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9---81页。
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了充满童趣的两个小朋友和一只猴子分桃子的故事,结合故事中的“两个人分一个桃子,平均每人分一半”的对话,使学生了解人们生活中说的“一半”也可以说二分之一,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我们的身边就有分数,接着安排了折纸的操作活动,通过把长方形的纸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4份,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最后通过“过关卡”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更一步的了解。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有一定的整数知识认识,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但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半多等概念,这就决定了学生只能模糊的表示某些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渴望认识新事物,喜欢尝试。
教学目标:
1、了解平均分的意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3、会用几分之几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难点: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教具:
课件情景图,长方形的纸,圆形纸,彩笔,图片
教学设计:
一、出示情景图,讲故事引入
小猴子皮皮可淘气了,这天,它站在树上,东张西望的,想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亮亮和莉莉坐在树下的一张桌子旁,桌子上摆着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皮皮的眼睛一下子直了,这可是它爱吃的呀!它还没有吃早餐呢,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亮亮对莉莉说:“2个桃子,正好我们每人一个。”说着他们正要伸手,皮皮“嗖”的一下从树上跳下来,拿起一个桃子说“我也要吃。”莉莉笑着说“小猴子,你一定饿了吧,这个桃子就送给你吧!
“两个桃子,送给小猴子一个,就剩下一个桃子,怎么办?”亮亮皱着眉头对莉莉说。
师:对呀,1个桃子怎么分呢?
在故事中提出问题,学生乐于主动思考。
这时,聪明的莉莉回答说“咱们一人一半吧。”
半个用我们以前学过的1、2、3这样的整数还能表示吗?(不能)这就需要我们数学中的一位新朋友来帮忙了,你想认识它吗?
它就是分数。
二、导入新课
1、例1、师:光头强看着熊大和熊二保护森林很辛苦,在劳动节即将来临的时候,就从牙缝里挤出点钱给它们买了点好吃的,四个橘子,两瓶牛奶,还有一张他亲自做的大饼,它们想分着吃!
4个橘子,熊二要分给它们2个,同学们猜猜每人分得多少?
生:2个
师:你们想的真公平。每人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什么?
生:平均分。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响亮,熊二听到了“这真是个好办法,要使我们两个人都吃上同样多的食物就得平均分!”
(2)2瓶牛奶,熊二要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生:1瓶
(3)只有一张饼,熊二要平均分给他们两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谁来猜一猜?
生:每人分得半个。
(4)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还可以这么说,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
1一份是这张饼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引导体会的意义。
和老师一起说二分之一的含义。
拿出一张圆形的纸,同桌讨论折一折
小结:不管怎样折,只要把任何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1份都是圆的一半,就是。
2、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引出分数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书写,我们把一个图形怎么分了?(平均分)先写一个短横,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数线,读两遍
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2份)那就在短横的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叫做分母,读两遍。
我们取了其中的1份,就在短横的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做分子,读两遍。
写得时候注意:分子要与分母对齐,读作:二分之一,读的时候应从下往上读。
生:分数线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同桌互相说出的含义。
3、做一做:认识
接着刚才的故事,通过同学们这么认真的探究,熊二知道怎么分一个月饼了,正当分月饼时,吉吉和毛毛来做客了,它们想四个人来分享一个月饼。
小组讨论:用长方形的纸代替圆形月饼,有几种分法,在纸上标出读法、写法。
小组交流汇报,并轮流说出的意义
4、做一做:认识和
①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三份,阴影部分用什么分数来表示?为什么?分数线、3和1各表示什么?
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个圆的,分数线表示平均分,3是将这个圆平均分成的总分数,阴影部分是其中的一份,所以用1来表示。
小组讨论的分法,汇报总结,并说出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过关卡:
(1)、读一读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图片出示)
5、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那么它们谁大谁小呢?(看黑板图把分成的纸贴在黑板上)
分组比较
2
.颠倒图序比较
教师:通过刚才我们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讨论一下
相同大小的物体,平均分的分数越多(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小(越大)。
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过关卡:利用找到的规律来比较下面几组分数的大小。(图片出示)
6、小结: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认识了几分之一的数)
巩固练习:课本81页问题讨论。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读作:
二分之一
读作:三分之一
读作:五分之一
读作:七分之一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先用故事导入法,引出分数,这是学生们第一次学习分数,所以讲故事时提出的问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接着,我用讲读法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来学习二分之一的读法写法及所表示的意义,并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说出分数的读法写法及所表示的意义,又通过“做一做”来学习三分之一、五分之一,这次我完全放开手脚,由孩子们通过折纸来理解分数,讨论意义,交流折法,然后汇总讲说,我又通过“过关卡”来了解孩子们对几分之一的数的掌握程度,在上课时,孩子们都很积极,都想表现自己,课堂气氛很活跃,但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有些孩子在叙述几分之一的数的意义时,语音跟不上思维,还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把课堂时间更多的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
2、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3、
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经历由生活中熟悉的“一半”到二分之一,再抽象出分数
的过程。
2、
让学生在经历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地书写分数。
教学过程:
1、
故事激趣,初步感知分数。
1、
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就藏在这三幅图中,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生讲述分桃子的故事。
师:现在就剩下1个桃子了,怎么分才公平呢?
