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6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0 13:0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把短文中的精华化为自己的东西。摘录并学会运用课文中名言警句。
2.把握短文的观点和证明观点的方法。
1.积累“藻饰”“狡黠”等词语。
弗朗西斯 · 培根,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12岁进剑桥大学。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代表作有《培根论人生》等。
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
Francis Bacon
培根《随笔》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初版于1597年,只包含10篇极短的摘记式文章;经过两次增补扩充,才收入短文58篇,然而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却有重要地位。
读准给下列字音: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 豁( )然贯通

咀嚼( )
味同嚼蜡( )

好读书( )
读好书( )

chóu
zǎo
xiá
jié
jué
liú
jiè
zhì

huò
jué
jiáo
hào
hǎo
怡情:
文采藻饰:
诘难: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滞碍:
吹毛求疵:
要诀:
解释下列词语
使心情愉快。
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问,为难。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不通畅。
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重要的诀窍。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说这篇随笔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一、读书的正确目的。
二、读书的方法。
三、读书的作用。
理清思路
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2、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2、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3、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的作用(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1、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2、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区分观点与材料
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证明观点。
辨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本文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举例论证
(1)列举丰富翔实的例子,论证了“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观点。
(2)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1)写出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
(2)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写出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
比喻论证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1)用“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
(2)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论证了“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的观点。

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
对比论证
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2)使分析更加透辟,说理更加全面、有力,给人的印象更加鲜明深刻。
(1)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对比论证的表达作用
结构图示
谈读书
㈠读书目的
怡情
傅彩
长才
㈡读书方法
㈢读书作用
塑造性格
弥补缺陷
几 种 读 书 方 法
1、品读法。
2、摘读法。
3、圈点法。
4、析读法。
5、寻读法。
6、助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