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79页——8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2、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法学法:
在教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从学生的学来看,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突破:通过情境引入、卡片涂色、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实际背景、产生的原因以及分数的实际意义,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分桃子
师:孩子们我们深州盛产什么?(蜜桃)现在来了两位小客人,我建议拿咱们的大蜜桃来招待他们好吗?那我有个问题,四个桃子每人能得到几个桃子?请你用击掌的声音来告诉大家吧!两个桃子每人能吃到几个?那一个桃子又怎么分呢?
生1:丫丫和亮亮他们俩一人一半。
生2:一人一半最合理。
师:那好,我们就把这个桃子分成一人一半。那我想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一半的意思,画图或写字的方法都可以。
(学生展示各自的想法)
师: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一半,我带来了一个大桃子,我想请同学从中间切一刀,(学生操作)桃子分成了两半,刚才他是怎样分的呢?(从中间平均分的)也就是把桃子平均分成了两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刚才大家说的一半,那么这一半还可以怎么表示呢?
说一说二分之一的意思。(把一个大桃子从中间切一刀平均分成了两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边说边动手演示。
师:大家知道二分之一的意思了,其实二分之一是个数,在数的大家族中,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就叫“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分数。从今天起分数就要走进我们中间和我们做朋友了。<板书课题:分数>
师:二分之一能不能代表一半呢?如果能代表请你把你的图形擦掉,如果你认为我画的图形特别好也能代表一半就可以保留!
2、分食品
师:今天我想请同学们到我家来做客,我要拿出好吃的来招待你们!谁愿意来?(两名同学)
请一名学生把盘中的三种食品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生:每人分到2个橘子、1盒牛奶和二分之一块巧克力。
师:同学们学的真快都能用分数来表示数量了。
二、活动探究、构建新知
活动一: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把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生:我们把桃子平均分成了2份,“一半”是其中的1份。
师:“一半”正好是2份中的1份,我们就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丫丫这一份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那亮亮那一份呢?
生:应该也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
师:也就是说,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活动二:实际操作,深化认识
师:刚才咱们认识了二分之一,接下来咱们动手用一张纸片,迅速的折出它的二分之一来,并用彩笔画出一条分割线来,用线条画出阴影部分。
<出示80页做一做(1)>
师:大家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保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二是要把其中的1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下面请同学们开始操作吧。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适时指导>
师:做完的同学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你们分的方法是否一样。哪位同学想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1:我是把这张纸左右对折,把左边涂上了红色。
生2:我是把这张纸上下对折的,把下面涂上了绿色。
生3:我把这张纸沿着两个对角对折,并把上面涂成了黄色。
……
师:同学的出现了这么多分法,真不错。同学们想一下,每种分法的涂色部分表示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生:每张纸的涂色表示的是这纸纸的二分之一。
生:因为我们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份,表示了一份。
师:这三种方法的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可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呢?
生1:因为它们都是平均分成2份。
生2:虽然它们的形状不同,但它们都是由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的,而且表示的都是其中的一份。
师:那也就是说,不管怎样对折,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
(3)观察图片,拓展认识。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列图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为什么?
生1:第二个和第三个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因为它们平均分成了2份。
生2:第一个和第四个不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因为它们不是被平均分成2份的,所以不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4)学生讨论: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那老师再次强调一下,只有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这个图形的二分之一。
(5)认识四分之一
师:刚才我们表示了二分之一,那你还能表示出四分之一吗?
生:能
师:那好,老师提醒一下,这一次可以任意选择纸张,可以是长方形纸、也可以是圆形纸,还可以是正方形纸,另外,在分的时候注意分匀。好了,请同学们开始操作吧。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适时指导>
师:大部分学生已经做完了,谁想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1:我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了4份,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然后把这一份涂成了红色。
生2:我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4份,把其中的一份涂成了黄色。
生3:我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4份,把这一份涂成了绿色。
……
<给学生充分时间展示自己的分法,只要正确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师:出现了这么多分法,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同学们,你们认为每种图表的涂色表示的是它的几分之几呢?
