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随堂小练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 应该填写( )
A.黄巢起义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2.下图为《水浒传》中宋江酒后浔阳楼题诗的情景,其中一句道“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下列关于黄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后梁
B.平定安史之乱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3.下面是某学生在复习时归纳出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
时间 西汉初期 唐朝中叶 唐朝末年
事件 七国之乱 安史之乱 朱温篡唐
原因 分封诸侯 外重内轻 节度使权势加大
影响 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唐朝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教训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取决于皇帝的素质
B.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4.下面是小明整理的唐朝灭亡后的历史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①五代十国中的“十国”都是南方政权②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③《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时候的情景④政权更迭与分立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歌曲《不见长安》中有这样一句话:“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 )
A.盘庚迁殷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6.“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绘的情景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虛
7.《旧唐书>称,安史之乱后“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下列关于安史之乱造成的后果,表述有误的是( )
A.南方地区遭到浩劫
B.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C.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
D.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
8.下图为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的黄巢陵墓。下列关于黄巢起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起义军攻人了长安
B.起义军建立了政权
C.黄巢起义彻底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D.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唐朝的腐朽统治
9.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朱温建立后梁政权②李亨 被拥立为帝③黄巢起义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10.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是( )
A.统治者荒废朝政
B.唐末农民起义
C.藩镇割据势力膨胀
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1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政权更迭,称为“五代”。下列关于五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后唐②后梁③后周④后晋⑤后汉
A.②①④⑤③
B.①②③④⑤
C.⑤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⑤④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
年份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
总人口数(约) 4142万 4531万 5292万 1699万 1576万
材料二 五日,贼陷京师。 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十三日,贼巢僭位,国号大......
----《旧唐书》
材料三 王欲代唐,使人 谕诸镇......夏四正戎,更名晃。甲子,皇帝即位。戊展,大赦,改元,国号梁。
----《新五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755-760年唐朝的人口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记载了唐朝灭亡时的情形,其中的“王欲代唐”中的“王”指的是谁?说一说唐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随堂小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 应该填写( D )
A.黄巢起义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解析:“关中高祖是李渊,618年都长安。 兄弟相残玄武变,627年号贞观。又有女皇武则天,重视生产启开元。玄宗登基选德贤,大唐盛世翻新篇。可惜后来腐败现,755年安史乱。大权独揽唯宦官,藩镇割据势滔天。黄巢起义陷长安,朱温夺权唐乃完。”这段歌谣,概括了唐代兴衰的整个过程。由时间“755- -763”, 可知该段对应的事件为“安史之乱”。故选D项。
2.下图为《水浒传》中宋江酒后浔阳楼题诗的情景,其中一句道“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下列关于黄巢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建立后梁
B.平定安史之乱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后梁的是朱温,排除A项;安史之乱发生在黄巢起义之前,排除B项;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D项。黄巢率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故选C项。
3.下面是某学生在复习时归纳出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B )
时间 西汉初期 唐朝中叶 唐朝末年
事件 七国之乱 安史之乱 朱温篡唐
原因 分封诸侯 外重内轻 节度使权势加大
影响 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唐朝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教训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取决于皇帝的素质
B.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发动叛乱的主要是地方的诸侯或者节度使,他们都是割据一方的势力,因此得出的教训是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的矛盾。A项与题意无关;C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教训;D项说法错误。故选B项。
4.下面是小明整理的唐朝灭亡后的历史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D )
①五代十国中的“十国”都是南方政权②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③《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时候的情景④政权更迭与分立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合称“十国”。
①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项。
5.歌曲《不见长安》中有这样一句话:“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 D )
A.盘庚迁殷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解析: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歌中“长安城”代指唐朝,A项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与唐朝无关;B、C两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虽然与唐朝有关,但不属于“悲”,应属于“欢”。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使唐朝由盛转衰,符合题干中的“悲”,故选D项。
6.“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绘的情景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B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虛
解析:诗句 描绘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往西南的情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都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B项是安史之乱爆发后造成的结果。故选B项。
7.《旧唐书>称,安史之乱后“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下列关于安史之乱造成的后果,表述有误的是( A )
A.南方地区遭到浩劫
B.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C.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
D.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
解析: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A项说法有误,符合题意。
8.下图为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的黄巢陵墓。下列关于黄巢起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起义军攻人了长安
B.起义军建立了政权
C.黄巢起义彻底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D.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唐朝的腐朽统治
解析:唐朝后期,統治 腐朽,民不聊生,人民发动了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最终失败,并没有彻底推翻唐朝,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9.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朱温建立后梁政权②李亨 被拥立为帝③黄巢起义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解析: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唐朝后期,黄巢起义爆发;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故选D项。
10.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是( C )
A.统治者荒废朝政
B.唐末农民起义
C.藩镇割据势力膨胀
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解析:唐朝末期,节度使朱温控制朝政,陆续兼并北方的大小制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由此可见,藩镇势力的膨胀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1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政权更迭,称为“五代”。下列关于五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①后唐②后梁③后周④后晋⑤后汉
A.②①④⑤③
B.①②③④⑤
C.⑤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⑤④
解析: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城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
年份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
总人口数(约) 4142万 4531万 5292万 1699万 1576万
材料二 五日,贼陷京师。 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十三日,贼巢僭位,国号大......
----《旧唐书》
材料三 王欲代唐,使人 谕诸镇......夏四正戎,更名晃。甲子,皇帝即位。戊展,大赦,改元,国号梁。
----《新五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755-760年唐朝的人口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急剧减少。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材料三记载了唐朝灭亡时的情形,其中的“王欲代唐”中的“王”指的是谁?说一说唐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朱温。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人民赋役繁重,连年灾荒,爆发了农民起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