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的世界》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曾有过辉煌的上古文明。下面古代文明中不属于上古亚非文明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雅典民主政治
2.当我国处于下图所示的历史时期时,西欧社会正处于
A.希腊“古典时代” B.罗马共和国时期
C.即将步入中世纪 D.文艺复兴时期
3.与中国古代城市相比较,11世纪后欧洲出现的新兴城市一般都具有的特征是( )
①经济中心 ②政治中心 ③相对自治 ④相对民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13世纪初,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的是
A.斯拉夫人 B.日耳曼人 C.突厥人 D.阿拉伯人
5.穆斯林世界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两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分别是( )
A.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B.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和波斯帝国 D.蒙古帝国和沙皇帝国
6.关于奥斯曼帝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灭亡罗马帝国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B.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领袖
C.控制东西方商路,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D.首都安卡拉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7.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B.天皇任命幕府首领并掌握实权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8.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这些城市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社会稳定 B.耕地面积增加,生产力水平提高
C.农业发展的机械化 D.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
9.仔细观察下图,从中可以直接推论出,中世纪西欧庄园
A.在采邑改革后才开始发展
B.主要实行农耕的生产方式
C.加速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
D.实行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
10.阿拉伯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帝国时期,其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伊斯兰教的多神崇拜 B.国家与社会发展繁荣
C.哈里发重视知识人才 D.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
11.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古罗马法学家负责整理、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对“完备”理解最恰当的是
A.由皇帝亲自编纂颁布 B.内容翔实
C.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D.形式灵活
12.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
①阿克苏姆王国 ②玛雅文明 ③阿兹特克文明 ④印加文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马里和桑海两个国家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相同点,包括
①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 ②以奴隶为生产中的主要力量
③对外贸易比较发达 ④鼓励文化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电视剧。他们设计的以下一些场景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庄园的耕地一般分为春耕、秋耕和休耕地
B.许多农奴在为庄园领主无偿修盖城堡房屋
C.庄园中有领主的堡垒、农奴的农舍和教堂
D.流动商贩在庄园里叫卖食盐、水果、腊肉
15.中世纪非洲加纳、马里和桑海都是代表性的文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重视贸易 B.都曾经盛极一时,经济繁荣
C.马里和桑海时期廷巴克图是著名的文化中心 D.都因受到外来入侵而衰落
16.有人认为,《史记》中的黎靬就是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城,汉武帝遣使前往的西域诸国中也包括黎靬。751年,杜环在与大食作战中被俘,最远可能到达北非,他返回后把自己的经历写成《经行记》。元朝的汪大渊也到过非洲,并在自己撰写的《岛夷志略》中留下了相关记载。这说明
A.亚历山大城是丝绸之路的终点 B.《经行记》是最早的记载中非交往的史料
C.中非早在秦朝时就已经开始往来 D.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
17.日本大化改新和高丽王朝均曾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改革,其中属于高丽王朝独有的改革措施是( )
A.推行土地国有制 B.改革中央官制 C.引入科举选官制 D.加强中央集权
18.宗教是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的背景是受苦受难的犹太人渴望得到“拯救”
B.它宣扬“众生平等”是为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C.它的创始人是汉谟拉比
D.它的主要传播地区是东亚、西亚和北非
19.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评论大津巴布韦遗址时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麦克维尔的观点( )
A.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 B.指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具有“罗曼史”
C.评价了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 D.鼓励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0.如图反映了西欧从9世纪开始流行开来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劳动者在领主的统治下进行生产,为领主提供劳役和捐税。如图反映的是西欧
A.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与农奴制度
C.宗教神权统治 D.自治城市的现象
二、简答题
21.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封君封臣制度有何异同点?
22.中西殊异
“秦汉以后无‘封建’” 是当今学术界常见的一句话,言外之意是秦汉以后的中国与“封建制度”下的西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
请简述这些差异。
三、材料分析题
2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另一方面,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最重要的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拥有自己土地的权力,并且可以把土地传给继承人。
——(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材料二 ……但他们(农奴)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请比较农奴和奴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6世纪下半叶,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是怎样对待先进的外国文化的?日本对外国文化的这种态度对日本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大帝国是指哪一个国家?它是如何对待外国先进文化的?导致了什么后果?
(3)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国文化?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A 6.B 7.B 8.C 9.B 10.A 11.B 12.C 13.D 14.D 15.D 16.D 17.C 18.B 19.A 20.B
21.相同点:
(1)都是有条件的分封: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2)目的相同: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3)都是逐级分封,等级森严。
不同点:
(1)时间、地点不同:
(2)维持形式不同:
西周:以血缘为纽带,以宗法制来维系。
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
22.
欧洲
中国
政治
王权有限,教权常常凌驾王权之上,地方权力较大
皇权至上,中央集权
经济
庄园经济,领地世袭,土地所有权归领主,农民农奴化趋势明显
小农经济,土地所有权归地主和农民。农民以自耕农为主
文化
基督教对文化影响极大
儒家思想是统治思想,无核心宗教
23.同:农奴和奴隶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受到农奴主或者奴隶主的压迫和剥削。
异:奴隶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农奴是封建农奴制下的农业生产者。
24.(1)对待:学习和模仿先进的外国文化;影响:使日本得到迅速发展。(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也可)
(2)中国清朝。闭关自守。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近代列强侵华。(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也可)
(3)提示:从善于学习、借鉴、创新的基础上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