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一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理解几分之一。
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会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几分之一含义,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等腰三角形
圆形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看看我们的课堂今天来了谁呀?
(ppt出示八戒和悟空的图片)
师:现在有2个桃子要分给他们两个人,他们每人分几个桃子?
生:1个桃子。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师:现在有1块月饼,要平均分给他们2人,那么他们每个人分得这块月饼的多少?
生:一半。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分一分。
(师切月饼一大一小)
生:不行。没有做到平均分。(分的不公平)
师:这样分呢?(ppt展示平均分)
生:可以。
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一半也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写作。
师:板书
师:悟空分到这块月饼的,八戒也分到这块月饼的。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二是汉字,写作的2是阿拉伯数字。
师:不仅可以表示半块月饼,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请你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表示?
师:找2名同学生活中的举例。
师:看,谁也来了?
生:唐僧和沙师弟也来了,现在这块月饼要平均分成几份?
生:4份。
师:请同学们拿出答题卡完成第1题。
(ppt出示,同学们自己填写,师巡视,把同学的答案投影展示,在同学说道写作时板书)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把4写在了横线的下面,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4份。
现在八戒平均分得这块月饼,悟空平均分得这块月饼的,唐僧平均分得这块月饼,沙师弟平均分得这块月饼。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我们认识了、,让我们再一起认识一个新的数字。
师:这次我们要均分什么?
生:圆形。
师: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3份。
请大家完成第2题。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圆形的三分之一,写作,ppt出示,让孩子们填写答题卡第2题。)
师:同学们不仅这部分是这个圆的,这部分也是,这部分也是。
(师PPT展示每部分圆的)
师:同学们老师太佩服你们了,真棒,下面老师就要加大难度了,看看你们能不能指出这个长方形的五分之一,并用斜线涂出,请同学们完成第3题。
(让同学们涂,老师巡视,将同学答案投影展示。)
师:这名同学涂斜线的部分表示这个长方形的,这名同学涂斜线的部分也表示这个长方形的。
(师PPT展示)
师: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
师: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分数由几部分组成。
生:三部分。
师:那么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分数这个新朋友。以为例。
(
分子
)
(
分母
)
(
分数线
)
师在介绍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是,解释每部分的含义。(短横线叫做分数线,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
4叫做分母,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4份,分母就是4,
1叫做分子,表示这其中的1份,分子就是1)
读作:四分之一。(师板书:四分之一)
师:你们能举出分子是一的分数吗?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
生:分子都是“1”。
师:同学们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今天我们就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样的分数。
(板书:几分之一)
师:(小结)把一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其中的一份,分子就是一。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了分数,老师想请你们动手折一折手中的正方形,用画斜线的部分表示它的。
(将孩子的方法粘到黑板上)
(把一个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分,每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师:总结:虽然大家的折法不相同,所涂斜线部分的形状也不相同,但是都是表示。
师:同学们太棒啦,动手折的方法真多。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分月饼都分那些分数?
和(生说的时候PPT出示月饼)
师:那么和谁大谁小呢?
生:>。
师:你们真的好聪明呀,请大家看看黑板。
师:同学们的结论是正确的。
那么老师想考一考,看看你们会不会做这道题。
完成
(PPT出示图,让同学们说分数,出示图,让同学们说分数,让同学们比较大小。)
生:>
师:这是为什么呀?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图形的大小?
生:大小相同。
师:当物体分得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
小律动:(观看小视频:分蛋糕)
当分给4个小朋友时,每人分几分之几?当分给8个人的时候,每人分几分之几?
又来了一个小朋友,朋友间要相互分享,小男孩又分了一半给这个小朋友,这时这个小男孩分到了整个蛋糕的多少?
