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 审题立意
写作目标
1.理解审题和立意在写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重点)
2.学习并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与技巧,并能够熟练运用在写作实践中。(难点)
3.培养学生注重思考和积累素材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写作时的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重点)
新课导入
1.语文学习怕什么?
语文学习有“三怕”
一怕周树人
二怕文言文
三怕写作文
新课导入
2.七嘴八舌话作文:我为什么怕你?
写作文(打油诗)
提起作文直摇头,
铺开稿纸咬笔头,
冥思苦想皱眉头,
想了半天没开头。
新课导入
作文真的那么难吗?
其实,作文并非那么恐怖难写,只要同学们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与方法,就能事半功倍,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作文的——审题立意。
自学微课
同学们观看一节老师录制的《审题立意》的微课,注意带着问题、集中精力观看。
1.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
2.审题与立意对于作文写作有何重要意义?
3.审题、立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能否命中靶心、精准审题,关系到作文的成败。同学们平常是怎样审题的?
写作指导
精准审题 命中靶心
写作指导
(一)审清文体形式,明确作文题目
(二)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写作限制
(三)审清提示内涵,明确写作方向
(四)审清文题“题眼”,明确写作重点
(五)审清命题意图,明确感情倾向
写作指导
综观近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
1.命题作文:分为只有一个题目和提示语+题目两种形式;
2.半命题作文:须先补全题目后方可作文;
3.话题作文:须拟好作文题目后方可作文;
4.供材料(命意)作文:须拟定好题目后方可作文。
(一)审清文体形式,明确作文题目
写作指导
(二)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写作限制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除诗歌外的所有文体均可以,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寓言、童话、日记、小说等;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这是出于保密和公平的需要,一旦违反,则作者会被认为有作弊之嫌,是要遭遇处罚的;
3.不少于600字——这是作文篇幅的要求,命题者想要每一位考生至少要写600字的作文,字数不达标,会扣分(其实字数不达标的作文得分通常低得可怜),当然,也没必要洋洋洒洒写得太多,一般我们提倡不超过800字即好。
写作指导
还应有一些特殊的限制与要求,如
1.时间限制:《童年趣事》记叙的只能是发生在童年里的趣事;
2.处所限制:《街头见闻》所写的人、事、景都只能是在街上;
3.数量限制:《那个影响了我的人》,只能是一个人,而不能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初中生活二三事》至少要写两件事等。
其他方面的一些限制。
写作指导
(三)审清提示内涵,明确写作方向。
考试大纲对考场作文的命制有一条要求特别清晰,即不能设置审题障碍,因此对于一些学生可能看到作文题后有一种“老虎吞天——无从下牙”的作文题,命题者往往会给予一些提示性语言,我们称之为提示语。认真审读提示语,你往往会产生醍醐灌顶之感。 如请从下列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1)勇往直前;(2)学会等待。又如中考作文题《丢》,字数少,难度反而大。
写作指导
(四)审清文题“题眼”,明确写作重点。
“题眼”是文题的灵魂,是文题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写作的重点。如中考题目《那个影响了我的人》,题眼就是“影响了我”,写作重点就是“那个人”(谁)对“我”的影响(哪些或哪个方面);而中考题目《向 学习》,题眼应该是“学习”,写作重点是向“谁”(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动物、植物、自然万物)“学习”(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
写作指导
(五)审清命题意图,明确感情倾向。
人们常说,作文即做人,命题者期望通过一次写作,引导或教育每一位考生朝着他们倡导的人生发展方向走,鼓励学生拥有阳光向上的性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充满正能量的价值取向等。如江西省2018年中考作文题目《小事》,命题者用意很明显,就是要引导考生要关注日常生活小事,从“小事”中挖掘生活中的“美”、找到生活的真谛,学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深刻领悟“小事其实不小”的道理。
写作指导
审题“口诀”
题目要求先搞清,标志题眼要辨明;
明确题旨和范围,确定体裁和人称;
人时地事因经果,理物气候与环境;
要求之处需满足,未要求处任你行。
写作指导
把握标准,最佳立意
题目审读清楚后,接下来就应解决立意的问题了。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一篇文章的立意是十分重要的,作文该如何立意呢?
你们平日里作文立意方面有哪些成功的范例?
写作指导
方向正确
情感鲜明
角度新颖
思考深刻
思维创新
好的立意标准
写作指导
好的立意标准一: 方向要正确
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正确;二是符合题目要求,即切题。
写作指导
好的立意标准一: 方向要正确
如2014年江西中考作文《勇往直前》,一位考生这样开头:在漫漫人生路上,总会遭遇困难与挫折,我们需要迎着太阳、逆着风雨向前闯的勇气,在逆境中勇敢前行,任凭世事繁芜变化,我始终坚持着我的前行方向——勇往直前,这四个字是我人生中的璀璨火花,照亮我的一生!这样的立意,方向十分正确,作文获得了满分。
写作指导
好的立意标准二:情感要鲜明
情感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语言中要饱含感情。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都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感情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作呕,真实可信的感情表达才会感人、才会打动人。
写作指导
好的立意标准二:情感要鲜明
如中考作文《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一文中这样写道——“妈”是一个温暖的字眼,让人依恋。但在前面加一个“后”字,那感觉就截然不同了……一直以来,对于“后妈”,我都用那个“哎”来称呼,经过了那件事以后,我被深深感动,那一句堵在喉咙很久的“妈”,我终于叫了出来……
写作指导
好的立意标准三:角度要新颖
考场作文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同题异作”,如果千人一面,势必难得高分,但作者能匠心独运,思考的角度十分新颖,必能决胜考场。2018年江西中考作文《小事》,大多数考生均停留在“小事其实不小”的立意层面,但一位考生翻出新意——不蔑视生活中小事,因为“成也小事,败也小事”,这样的角度很新颖,因而获得了应有的高分。
写作指导
好的立意标准四:思考要深刻
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中考作文《丢》,有一位考生这样写道:回望浩瀚的历史长河,许多人何尝不是在丢的同时收获了更多?丢掉名利的羁绊,收获了安逸和恬淡;丢掉喧嚣世俗的浮华,收获的是沉稳;丢掉无端的猜忌,收获的是更多的真情……
写作指导
好的立意标准五:思维要创新
写作考场作文时,作者如果大胆摒弃惯性思维,另辟蹊径,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考场佳作《向蚂蚁学习》,就是创新思维的典范。文中这样写:我们学习蚂蚁寻觅食物的勤劳细心、搬运食物的坚持不懈、捍卫领地的奋不顾身、遭遇灾难的团结一心,这都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试想,这样的思维还打动不了阅卷老师?
写作指导
好的立意标准五:思维要创新
创新思维可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熟中求新法(旧题新作)、逆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立意法、大小互为法(大题小作、小题大作)、虚实相生法(虚题实作、实题虚构)、同题异构等。
写作指导
特别提醒
立意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跟风,无论怎样的题,选择立意时,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平时训练过的内容,尽量从小处切入。切忌一时心血来潮,去写一些不熟悉的东西,勉为其难,这是写不出优秀作文的。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写作中如何审题立意,希望对同学们的写作能有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同学们平时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读作文材料的能力,从而确保精准审题、最佳立意。
牛刀小试
1.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一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牛刀小试
2.在第一题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较新颖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3.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家庭作业
回家观看微课:
1.《精准审题赢高分》;
2.《千古文章意为高》。
写作指导
谢谢合作!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