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地理
不
放
弃
!
同饮一江水
苏鄂一家亲
同饮一江水
苏鄂一家亲
学习目标:
1.能在地图上指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认
识城市群的特点以及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2.以上海为例了解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能结合图文资料举例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乡的文化及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全国最大的城市群
历史文化名城众多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核心城市:上海
腾飞的浦东
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对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比如南京、杭州、宁波、盐城等地区,特别是周边的苏州(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无锡(江阴、宜兴)、常州(溧阳、武进、金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推动力,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全国城市最密集、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并且上海还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同城效应
交通运输快速发展
关键?
世界文化遗产
水乡古镇风光
传统文化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传统文化
戏剧文化
茶文化
丝绸文化
饮食文化
课堂小结: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地位
:全国最大、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主要城市(图):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扬州、无锡、宁波
核心城市
:上海(地位和作用)全国最大、辐射带动
同城效应
:快捷的交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课堂小结:
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南京明孝陵
水乡古镇风光
: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
传统文化
:戏剧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饮食文化
水乡的文化
特色与旅游
当堂训练:
图中A、H、J分别是
省、
省、
省。
图中C是
海,D是
河流,G是
湖泊。
图中E、F、K分别是
、
、
。
(城市)
A
C
G
H
J
K
E、F之间的铁路线B是
,近年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
效应。
浙江
江苏
安徽
黄
长江
太湖
上海
南京
杭州
京沪线
同城
谢
谢!(共23张PPT)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一课时)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为何上升为国家战略
长江三角洲占全国1/26面积的土地上创造了国家经济总量的1/4
???
鱼米之乡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气候适宜
文化底蕴深厚
重视对外交流
教材解析
江海交汇之地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水乡的文化和特色旅游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网稠密,自古水运发达。京杭运河是一条重要的水路,历史上不仅沟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经济联系,而且促进了扬州、苏州、杭州等沿岸城市。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京杭运河段运输依然繁忙。
江海交汇之地
第一课时
1.
范围:
市、
省南部和
省北部。
上海
江苏
浙江
江海交汇之地
上海
江苏
浙江
太湖
长
江
黄海
东海
位于长江“黄金水道”
,便于对内联系
位于东部”黄金海岸”,便于对外联系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可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2、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
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位于箭头位置
苏通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8
146米,主桥为跨径1
088米的斜拉桥;大桥连接苏州和南通两市,西距江阴大桥82千米,东距长江入海口108千米,是国家沿海高速公路的长江口过江枢纽。
上海外高桥码头
2010年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上海
江苏
浙江
太湖
长
江
3.
地形特点: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4.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湿润)
百度百科解释
“鱼米之乡”
指湖泊交错,土地肥沃,盛产鱼米的富庶之地。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水稻
油料作物
油菜
其他经济作物
茶叶、桑蚕、棉花
这里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
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长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③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一)自然条件:
(二)社会经济条件:
①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消费市场广阔。
“鱼米之乡”
活动1: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长江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
活动: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淡水鱼
生产、生活用水
旅游景观
建筑用地
利
弊
洪涝灾害
黄浦江死猪
(水污染)
都江堰
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活动2: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于战国时期,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利: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水源
弊:水量不稳定,容易造成旱涝灾害。
都江堰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
活动3、议一议,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长江上游地区,河流主要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区域农业的发展;(成都平原为例)
长江下游地区,河流主要提供航运条件,有利于区域交通发展和对外联系。(长江三角洲为例)
太湖美呀太湖美
美就美在太湖水
水上有白帆哪
啊水下有红菱哪
啊水边芦苇青
水底鱼虾肥
湖水织出灌溉网
稻香果香绕湖飞
水
欣赏歌曲《太湖美》,从歌词中体悟到什么信息?
欣赏歌曲《太湖美》,从歌词中体悟到什么信息?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的真正含义。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