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65张PPT )+教案+导学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65张PPT )+教案+导学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0 11:22: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学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①少数民族政权辽、西西夏、金的先后建立。②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
2、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
3、结合课本动脑筋,组织学生辩论澶渊之盟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各少数民族的兴起和政权的建立的过程。
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杨家将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同学们可以讲述他们的故事吗?他们生活在哪个年代,那个年代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识点一:宋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
北方
的民族。
(2)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
上京
临潢府。
(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
生产
,创制
文字
,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生活区域:生活在我国
西北
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2)建国:11世纪前期,
元昊
称大夏皇帝,定都
兴庆府
,史称西夏。
(3)统治:元昊仿效
唐宋
制度,订立
官制
、军制和
法律
,鼓励
垦荒
,发展农牧经济,创制
西夏文字

知识点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
?1、北宋与辽──
澶渊之盟
?
(1)背景:
宋真宗
时,澶州之战,
寇准
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
岁币

?
(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着
和平
局面。
(4)评价:
①“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②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③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④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知识点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
(1)战争:
元昊
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
北宋
节节败退,但
西夏
损失亦很大。
?(2)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
和约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岁币
。宋夏
边境贸易
兴旺。
【合作探究】1
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民族政权
民族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西夏
【合作探究】2
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答案】
(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2)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它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合作探究】3
“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
【答案】
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夏向宋称臣。
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合作探究】4
如何客观评价渊之盟?
正方:北与辽签订澶渊之盟用岁币換和平的方式可取。
反方:岁币加重了人民负担,用岁币換和平的方式不可取。
【答案】
澶渊之盟是辽宋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東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界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还彼此进行贸易。
【合作探究】5
如何看待北宋与少数民族的战与和?
【答案】
战方面:
消极:频繁的民族战争使社会动荡,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积极:辽、西夏方面是进攻、掠夺,宋是守土自卫。但战争也使各民族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和方面:
消极:议和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是统治者牺牲人民利益换取的和平局面,“岁币”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积极:但议和带来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
【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一、选择题:
1.(2018·江苏镇江)观察下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2.(2019年北京)右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答案】B
3.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答案】C
4.(2019年江苏连云港)下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

A.宋夏议和
B.宋辽议和
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答案】B
5.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以下属于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
①辽 ②北宋 ③金 ④南宋 ⑤西夏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答案】B
6..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知识有(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
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
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7.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8.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
寇准
B.
宋真宗
C.
宋高宗
D.
明太祖
【答案】B
9.“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描绘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生活(