生:四分之一。
师:都是四分之一吗?可三种图形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平均分成的4份,并且表示了其中的1份。
师:那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图形,也不管它的大小如何,只要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份都是这个图形的四分之一。
活动三:再次操作,创造分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 、 。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你能不能用某个图形把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表示出来?
生1:能。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想认识的分数表示出来吧。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适时指导>
师:谁想说说你是怎样表示你想认识的分数的?你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应该是几分之几呢?
(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活动四:读写分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分数,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写分数的呢?(先写出中间的线,注意要写得平直,然后在线下面写出平均分成了4份,最后在线上面写出这样的1份,注意上下的数字要对齐。)
师:写完了 ,我们再看一看它的读法。分数 我们把它读作:四分之一,请大家跟老师读一下。(出示卡片读一读分数。)
师:那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写出其它的分数呢?请同学们在你折的纸上写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请同学们把你写出的分数读一读。
活动五:探讨分数的意义。
师: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分数的理解,下面我们来看两个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我们的操作活动,思考一下:在 中2、3、4各表示什么意思?线上面的数表示什么意思?下面让我们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开始吧。
师:哪个小组想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1:我们小组认为,2表示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3表示平均分成3份,4表示平均4份。
生2:也就是说,下面的数表示的是平均分成的份数。
师:老师附加一个问题,分数中间的线表示什么呢?
生1:表示的是平均分。
生2:我们小组还发现,分数分的分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越小,比如二分之一的涂色部分就比四分之一的涂色部分要大。
<找多个学生举例说明为什么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越小>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初步理解分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同时,还发现了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越小这个规律,而这,正是我们这节课的精华所在。在这里,老师衷心地为你们感到高兴。
三、走进生活,体验成功。
1、关于分数的联想。联系生活,结合生活中的事情说一句带分数的话。
(让画图的同学,用画图的形式表示百分之一。)
2、完成81页的练习题,并交流。
3、猜一猜的游戏:
a、有两条线段,判断那条线段长。
b、猜一猜老师家里有几口人?(我占全家人口数的五分之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笔?(这支笔占铅笔盒里的四分之一)一个小朋友家里有几口人,他占几分之一?小组里有几个人?他占几分之一?全班有多少人?他占几分之一?
四、课外廷伸,寄托希望。
同学们,在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操作,认识了分数,又通过小组讨论,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可以说,这节课的知识是你们在探索中,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的,老师真心地为你们这节课出色的表现感到高兴。在这里,老师希望在今后的每节课里都能看到你像今天这样自主探索,共同研究,主动地学习知识,好不好?
板书设计:
我认识的分数: 我还想认识:
板书设计意图:
完整的板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提纲,是学生复习的依据,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与巩固。分桃子引出话题,从而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已有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渴望用一个新的数表示,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在这个环节中,主题图中的分桃子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就是通过折纸、展示、交流等活动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等,所以将展示学生的折纸是整个板书的重要部分。在动手折纸前先讨论“平均分”这个重要的词汇,有助于更好的认识、理解分数。
活动一是认识二分之一,学生用同样的长方形折出二分之一,并将不同的做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学生直观的看出在纸的大小一样的情况下,不管怎样对折,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
活动二是认识四分之一,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并做展示,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看出:不管是什么图形,也不管它的大小如何,只要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份都是这个图形的四分之一,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
在认识完两个分数后,板书两个分数的读写方法。读写之后学生自主探索折出自己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并展示交流,将新知进行联系巩固,展示出来达到了互相学习的作用。
在最后的拓展部分将孩子们还想认识的分数板书出来或帖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新知的欲望,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
反思整节课,一个好的情境,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同时在课堂中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大胆放手,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静静思考,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才能使课堂更具有活力。
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1)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3)实践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不足的是评价的重点还不是很到位,学生倾听的习惯还要加强。如在教学设计上要更具匠心,教学语言有待进一步规范,板书还要多加练习等等。 日后教学中一定要在教学时间的把握和环节的调控上多下功夫,同时对于自己所做的教学预设应烂熟于心,而在执行教学预设时又应灵活应变,锤炼自己的教学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