生:十六分之一
师;如果同学们回答不上师进行分圆演示。
师:那么把、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分数,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分数线、分母和分子,还学会了比较大小。
三、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
平均分
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
其中的
1
份
)
(
物体分的份数
)
(
平均分
)
(
分子
)
(
分数线
)
(
分母
)
>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设计理念】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从内容到方法要更贴近儿童,尽可能顺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要不断地触发他们的兴趣点,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设计思路】
1、通过小故事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放手让学生操作,感受分数1/2的产生及意义,理解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重要前提。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活动,丰富了1/2的表象认识。3、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到分数形成中的认知和交流的平台,凸显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前小故事
两只熊分饼的故事。
2、谈话: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郊游。星期天,小红和小明去郊外游玩,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瞧他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呢!(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如果你是他俩,你打算怎么分这些食品呢?(指名说:把食品平均分成2份,每人2个苹果、1瓶矿泉水、半个蛋糕)
[通过小故事和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来。]
3、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用圆片代替蛋糕,要想公平应该怎么分?(平均分,对折)老师把圆片对折平均分成2份,用刀裁开,拿起其中的一半,问:这是几个蛋糕?(半个。)
4、老师再把半个平均分成两份,问:这是几个蛋糕呢?(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来)
5、
那“半个”蛋糕,或更小的一份蛋糕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表示“半个”的数或更小的一份的数——分数。
(板书:认识分数。)
齐读课题:认识分数。
二、初步认识分数。
1、借助形象认识几分之一。
(1)多媒体再次演示平均分蛋糕,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个蛋糕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整个蛋糕的多少?(一半或二分之一)小朋友说的都对,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蛋糕的二分之一。
(2)这“一半”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那“另一半”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
(3)谁来说一说: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小明得到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小红呢?(二分之一)
【让学生用圆纸片代替蛋糕平均分一分,得到的半个蛋糕就是这个蛋糕的,同时引出,并结合分蛋糕的过程让学生规范科学地理解的意义,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即。这里老师紧紧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分数的意义”。】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
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学写分数
(1)课件演示写法。边演示边讲解: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2)全班同学齐读这个数。
(3)教师在黑板上再次范写,并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二分之一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而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分子。(相机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4)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各个部分叫什么,看看谁写的更标准、更漂亮。
(5)半个的半个的数,怎样表示呢?人们把4份之中1份的数用四分之一来表示。你能写出这个分数吗?指名板演。集体评点。
【
通过课件范写、师板书范写、学生写一写、比一比、评一评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写法。】
(6)现在,你能说出一个分数了吗?试着说一说。
3、动手试一试:(长方形纸折一折)
(1)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呢?
明确要求:请从资料袋中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涂上颜色,
然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的。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
全班交流:有没有不同的折法?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然后课件演示。
(4)
提问讨论::折法不同,为什么都用表示呢?
(5)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还是一个图形,只要把他平均分成2
份,其中的每份都是它的.(强调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重要前提)
4、谈话:还想不想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出示想想做做1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2)
学生在书上99页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可以适当的复习每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
5、谈话:怎么没有呢?出示想想做做2
(1)下面那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在(
)
里画√
(2)学生自主完成
(3)全班交流,说说选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其他的不是?
6、刚才我们把一个蛋糕、一个圆片或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如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平均分成4份呢?10份呢?
小结:也就是说把哪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深化理解,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开头故事中的小熊分了一块饼的,大熊分了一块饼的,同学们猜一猜是小熊吃的多,还是大熊吃的多?(指名猜)下面我们通过操作来验证一下。
(1)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从资料袋中拿出两个同样大小的圆纸片,小组合作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同桌中一位同学对折折出,涂出它的二分之一,另一位同学两次对折折出,涂出它的四分之一。再比一比,两个涂色部分的大小。
(2)学生操作,师巡视。
(3)指名汇报。问:你们手上的两个分数哪个大?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4)再拿出一个同样大小的圆纸片,自由对折,再互相比一比涂色部分的大小。
(5)指名汇报比较的结果。
(6)课件演示,小结:同一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表示其中一份的这个分数就越小。
[通过开头故事让学生猜测和的大小,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验证猜测,得出>;再通过自由对折,平均分成更多的份数,来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再由课件演示、等,让学生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份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少。这个过程由学生猜测到操作验证,再到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更大更浓,
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想想做做3
(1)
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
问: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表示,估一估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吗?
(2)指名说出填写的分数,教师板书。
(3)问:谁能根据这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一下这三个数的大小?