A.
西夏
B.
契丹
C.
党项
D.
女真族
【答案】B
10.“(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体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交流、融合加强
B.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岳家军的抵抗
【答案】C
11.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B.
礼乐文明的确立
C.
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
D.
农牧文化的交融
【答案】D
12.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B.
地方军阀割据时代
C.
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D.
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答案】A
1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①北宋建立
②“澶渊之盟”
③阿保机建立契丹权
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答案】D
14.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三字经上的这段内容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
松赞干布
B.
元昊
C.
耶律阿保机
D.
完颜阿骨打
【答案】C
15.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C.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
【答案】B
二、史料分析题
16.(2019年山东菏泽节选)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3)分析材料三,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
【答案】(3)事例:宋太祖晚期,宋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宋真宗时,宋辽发生战争;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维持了较长时间和和平。
【解析】(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太祖晚期,宋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宋真宗时,宋辽发生战争;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维持了较长时间和和平。
17.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开始在黄河流域扩张发展势力。……陆续攻灭了当时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上“乾元”的意思,定国号为元。……8年后灭南宋统一全国。……设置澎湖巡检司。
——《中国通史》
【设问】材料中“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元“统一全国”有何意义?
【解答】西夏、金;结束了国家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8.阅读材料,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主要内容。
(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答案】
(1)北宋;契丹族。
(2)澶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即“岁币”
(3)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北宋与辽的关系。材料一中的“朝廷”指北宋,“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契丹族。澶渊之盟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
澶渊之盟的内容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即“岁币”。
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
【多元导入
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多元导入】
【新知导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交流点拨】
【课堂小结
回归目标】
【课堂达标
巩固反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教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①少数民族政权辽、西西夏、金的先后建立。②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
2、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
3、结合课本动脑筋,组织学生辩论澶渊之盟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各少数民族的兴起和政权的建立的过程。
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师:与北宋并立的辽和西夏分别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生:契丹族、党项族。
师:党项族、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
关系的基本史实。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一)契丹族:
1.结合教材《相关史事》中诗“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与图《契丹人引马图》,让学生从诗、图、故事里描写这个民族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
契丹的兴起:
①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农耕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2.阅读教材,分析归纳辽政权的建立与统治:
政权的建立和统治:
①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②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3.展示图片:
(二)党项族:
1.师:阅读课文,说说党项族生活在我国什么地区?了解党项族的基本情况:
(1)兴起:
提示: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展示图片:
2.分析归纳西夏政权的建立和统治:
提示:
①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②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3.图片展示:
(三)教师教学阶段小结:
契丹族和党项族都是在学习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建立政权后,都创制了文字,发行货币,发展生产,加强与汉族的交流。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辽与北宋的和战史实:
(1)小组合作探究:
(2)分析归纳:
①辽太宗: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②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③宋太宗时: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④宋真宗时:发生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
2.师提出问题: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影响各是什么?
教师指出:背景:辽军攻宋,在宰相寇准力劝下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1)出示问题:
观点一: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共赢
观点二: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用金钱換和平,留下后患。
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讨论,归纳:
①观点一:
理由:使宋辽双方边境相对稳定;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积极)
②观点二:
理由:使北宋忘战去兵,疏于武备;以金钱换和平。北宋不再居安思危,北宋终为女真建立比
的金国击败。(消极)
(3)评价:全面客观辩证。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几个问题: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了解到宋夏之间也存在长期的战争,双方损失都很大,既消耗了国力,也违背了双方人民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达成和议。
2.宋夏议和的影响:
提示: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小组合作探究:如何看待北宋与少数民族的战与和?
本课主要学习了辽、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之间的战和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的汉民族政权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给彼此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民族友好与交流始终是主流,它们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使中国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这一节课讲了辽、宋、夏、金几个朝代。这一时期中国政局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因此,我们对这种状况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各民族在开发祖国的边疆,扩展中国的国土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和谐社会尽一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5张PPT)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部编版
七年级下
情境导入
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契丹族、党项族
与北宋并立的辽和西夏分别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辽(契丹)
西夏
北宋
党项族、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学习目标
1:识记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的基本史实。
2:对比总结契丹、党项族发展壮大的原因,认识契丹族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重点)
3:列举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战、和的史实;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重难点)
自主学习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的基本史实。
西夏铜牌
契丹鸡冠壶
自主学习
农耕
冶铁
房屋
耶律阿保机
文字
自主学习
元昊
西夏
唐宋
垦荒
西夏文字
自主学习
防御
宋真宗
寇准
岁币
澶渊之盟
自主学习
元昊

岁币
自主学习
耶律阿保机
澶渊之盟
上京临潢府
东京
契丹族
①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新知讲解
契丹族与党项族
(1)兴起
②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域邑。
识图学史
(2)政权的建立和统治
②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新知讲解
辽(契丹)
①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相关史事
1
3
2
识图学史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契丹鸡冠壶
识图学史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新知讲解
党项族
(1)兴起
西夏
新知讲解
(2)政权的建立和统治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元昊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西夏买牛契约
西夏货币
识图学史
西夏铜牌
识图学史
发生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
王朝的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
2
辽太宗
1
宋太宗时
3
宋真宗时
4
新知讲解
辽与北宋的和战
相关史事
幽(燕)云
十六州
幽(燕)云
十六州
识图学史
辽太宗时期,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澶渊之盟
1.背景:
(1)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
(2)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内容: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着和平局面
3.影响: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新知讲解
知识拓展
澶渊之盟的内容:
和平
经济发展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合作探究
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共赢。
观点二: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用金钱換和平,留下后患。
观点一: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共赢。
理由
1、使宋辽双方边境相对稳定;
2、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3、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积极
合作探究
观点二: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用金钱換和平,留下后患。
理由
1、使北宋忘战去兵,疏于武备。
2、以金钱换和平。北宋不再
居安思危,北宋终为女真建立比
的金国击败。
消极
全面客观辩证
合作探究
位于内蒙古宁城的辽大明塔
宋真宗
识图学史
时期
战?和?
宋太祖晚年
宋太宗
宋真宗

互通使节

从进攻到防御
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耶律德光在位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洲示意图

