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2、对比唐代,宋代城市的变化?原因?
3、上古人类居住形式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3、村落产生的条件?分布区域?作用?
4、集镇出现的原因?镇的功能?镇的什么功能增强?
5、城市的功能?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
6、影响世界各地民居特点的因素?
7、中国远古民居两大类型?先秦以来民居设计理念?
8、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这是一个只承认强者的时代,而学习正是赋予了我们做强者的原始资本。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知识。过程一定是苦的,可真正的强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煎熬,抗得住诱惑。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重点难点】1、重点: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和问题
2、难点:城市化的成因及影响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导入新课】
旧上海
导
城市化(城镇化)是一个变传统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其主要表现是: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地区集中,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在该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
——王旭《美国城市史》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战后
世界广大国家
向城市化迈进
第二次工业革命
到二战结束
欧洲和北美
发达国家
基本实现城市化
工业革命期间
世界城市化兴起
导
思
自主学习,用时10分钟
1、结合【导学流程】基础感知,快速阅读课文(引言、大字、小字),标划问题答案。课本要有圈划和标注,独立思考,注意把握时间。
2、你在自学中存在哪些疑问?简单记录,在下一环节中讨论解决。
议、展
思考一: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兴起和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12分)
兴起的原因: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②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③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④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活跃
进程缓慢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城市化起步晚;工农业生产水平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课堂探究】
材料: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直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商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问题:根据材料概括 :
? 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特点
过程:起步晚,发展缓慢,
在外力冲击下形成
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流域和平津等地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
议、展
思考二:材料二 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而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导致就业机会不足,造成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由于贫富悬殊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同时,过度的人口膨胀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许多城市出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供水困难。……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城市化进程?(8分)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够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推动经济发展;
但城市化的发展应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会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化的演进:
1、城市化的表现:
2、英国的城市化:
3、中国的城市化:
材料一: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比较
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
1851年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50%以上的国家。
评
1800—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变化情况图
英国为首
欧美资本主义为主
殖民地、半殖民地缓慢跟进
发达国家
广大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城市化的演进:
1、城市化的表现:
2、英国的城市化:
3、中国的城市化:
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
1851年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50%以上的国家。
结合62页第一段,按时间梳理,抓关键词: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开启了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1949—1960:比例提高到19.7%;
1978年后:进程加快;
21世纪以来:迅猛发展;
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一半。
二、城市化的积极影响:
1、居住条件的改善:
2、生活服务的改善:
3、基础设施的发展:
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为人们提供了便捷、
丰富的生活服务
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888年
美国第一个城市电车系统在里士满营业
19世纪最后10年
工业的扩张己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没有交通运输网像纽约、芝加哥这样的大都市是不可能发展的
1895年
美国城市有轨电车达850条线路2里程超过l万英里。随后10年电车运输里程增加了2倍。电车使人们生活半径从“步行城市”2.5英里延伸到6英里以上
1890—1910年
美国从每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生活在城市发展到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
以城市交通为例,分析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
提示:
1、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2、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缩短时空的距离,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课堂探究】
城市化也带来诸多问题
【课堂探究】
材料 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 新“济贫法”首次强调了需要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和社会对公民实施社会救助是其应尽的义务……1855年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有效地解决了英国的污水排放问题,并且净化了泰晤士河的河水。在立法方面最为系统和重要的法律是1875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强调要使本国所有城镇都过上文明的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供水、排水、街道房屋管理、垃圾清理、食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殡葬、污染行业的管理……《公共卫生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
根据材料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具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问题:贫富分化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医疗卫生保障急需改善;
基础设施不健全等。
特点: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国家立法,加强规范;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
原因: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进步社会思潮的影响等;
人类用5000多年的时间,才对城市的本质和演变过程获得了一个局部的认识,也许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弄清它那些尚未被认识的潜在的特性。
——城市问题专家刘易斯·芒福德
1、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科学决策、统筹城乡规划。
4、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
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化必由之路
一、城市化的演进:
1、社会背景:
2、英国的城市化:
3、中国的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积极影响:
1、居住条件的改善:
2、生活服务的改善:
3、基础设施的发展: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环境污染:
2、贫富矛盾:
3、交通拥堵:
4、其它问题:
拓展:城市化必由之路:
1、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科学决策、统筹城乡规划。
4、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