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1-10 11:1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
(总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假如你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上,你会见到的情景最可能是 ( )
A.元谋人在采集食物 B.北京人在打制石器
C.河姆渡人在种植水稻 D.黄帝大战蚩尤
2、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着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
①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 ④学会饲养家畜,掌握了制陶技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从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历史中,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是( )
A.只有实行“禅让制”才能确保王朝的巩固
B.只有建立强大的国家机构才能确保王朝的巩固
C. 只有实行王位的“世袭制”才能确保王朝的巩固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下列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使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 B.出现了疆域较大的国家
C. 秦国成为最富强的国家 D.战乱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5、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 实行商鞅变法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6、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的社会状况 D.甲骨文主要发现于陕西西安
7、战国时期,形成了许多学派,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涌现出一批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竞相变法,社会急剧变化 B.乱世出英雄
C. 都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D.这些人出身卑贱,想借此出人头地
8、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10、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期,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放权于侯国 D.平定叛乱
1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
A.丰富了当时汉朝的经济生活 B.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C.开辟了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 D.设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
12、下列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C.“神医”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D.《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13、春秋时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而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的著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14、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其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气候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
15、北魏孝文帝是积极推行汉化政策的少数民族皇帝,他的汉化政策部包括( )
A.改用汉姓 B.该穿汉服
C.学说汉话 D.少数民族全部迁往汉族聚居地
16、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也是北魏著名学者贾思勰的故乡。他的一部著作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这部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7、下列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连线错误的是( )
A.墨子----兼爱、非攻 B.孟子----有教无类,当仁不让于师
C.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 D.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18、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有18种写法,统一以后只留下一种。”这里的“一种”是指(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9、200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西安举行,会议通过了《西安宣言》,呼吁将“丝绸之路”作为一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下列人物中,对“丝绸之路”的开通功不可没的是( )
A.张骞 B.张飞 C.诸葛亮 D.秦始皇
20、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基本主张是( )
①宣扬生死轮回②修身养性,炼丹服药③忍受苦难,努力修行④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21、“读史使人明智”。读史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
材料一 ……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请回答:
(1)鲁迅曾赞扬《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此书作者是谁 这部史书的历史地位如何 (2分)
(2)材料一中的轩辕氏是传说中的哪个人物 他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什么 (2分)
(3)材料二中“天下初定”的时间是在哪一年 为避免“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始皇采取了什么制度取代分封制,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除此之外,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还包括哪些内容 (3分)
(4)材料三中描述的是什么著名战役 这次战役的特点是以少胜多,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 请再写两个。(2分)
2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建湖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三个展览板块,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其中的问题。
第一板块:走近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⑴战国、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存在着哪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
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民族关系出现了怎样的趋势?(2分)
第二板块: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⑶让我们背起行囊,穿越时空,跟随张骞一起探险西行之路。张骞团队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起点在哪里?沿途会经过看到哪些风光?(3分)
⑷在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
⑸乘坐着历史的飞船,你来到了北魏,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请举两例说明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2分)
第三板块: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⑹结合战国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史实,谈谈你对民族关系发展的认识。(2分)
23、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个友好国家的文化教育考察团要到中国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小导游,向我们的客人一一介绍我们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吧!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⑴第一站是北京,在周口店他们将考察哪些远古人类的遗址?(2分)
⑵第二站是洛阳,这里的佛教艺术灿烂,有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和著名的石窟艺术,请说出它们的名称。(2分)
⑶第三站是西安,这儿让他们大开眼界,看到了令人惊叹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在博物馆里欣赏了许多从当地原始居民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和彩陶,你知道这奇迹和遗址分别是什么吗?(2分)
⑷第四站是成都,虽地处南方,却人才辈出,著名的武侯祠就是为纪念一个神化人物而建造的,这个人物还指挥了一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大战。请告诉游客,这个人物是谁以及这场大战的名称。(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DDCC 6-10 DAADA 11-15 BACBD 16-20 DBCAA
二、非选择题
21.(1)司马迁(1分);《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1分)
(2)黄帝(1分);人文始祖(1分)。
(3)公元前221年(1分);地方实行郡县制(1分);确立“皇帝”称号和权力,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1分)。
(4)巨鹿之战(1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或淝水之战)(1分)
22.⑴和:昭君出塞等;战: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和战各举一例即可,2分))。
⑵民族大融合(2分)
⑶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起点:长安。沿途会看到草原、戈壁荒漠。(3分)
⑷西域都护。(2分)
⑸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来谈,如从语言、婚姻、服饰、姓名、居住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任举两例即可。(2分)
⑹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民族间的交往融合是主流,民族战争只是短暂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相关融合、和谐相处的国家。(2分)
23、(1)北京人、山顶洞人的遗址。(2分)
(2)白马寺、龙门石窟。(2分)
(3)秦始皇陵兵马俑、半坡遗址。(2分)
(4)诸葛亮、赤壁之战。(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