小组合作探究小结:
辽与北宋的和战
阶段小结
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
1.结合材料分析北宋与辽签订和议的原因。
材料一:
(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齐涛主编《中国政治通史
原因:
一方面是北宋统治者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
另一方面是宋辽签订和议对双方有好处。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天命陛下为四海神民主,当使四夷即叙。今乃称契丹母为叔祖母,称契丹为叔父。更岁与数十万钱帛,此乃臣之所耻
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战后几十年内)生有蕃息,牛羊被野,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干戈。
2.结合材料分析北宋与辽签订和议的影响。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北宋

中华民族
影响
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是皇帝贪图苟安的结果。从此,北宋政府威风扫地,“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
得到了银、绢等钱物,经济实力增强,是意外的收获。
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加强了民间的交往和融合。
【小结归纳】
合作探究
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回族、壮族、维吾尔族、藏族);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规划;西气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
知识拓展
(1)背景:
材料一:元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好水川、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
新知讲解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2)结果: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对宋称臣……宋每年予西夏“岁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3)影响:
材料三: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新知讲解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10世纪初,契丹首领
阿保机建立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
960年
赵匡胤
建立
北宋、辽、西夏形成三角鼎立,时战时和的复杂政治格局。
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
西夏
赵匡胤
耶律阿保机
澶渊之盟
阶段小结
课后活动
1.面对辽国的大举入侵,寇准力促真宗御驾亲征,从而打败辽军,使中原百姓兔遭生灵涂炭。此外,寇准一生为官40年,举荐贤能,扶正祛邪,不徇私情,深得民心。此歌谣反映了民众对寇准的敬仰和爱戴。
2.北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对民众的生活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课后活动
知识拓展
本课主要学习了辽、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之间的战和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的汉民族政权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给彼此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民族友好与交流始终是主流,它们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使中国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训练
(原卷版)
一、选择题:
1.(2020
年四川眉山)
北宋与辽、
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
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
在榷场,
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
且数量很大。
这种态势(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2.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写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契丹族过着(

A.游牧生活
B.农耕生活
C.定居生活
D.渔猎生活
3.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10世纪初建立政权,它的建立者是(

A.耶律阿保机
B.铁木真
C.皮逻阁
D.颉利可汗
4.银川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风凰城”的美誉。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府,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A.吐蕃
B.西夏
C.南诏
D.大金
5.右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契丹货币
西夏货币
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呼
6.电视《大宋奇案》中,宋军死守澶州,关键时刻皇帝御驾赶到,士气大振,击退辽军。剧中御驾亲征的皇帝是(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寇准
D.宋真宗
7.下图反映的是(

A.宋夏议和
B.宋辽议和
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8.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

A.维持了宋辽间的长久和平
B.实现了宋辽双方的完全平等
C.直接导致南方经济的繁荣
D.使北宋军事力量完全瓦解
9.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民族政权并立时代图,其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南宋
B.金
C.西夏
D.蒙古
10.“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材料中描述的君主是(

A.松赞干布
B.元昊
C.耶律阿保机
D.拓跋宏
11.“澶渊之盟后,宋朝北方州县得以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一和平局面维持了百年之久。”材料概述的是(

A.澶渊之盟的背景
B.澶渊之盟的过程
C.澶渊之盟的内容
D.澶渊之盟的影响
12.夏尔巴人(
Sherpa),藏话意为“来自东方的人”,散居在喜马拉雅山两侧,他们深居深山老林,过去几乎与世隔绝,后来因为给登珠穆朗玛峰的各国登山队当向导或背夫而闻名于世,据藏文史料记载:夏尔巴人是历史上曾建立过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朱温
1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①北宋建立
②“澶渊之盟”
③阿保机建立契丹权
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14.如图所示,展示的是我国北宋时期政权并立形势的示意图是(

15.一位同学说:“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请问这个同学所说的议和情况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西夏
C.宋、金
D.辽、西夏
二、非选择题:
16..(2019年湖南怀化)观察下图政权并立形势图,回答问题:
写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17.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
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一和约签订时宋朝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3)材料二中西夏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4)议和给边境人民带来了和平,但是,沉重的岁币也给宋朝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你如何看?
(5)谈谈你对宋与辽、西夏“战”与“和的看法。
(6)一向以正统自居的宋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低头,给别人如此丰厚的岁币呢?

