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 (19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 (19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0 16:4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故知新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1953年—1957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时间:1954年9月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二铁: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三公: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四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第5课 三大改造
(1953—1956)
部编八(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原因
土地改革分得土地的农民乐开怀
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
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土改后农民面临的困难
国家
农民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改造形式
改造目的
改造原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过程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
某村在大会上选出的模范生产小组
原则:自愿互利
推广方式:典型示范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过程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产品
1956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1.95亿吨
19%
30%

164吨
26%
93%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 到了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对手工业也是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
苏州刺绣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
怎么办?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1956年
时间:
公私合营
方式:
结果:
政策: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赎买政策
天津盛锡福帽厂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
概念辨析
公私合营:公是指国家,私是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单个企业公私合营: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利润分配实行 “四马分肥”。
全行业公私合营: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国有企业。
赎买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创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改前
改后
农业
农民土地私有制
手工业
手工业者私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家私人所有
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造实质
三大改造
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集体所有
集体所有
国家所有
局限性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胡修道

材料反映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 ?
巩固提升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变化:
时间段
社会性质
1840-1949年
1949-1956年
1956-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巩固提升
1.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苏州雷允上诵芬堂药店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开业,至今已有300多年,是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雷允上诵芬堂顺应历史潮流,实行( )
A.公私合营 B.中外合资 C.承包经营 D.国企改革
3.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D
A
B
巩固提升
4.下表是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构图(%)。由下表可以得出我国当时正在采取的措施是(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C.建设东北工业基地 D.设立经济特区
5.大生纱厂是近代实业家张骞创办的民族企业,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其第一、第二纺织公司实行公私合营。这是出于( )
A.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C.“大跃进”的需要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
A
B
巩固提升
6.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7.右图是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人社》的纪念邮票,这里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村供销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
D.联产承包小组
C
A
巩固提升
8.“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1954—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社的推动
C.“大跃进”的发动 D.人民公社化的掀起
B
B
课堂小结
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借图启思:
完成时间:1956年底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改造方式: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课后作业
1、完成第5课的习题;
3、背诵第5课的借图启思;
4、完成第6课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