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西亚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
南亚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东亚
日本、朝鲜
阿拉伯文化神秘绚烂,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拉伯帝国的历史。
穆罕默德生平:
出生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古莱氏部落哈希姆家族;父亲在他出生前殁于经商途中。6岁时母亲病故,由祖父抚育;8岁时祖父去世,由伯父收养;26岁时和富孀赫蒂彻结婚。从此,他的生活走向富裕、安定,社会威望日益提高,为传教事业奠定了基础。穆罕默德参照基督教和犹太教的经典,将其中他认为阿拉伯人能够接受的教义和阿拉伯原始宗教中的一些教义设法结合起来,于610年创建了伊斯兰教。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一个属于伊斯兰教的国家,他从一个宗教领袖,转变为一个政治家和首领。组建军队,发动统一战争。在穆罕默德几乎统一了半岛之后,他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穆罕默德于公元632年6月8日与世长辞,享年63岁。
一、中古时期西亚的帝国
(一)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创立
阿拉伯半岛统一
横跨欧亚非
哈里发制度
经济与文化
教材知识梳理
一、中古时期西亚的帝国
(一)阿拉伯帝国
阅读材料1思考:默罕穆德在什么背景下推动阿拉伯半岛完成统一的?
材料1 “当时,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入分裂状态,大门洞开,对外来影响不加任何防备,向波斯、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和拜占庭帝国所属的埃及进行殖民活动的种种努力打开了大门。没有穆罕默德、它永远不会统一。”
——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材料2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示意图
材料3 “以阿拉伯人对外征服为先导而涌动的“东学西渐”的文化浪潮,通过西班牙、西西里岛这两个重要的媒介区域而流向欧洲,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乃至印度的数学知识、中国的造纸术传播过去,对西欧基督教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阿拉伯的预言与童话集《卡里来与笛木乃》与名著《一千零一夜》传到西欧后也颇受青睐,对日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创作有相当的影响。”
——摘编自张启明《世界文明史快读》
阅读材料2、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说明阿拉伯文化传播的途径。
阿拉伯人继承被征服地区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一、中古时期西亚的帝国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苏丹统治
小亚细亚发端
进军欧洲
灭亡东罗马
地跨欧亚非
阶级对立
阻断商路
基础知识梳理
7
6
5
4
3
2
1
鼎盛时的奥斯曼帝国的疆域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可以和当时的大明朝并驾齐驱。
奥斯曼帝国和现代土耳其版图对比.
材料4 “为巩固伊斯兰政权,自命为伊斯兰教勇士的奥斯曼帝国领导人采取了一切必要的措施。他们虽然容忍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什叶派教徒的存在,却肆无忌惮地对这些少数派们征收重税。他们在基督教徒中强征男童为奴,把他们像穆斯林一样培养长大,组编成上等武装部队——苏丹的近卫军,充当各种管理人员。这个制度一方面保持了基督教团体的臣服,另一方面又为国家提供了服务人员,为伊斯兰教制造了皈依者。从15世纪20年代起,为适应这个穆斯林帝国拥有多种宗教和习俗的特点,苏丹成为两种相关的司法制度的领导者。由世俗法律和惯例组成的第一种司法制度,由苏丹派人执行;被铭记在《古兰经》和伊斯兰法律传统中的第二种司法制度,则由在苏丹皇宫会晤的专家们执行”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阅读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奥斯曼帝国为加强统治采取的措施。
1.对少数派征收重税;2.以培养基督教徒男童加入禁卫军的方式改造基督教徒;
3.因俗立法.
二、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一)中古时期的印度
(1)笈多帝国(约320年~约540年)
兴起
政治
宗教
塞建陀笈多
笈多帝国的扩张
二、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一)中古时期的印度
(2) 德里苏丹国(1206~1526)
②概况:
建立
宗教
中央
地方
史论共识:德里苏丹国的兴起是阿
拉伯世界继续扩大的结
果之一。
材料5 德里苏丹的统治对印度历史发生深远的影响。侵入印度的伊斯兰教统治者既具有统治阶级和侵略者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们自认为所进行的是反对不信教者的“圣战”,所以对待印度教徒十分残酷。
——童自觉、路振光《世界上古史》
阅读材料5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德里苏丹国的建立对印度封建社会的影响。
德里苏丹国家的统治阶级均为外来的封建主,因此阶级矛盾尖锐;德里苏丹的宗教政策大大激化了印度教信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矛盾;伊斯兰教在印度广泛传播,与印度教相互影响。
二、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二)中古时期的日本
兴起
大化改新
幕府统治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孝德天皇
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
汉倭奴国王印
镰仓幕府
室町幕府
德川幕府
材料6 12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制为封建制所破坏和取代。一个原因是人们过于喜爱京都的优美,往往将自己的权力、职责委托给地方部属。另一原因是强大的地方家族和佛教团体总是渴求着土地,并常以暴力夺取土地。于是,自耕农们或者逃亡北部边境地区,或者将自身连同土地寄托给庄园主。这使他们可以免除赋税,但付出的代价是自己转沦为农奴。12世纪末,纳税土地仅占全部耕地的10%甚或10%以下,地方政权已由新兴的农村贵族接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6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日本从中国学习的中央集权制为什么会瓦解?
1.中央政府将权力职责下放
2.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庄园体系形成
3.武士集团日益强大。
二、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三)中古时期的朝鲜
新罗统一
李氏朝鲜
高丽王朝
16世纪末中朝抗日
(邓子龙、李舜臣)
中国影响
课堂总结:
中古时期的亚洲
伊斯兰文明
儒家文明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德里苏丹国
日本
朝鲜
1.联合国曾发布报告呼吁阿拉伯经济一体化。古代史上促进阿拉伯民族团结统一的举措是( )
A.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以宗教信仰为纽带
B.推行对外贸易,推动社会发展
C.耶稣创立基督教,主张实行“仁爱”
D.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
A
课堂练习:
2.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被认为是贵族生命和财产的保护者,而贵族是苏丹的奴仆;苏丹是农民的“牧羊人”,农民则是苏丹圈养的“羊群”。这说明 ( )
A.苏丹成为凝聚社会的重要力量
B.苏丹的地位高于宗教领袖
C.苏丹是由各界共同推举产生的
D.苏丹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A
3.笈多王朝是封建制的完成时期。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建采邑制度至此形成。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封地的层层分封形成等级制的附属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笈多王朝深受西欧封建制度的影响
B.种姓制度是笈多王朝形成附庸臣属关系的重要原因
C.采邑制度和由此形成的等级臣属关系在人类历史中具有一定
的普遍性
D.采邑制度现固了笈多王朝的统治
C
4.12世纪晚期,源赖朝从朝廷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于镰仓置幕府,武士贵族专权自此开始,天皇形同虚设。这一事件在日本历史上的影响是( )
A.“大化改新”取得胜利
B.武士集团开始形成
C.日本进幕府统治时期
D.天皇大权独揽
C
5.日本学习唐制的改革,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政治制度,莫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