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小,故B错误;
C.甲、乙两个容器重力相等,里面液体重力相等,根据F=G容器+G水可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故C错误;
D.甲、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且S甲>S乙 , 根据公式可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 A
解答:运载能力越大的汽车,装载的货物重力越大,那么对地面的压力越大。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必须增大轮胎的数量,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 D
解答: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kg,那么对地面的压力为F=G=mg=50kg×10N/kg=500N;
脚掌长约20cm,宽约10cm,因此脚掌的着地面积大约为:S=ab=20cm×10cm=200cm2=0.02m2;
那么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
故选D。
5.答案: A
解答:A.书包要用宽的背带,通过增大接触面积的方式减小压强,故A符合题意;
B.在鞋底做上凹凸不平的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式增大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
C.菜刀要经常磨一磨,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故C不合题意;
D.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 A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而是逐渐向横轴弯曲,这说明压强随时间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小。根据p=ρ液gh可知,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即水面的深度随时间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小。
A.量杯上口大,下口小,在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水面上升的速度越来越慢,故A正确;
B.烧杯上下粗细一致,在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水面上升的速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锥形瓶下面的部分下口大,上口小,而上面的部分粗细一致,在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水面上升的速度先逐渐变大,再保持不变,故C错误;
D.量筒上下粗细一致,在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水面上升的速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 D
解答:甲:地面受到的压力为3G,受力面积为2S,那么对地面的压强为:;
乙:地面受到的压力为5G,受力面积为3S,那么对地面的压强为:;
那么:, 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 A
解答: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相等,即两种液体的压强相等;但是金属盒在甲液体浸入的深度大于乙液体的深度,根据p=ρgh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故答案为:A。
9.答案: D
解答:A.在同一地点,重力只受到质量的影响,弹簧不会改变人的重力,故A错误;
B.人的重力不变,对弹簧的压力就不变,故B错误;
C.人对沙发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故C错误;
D.人对沙发的压力不变,但沙发柔软,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大,从而减小了压强,所以感觉更舒服,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 A
解答:A.铅笔处于静止状态,那么两个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即大小相等;因为铅笔对手的压力和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两个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大小相等;根据公式可知,左边手指的接触面积大,压强小,故A正确;
B.据上面的描述,左右两边手指受到压力相等,故B错误;
C.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它们是平衡力而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实验表明可以通过增大受力面积而减小压强,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1.答案: >;<
解答:(1)A、B两点压强相等,且深度hA 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密度ρ甲>ρ乙。
设A、B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都是h,
那么甲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为:p甲=ρ甲g(hA+h)=ρ甲ghA+ρ甲gh;
那么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为:p乙=ρ乙g(hB+h)=ρ乙ghB+ρ乙gh;
那么ρ甲ghA=ρ乙ghB , ρ甲gh>ρ乙gh;
因此p甲>p乙。
(2) 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时, 且液体深度h甲 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密度ρ甲>ρ乙。
设A、B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都是h,
那么A受到的压强为:pA=ρ甲g(h甲-h)=ρ甲gh甲-ρ甲gh;
那么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为:pB=ρ乙g(h乙-h)=ρ乙gh乙-ρ乙gh;
那么ρ甲gh甲=ρ乙gh乙 , ρ甲gh>ρ乙gh;
因此A、B两点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A12.答案: 不变;不变
解答:(1)一块长方体橡皮,无论侧放还是平放,它对水平桌面上的压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因此压力保持不变;
(2)若沿ab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仍然是一个长方体,根据公式p=ρgh可知,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保持不变。
13.答案: (1)扭动上边的旋钮,改变橡皮膜的朝向
(2)漏气了
(3)打开夹子,调整U形管两侧液面上的气压
解答:(1)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为了改变金属盒及橡皮膜的朝向,具体操作是:扭动上边的旋钮,改变橡皮膜的朝向;
(2)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没有发生改变,可能是因为压强计漏气了;
(3)没有把金属盒浸没在水中,却观察到U型管两侧液面高低不同,她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夹子,调整U形管两侧液面上的气压。
14.答案: 120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密度均匀粗细一致的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受力面积无关,只与密度和高度有关,因此200张A4纸对桌面的压强与同种材料200张60g的复印纸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那么200张A4纸对桌面的压力:F=G=mg=0.06kg×200×10N/kg=120N;
那么这包复印纸对桌面的压强为:。
15.答案: 2000(科学记数法也可以);增大
解答:(1)花盆对窗台的压力:F=G=mg=4kg×10N/kg=40N;
花盆对窗台的压强:;
(2)浇水后花盆的总重力增大,那么对窗台的压力增大,根据公式可知,花盆对窗台的压强将增大。
三、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压强计
(2)④⑤⑥
(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换用不同密度(种类)的液体重复实验(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改变盐水的密度重复试验)
解答:(1)本实验中用来测量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测量工具是压强计。
(2)比较序号为4、5、6的三组实验,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的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为了使该结论更具普遍性,我认为还要进行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换用不同密度(种类)的液体重复实验(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改变盐水的密度重复试验)。
17.答案: (1)B
(2)甲乙或丙丁
(3)实验中存在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变量
解答:(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里运用了转换法。
A.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使用了等效替换法,故A不合题意;
B.用悬挂的乒乓球靠近振动的音叉,用乒乓球运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使用了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
C.用10粒玉米来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使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不合题意;
D.用望远镜观察太空以了解星球的运行规律,使用了归纳法,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对比甲乙或丙丁两图可得出的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受力面积相等,而甲和丁中受力面积大小不同,因此:小金的观点是错误的,理由是:实验中存在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变量。
四、解答题
18.答案: (1)容器和小钢珠对沙面的压力F=G=mg=25kg×10N/kg=250N;
容器和小钢珠对沙面的压强;
(2)一块边长10cm的正方形的面积为S1=10cm×10cm=100cm2 , 质量为m1=5g;
质量为m2=40g的纸片的面积也就是大象一个脚印的面积S2 ,
纸片的密度不变,根据公式得到:;
即:;
解得:S2=800cm2=0.08m2;
?大象行走时两只脚着地,
那么大象对地面的压力F压=G象=2PS2=2×2.5×105Pa×0.08m2=40000N;
大象的质量为。
19.答案: (1)水的压强超过了木桶的可承受范围
(2)水柱的高度;
注入水的体积:V=Sh=1150cm×3cm2=3450cm3;
加入水的杯数:。
(3)减少
解答:(1)几杯水灌进去后,桶便被压裂的原因是:水的压强超过了木桶的可承受范围 ;
(2)水柱的高度;
注入水的体积:V=Sh=1150cm×3cm2=3450cm3;
加入水的杯数:。
(3)直管上下粗细一致,因此水柱对木桶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
根据公式可知,当盐水和水的重力相同时,盐水的密度比水大,所以盐水的体积比水减少。
20.答案: (1)2
(2)F1 解答:(1)水对杯底的压强p1=ρ液gh?=103kg/m3×10N/kg×0.1m=1000Pa;
水对杯底的压力F1=p1S1=1000Pa×20×10-4m2=2N;
(2)水的重力为:G=mg=0.23kg×10N/kg=2.3N;
那么:F1 原因是:杯子的侧壁承受了一部分压力;
(3)将杯子倒置后,水面高度h减小,根据公式p=ρ液gh
?可知,杯底受到水的压强会变小,即杯底受到的压强p1>p2;
由于杯子的侧壁会对水产生向下的压力,而这个压力会传递到杯底,所以倒置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2>G;
那么:F1 ?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