(4)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要求。
学生动手涂一涂并比较大小。
小组内交流。
四、生活中的分数
1、想想做做6
其实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2、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人身上也有分数。课件出示人体的比例。
3、生活中的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课件出示:看到这些东西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
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
五、拓展练习:
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
(
)
(
)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七、
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题。
板书设计:
认识分数
分子
平均分
二分之一
写作:
分数线
分母
四分之一
写作:
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
(2)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
(3)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
像(3)这种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结果的可用分数来表示。
师板书:分数
二.新课
1.
师板书给出
,这就是一个分数。对着
你有什么问题要说?
(1)
表示什么意思?
(2)
的读法?
(3)
的写法?
2.师讲解
(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2)折一折
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
用画斜线的方法涂上颜色。
(3)读一读。读作:二分之一。再读一次:二分之一。
(4)怎么写
呢?
请孩子们认真观察,示范:先写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把它叫做分数线;然后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分数线下面,把它叫做分母,最后把所取的份数写在分数线的上面,把它叫做分子。(板书:
)
伸出食指跟老师写一遍: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平均分的份数,最后写表示其中的份数。再来一遍:
。
3.判断
。
小结: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首先要看它是不是被平均分的。
过渡:从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还是其他的,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
三.活动
1.折正方形的
。
(1)拿出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在一份上用斜线涂上颜色。
(2)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把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2.汇报梳理:
(1)展示表示
的作品。请生汇报过程。
(2)提问:为什么折法不同,得到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涂色部分却都能用
来表示呢?
(生说: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
。
(3)孩子们,刚才大家用
分数
表示出了涂色部分,没有涂色的部分你认为用哪一个分数表示比较合适呢?(抽生回答,再课件演示)让生明白
里面有3个
。
(4)拓展:如果把这张正方形纸对折3次,把它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又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四.巩固
出示练习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对分数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板书完课题)。孩子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
分数线
------
分子
------
分母
第
4
页
共
4
页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迁移和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主动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掌握几分之一的读写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PPT出示(秋游情景图)同学们,谁能说说自己在秋游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
师:小兰和小红两姐妹带了一些食物,你能帮她们分一分吗?
指名学生分东西。
师:如果有4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块?
(2块)
2个面包,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块?
(1块)?
师:还有一个月饼呢,怎么分?
学生汇报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用课件显示,重点强调“平均分”.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
师:“一半”要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不能)
今天我们来认识数学王国的新朋友: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
2.探究新知
1、认识月饼的
师:刚才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
2份
这一半刚好是两份中的
?
1份
看,平均分——
两份
2
中的一份
1
这一半就可以用
来表示,
谁会读?
学生试读。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分数。
全班齐读。
师:这一份是整个月饼的1/2,那这一份呢?
(也是)
也就是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个月饼的。
师:接下来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2、认识图形的
师:
同学们桌子上有长方形纸,你能想办法表示出它的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折法.
师:这三种折法不同,为什么都可以说是长方形的?
总结:只要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
判断:下面这几个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表示吗?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总结:看来必须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才是它的。
3、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出示课本90页分月饼,分转盘、分长方形的图片,让学生填空。
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分数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想不想知道?
学生自学课本90页下方,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指名生上台指一指,师板书,并指导读写。
分子分母表示意义: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发现分数的分母表示什么?分子1又表示什么?
学生汇报:分母是平均分的份数,分子是其中的一份。
4、认识其他几分之一
除了、、,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
学生说一说。
你能不能利用你手中的图性质把你最想认识的分数折出来,并写上这个分数。
师巡视,选折法不同的代表展示汇报。
观察共同点:不管分母是几,分子都是1,这样的分数叫几分之一。
(板书:几分之一)
3、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91做一做。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从很多物体上联想到分数。要不要试试?
课件出示:法国国旗、转盘、五角星、巧克力图片
你想到几分之几?上来指一指。
3、考眼力
课件出示:每种颜色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学生汇报收获。
同学们,其实呀,分数的家族可大了,除了我们今天提到的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也去发现生活中的分数,好吗?
板书:
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一
、
、
、
、
1
……分子
—
……分数线
3
……分母
读作: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