生:一人一半。
师:谁上来用这个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生演示分法。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平均分,两个人分得就一样多了。
师:对,每人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样每人分得了一半,这一半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
一份是桃子的二分之一,那这一份呢?
生:也是二分之一。
师: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生:
师: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生举例:半个西瓜,半张纸,半个馒头等。
2、
初写分数,进一步认识分数。
1、
写二分之一。
师:那么二分之一怎么写呢?请同学们看黑板。先写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在横线上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这就是
,读作:二分之一。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集体读。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
2、
练习:看下面的涂色部分能用
表示吗?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加深对二分之一的理解: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3、
举生活中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例子。
师: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生举例:半个西瓜,半张纸,半个馒头等。
3、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
表示二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它平均分成2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色,用分数表示出来。
生:操作。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你是怎么分的?
生:展示。(共三种分法)
师:为什么这三名同学的分法不同,但都是用
来表示的呢?
生:因为他们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份。
2、
表示三分之一。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它平均分成3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色,自己可以试着用分数表示出来。
生:操作。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分法,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展示(两种分法)。
师:为什么同学们的分法不同,却能用
来表示呢?
生:
3、
表示四分之一。
师:你能再拿出一张纸来用四分之一表示吗?自己试一试,并试着写出分数。
生:操作。
全班交流。
4、抽象出
、
。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6份,把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出来你会吗?
生:
、
。
师:谁能把这两个分数也写到黑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5理解2、3、4、5、6各表示什么意思?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分数,2、3、4、5、6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平均分的份数。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平均分的份数和每份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生: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大。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4、
看书回顾,整体感知分数。
好了同学们,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79、80页,认真地看一遍书中的内容,勾画重点。
5、
练习提高。《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和小数之后,又一个关于数的新的领域。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概念。
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会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理念及方法: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并形成表象。用启发、演示、探究的方法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个个聪明机智,反应快。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比比谁的手势快。”(看课件听问题出手势)
1、老师讲故事: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过,在中秋节这一天狗哥哥和狗弟弟去逛超市,超市里的东西真多呀,(教师边叙述故事边出示课件)。它们买到了4块月饼。狗弟弟说:“我要吃三个。”狗哥哥说:“不行,我们要一样多。”你说他们应该怎么分?每人分到几块?
2、第二天狗兄弟又一起去超市,这次它们买到了两块月饼,每条狗可以分到几块月饼?
3、第三天两条狗又去超市了,这次它们只买到了一块月饼,这时两条狗傻眼了,不知道怎么分?你能帮帮它们吗?
4、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桃子平均分。
(1)把4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2)
(2)把2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
(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1)
(3)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生动的故事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用手势不能表示出结果时,就自然的引出了分数。这一学习过程自然又流畅,学生不知不觉中经历了分数的产生过程,并积极的创造分数,体会了分数的优越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1/2,会写会读1/2。
1、讨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教师板书:平均分
2、思考: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在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读的时候,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4、得出结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5、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物品分一分,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6、引出分数并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观察比较:出示课件15引出这就是分数。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
(2)、学生读出各分数并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每个都能用分数表示吗?并试一试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吗?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
4、“想想做做:”你能折一折,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吗?
5、拓展:请学生选一样自己准备的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比一比:出示课件21-24(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议一议,说一说道理。)
2、学生交流猜测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
3、师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合作探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初步理解了分数各部分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1/2的认识是理解其它分数的一个基础,我以1/2的认识为突破口,采用联系生活、多重感知的方法,特别是通过学生折纸创造分数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对于分数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体会,培养了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新知。
三、拓展与应用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
2、课件出示练习题
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
设计意图:最后一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知不觉中将课堂引伸至课外,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先获得感性认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四、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自由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谈谈收获,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学习新知成功的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判断-比大小这三个环节,再次巩固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题中的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平均分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
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写作:
1
……分子
读作:二分之一
——
……分数线
2
……分母
课后反思:分数的知识是在整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困难,而加强动手操作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折一折目的是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个直观的认识,加深理解降低难度。再整堂课的预设时,想的较完美,实际有很多缺憾,有的环节待完善,语言过多,课间操作不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