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唯物史观: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史料实证:能通过史料分析食物生产的现代化,说明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与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对食品供给的影响。
3.历史解释:能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了解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理解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与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对食品供给的影响。
4.时空观念:通过对古今中外食物储备技术的对比,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对食物储备产生的影响,增强时空观念。
5.家国情怀:了解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分析中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联系生活实例探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多方面影响,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深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自觉担负起为建设美好生活而努力的时代责任。
重点:食物生产、储备现代化对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的重大意义,及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大举措。
难点:经济活动、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经常去超市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被摆放在不同的区域,因为不同事物会需要不同的储存条件,而且每种食物都有保质期,那这些食物是如何生产的,为了延长食物的存储时间我们会采取什么方法呢,我们经常看到食物中毒的新闻,那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会不会有安全隐患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新课讲授】
【师】同学们在工业革命后机械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有了机械以后食物是如何生产的呢?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食物生产现代化的实现
(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实现: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3)表现: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师】同学们观察图片并结合课本学习农业生产的机械化。
2.农业生产的机械化
条件: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表现: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获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各国的农业机械规模: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
意义: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师】同学们结合袁隆平先生研制出杂交水稻的史实,学习杂交育种技术的内容。
3.杂交育种技术:
(1)概况:
①1930年,美国培育出杂交玉米新品种。
②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③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杂交水稻。
③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一一南优二号。
⑤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影响: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师】同学们观察图片看看现代化的养殖和畜牧业的生产情况。
4.养殖及畜牧业生产的现代化
(1)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给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2)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师】同学们思考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何不同?
传统农业:主要使用人畜力、比较简陋的农具和农家肥,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一种内循环,农产品的加工是很初步的。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是持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和现代工业装备的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产业,是把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把产前、产中和产后相结合,把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的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综合性产业。
【师】小组讨论思考中国发展现代农业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设,能促进生产发展,对于农村的生态环境及生活面貌都有极大的改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产业基础,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的活力。
(2)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粮食生产的稳定是农业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建设能全面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
(3)有利于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循环上升发展,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
2.古代农业社会:粮仓的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人们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
3.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4.20世界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5.20世界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6.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由百吨发展到千吨、万吨。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7.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如今,人们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各类生鲜食品,且能将其在家中保存较长时间,方便食用。
【师】同学们思考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提示:
(1)冷链物流是保障食品药品流通安全的关键环节。冷链物流使食品药品在加工、流通等各环节中始终处于可控的温度环境中,对于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至关重要。
(2)冷链物流是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发展冷链物流不仅能够大福度降低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损耗,促进农民增收,也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全面支撑和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冷链物流也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永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多元化、新鲜度和管养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冷链物流已经成为提升居民消费品质、减少营养流失、满足人民群众“更优质、更便利、更安全”的要求的重要保障。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徽标吗?大家通过课前预习应该都看到了这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徽标。联合国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做努力。同学们阅读课本并结合材料学习第三个知识点: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问题
(1)现状: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①有利因素: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大大增加了食物供给。
②不利因素: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相对措施
①国际上: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②中国
A.决策: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B.成就:中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师】同学们阅读学思之窗的史料思考下面问题。
【学习之窗】
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合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
..........
4.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
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重申国际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并要避免采取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不一致并可能危及粮食安全的单方面措施。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
5.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以及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
——《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年11 月16日)
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提示:
(1)原因: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减少;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等。
(2)应对措施
①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护和调动人们的种粮积极性,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
②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
③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着力促进世界粮食安全,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食品安全问题
(1)影响因素
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
②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③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2)对策
①世界:各国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②中国:颁布相关法规,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师】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史料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史料阅读】
第三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正)
提示:
(1)生产经营者的违规生产经营是最根本的原因。生产者是食品安全的直接责任人。有些生产者没有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不顾消费者的安危,滥用添加剂,甚至用工业原料生产假冒伪劣食品。
(2)政府管理者的监管不力。管理者是食品安全的保护者。监管力量薄弱、地方保护主义横行、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造成管理者执法力度不够、对食品安全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管控不严。
(3)正确消费观念的缺失。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受害者。消费者与生产者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缺乏鉴别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有些消费者在买到假冒伪劣食品后缺乏维权意识。
【深化探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食问题事关政权稳固。据《礼记》记载,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粮食和水果等。汉代,干肉腐坏变质出售致病,商贩及监管者“与盗同法”。《唐律疏议》规定,明知脯肉已经变质而不及时焚毁构成的刑事犯罪将重罚,“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依故杀法”。《宋刑统》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由行会对食品质量负责。明嘉靖时规定,发现猪羊肉灌水,米麦等掺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
——摘编自蒲丽娟、王伟《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古代食品安全治理及启示》
材料二1860年《食品掺假法》授予地方政府自愿设立“公共分析师”的权力,此前,英国政府和议会对食品生产和销售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的。1872年英国中央政府开始介入食品安全,制定了《禁止食品、饮料与药品掺假法》。189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食品与药品销售法》,授权中央政府可以强制地方政府实行,地方政府官员玩忽职守将被追责;1906年的“芝加哥牛肉事件”迫使英国议会授予英国政府对进口食品的监管权。至此,英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摘编自温小辉、冯杰《从自由放任到多层级全面深入监管——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的演进》
材料三1978年,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农业种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食品.污染开展治理。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1982年11月,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
——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食品安全治理的特点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演变过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
答案:
(1)特点:将食品安全与人伦天理相结合;统治者高度重视;以法律强制力严格规范;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目的:规范市场秩序,稳固统治。
(2)过程:从自由放任到多层级全面深入监管;由地方政府自愿到中央政府强制干预;由食品生产环节扩展到销售环节;由侧重国内食品监管到国内、进口食品监管并重。
(3)意义: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规范和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解析:第(1)问,“特点”,可根据材料一中“民人以食为天”“周朝禁止……”“《唐律疏议》规定……将重罚”“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等信息概括;“目的”,通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市场秩序、政治统治等方面分析归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一课,学习完这节课我们要了解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分析中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联系生活实例探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多方面影响,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要学会深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自觉担负起为建设美好生活而努力的时代责任。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生产的机械化
2.养殖、畜牧业生产现代化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原始农业社会:窑藏
2.古代农业社会:粮仓
3.现代社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问题
2.食品安全问题
【课后作业】
记忆知识点,完成同步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