辽IAO
北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训练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20
年四川眉山)
北宋与辽、
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
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
在榷场,
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
且数量很大。
这种态势(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答案】
C
【解析】根据“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
在榷场,
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
且数量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与辽、
西夏之间的交往,
这种态势有利于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C
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北宋与辽、
西夏之间的商业往来,
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无关,
A
排除;
商业间的往来没有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B
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D
排除。
故选择
C。
2.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写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契丹族过着(

A.游牧生活
B.农耕生活
C.定居生活
D.渔猎生活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行营到处”“四时畋猎”可知,当时契丹族过着游牧生活。
3.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10世纪初建立政权,它的建立者是(

A.耶律阿保机
B.铁木真
C.皮逻阁
D.颉利可汗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府。故选A。
4.银川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风凰城”的美誉。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府,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A.吐蕃
B.西夏
C.南诏
D.大金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吴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故选B
5.右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契丹货币
西夏货币
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呼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从货币的形制上看,都是圆形方孔钱,很明显具有中原地区货币的特点。隋唐以后,随着各民族交往增加,少数民族不断学习中原文化,在货币方面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故选C。
6.电视《大宋奇案》中,宋军死守澶州,关键时刻皇帝御驾赶到,士气大振,击退辽军。剧中御驾亲征的皇帝是(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寇准
D.宋真宗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直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7.下图反映的是(

A.宋夏议和
B.宋辽议和
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澶州之战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北宋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
8.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

A.维持了宋辽间的长久和平
B.实现了宋辽双方的完全平等
C.直接导致南方经济的繁荣
D.使北宋军事力量完全瓦解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动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题干材料说明澶渊之盟维持了宋辽间的长久和平。故选A。
9.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民族政权并立时代图,其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南宋
B.金
C.西夏
D.蒙古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元昊称帝后,西夏多次与宋交战,双方互有损失。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由图片中的信息可知,“?”处应填入的内容是西夏。故选C。
10.“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材料中描述的君主是(

A.松赞干布
B.元昊
C.耶律阿保机
D.拓跋宏
【答案】C
【解析】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11.“澶渊之盟后,宋朝北方州县得以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一和平局面维持了百年之久。”材料概述的是(

A.澶渊之盟的背景
B.澶渊之盟的过程
C.澶渊之盟的内容
D.澶渊之盟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澶渊之盟后,在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题干材料描述了澶渊之盟的影响,故选D。
12.夏尔巴人(
Sherpa),藏话意为“来自东方的人”,散居在喜马拉雅山两侧,他们深居深山老林,过去几乎与世隔绝,后来因为给登珠穆朗玛峰的各国登山队当向导或背夫而闻名于世,据藏文史料记载:夏尔巴人是历史上曾建立过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朱温
【答案】C
【解析】11世纪前期,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历史上称为西夏。
1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①北宋建立
②“澶渊之盟”
③阿保机建立契丹权
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建立是960年,澶渊之盟签订是1004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是916年,元昊称大夏国皇帝是1038年。根据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排序,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根据时间的先后排列历史事件。
14.如图所示,展示的是我国北宋时期政权并立形势的示意图是(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史实.?辽建立于916年,1125年被金所灭;北宋建立于960年,1127年,被金所灭;西夏建立于1038年,在西北,1227年亡于蒙古政权.1005年北宋和辽订立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形成了北宋、辽、西夏并立的局面.故选C。
15.一位同学说:“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请问这个同学所说的议和情况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西夏
C.宋、金
D.辽、西夏
【答案】A
【解析】宋真宗时,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辽宋盟约史称澶渊之盟。北宋在澶州之战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与辽妥协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6..(2019年湖南怀化)观察下图政权并立形势图,回答问题:
写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答案】A:北宋
B:辽
C:西夏
【解析】依据图片信息“上京、东京、兴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916年,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定都上京临潢府。1038年,党项族的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故A北宋;B辽;C西夏。
17.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
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一和约签订时宋朝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3)材料二中西夏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4)议和给边境人民带来了和平,但是,沉重的岁币也给宋朝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你如何看?
(5)谈谈你对宋与辽、西夏“战”与“和的看法。
(6)一向以正统自居的宋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低头,给别人如此丰厚的岁币呢?
【答案】
澶渊之盟、宋夏和议(2)宋真亲。(3)元昊。(4)“议和”对宋是耻辱,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但是从长远看,其有利于生产发展、社会安定。(5)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6)害怕战争危及自己的统治,贪图苟安,委曲求全。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答出是澶渊之盟、宋夏和议。第(2)(3)问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辽宋议和签订和约时宋朝的最高统治者是宋真,宋夏议和时西夏的最高统治者是元昊。第(4)(5)(6)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言之有理即可。

辽IAO
北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