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二)
年级:
四年级
教材版本:
北京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在0.3的末尾添上“0”或者将0.30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而且在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能够借助多种方法对两个小数是否相等进行验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提出这样的质疑,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具备这样的规律呢?本课教学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例进一步验证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同时感受到要得到一个结论需要通过大量实例,从不同角度进行充分的验证才能总结归纳得出规律,感受思考问题的严谨性与全面性。
学生在学习本知识时容易混淆的问题是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或者整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数的大小是否会改变。因此,本课中通过反例帮助学生验证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以及整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数的大小会产生变化,在沟通整数与小数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应用性质解决问题,感受小数性质的价值,同时借助直观图形,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能力。
二、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并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抽象总结小数的性质,应用性质将小数化简和改写。
2.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思维和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验证交流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是否不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有的同学还提出了特别有价值的问题,认为一组例子不足以说明问题,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呢?上节课我们留了一项作业,让大家自己任意选择三组例子,用不同方法进行验证,相信大家一定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选取学生不同实例进行汇报:方法不同,数据选取不同
预设:
1.借助钱币验证,在小数后面加上元角分单位,转化为实际数量进行验证。
如:0.7、0.70,将这两个小数都加上单位元,0.7元是7角,0.70元就是70分,7角等于70分,所以0.7元和0.70元是相等的。
2.借助米尺验证。在小数后面加上长度单位,转化为实际数量进行验证。
如:0.6和0.600,将这两个小数都加上单位米。0.6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6份,也就是6分米,0.600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表示这样的600份,也就是600毫米,这两个小数表示的实际长度是一样的,从图片上看,这两个小数都表示在同一个位置,所以这两个小数是相等的。
3.借助图形验证。借助在图形上涂一涂、画一画,直观的看到结果。
如0.7和0.70,画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将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将7份涂上颜色,表示出0.7,再将另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将70份涂上颜色,表示出0.70,这两个正方形表示的涂色部分面积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小数是相等的。
4.借助数位顺序表验证,将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借助位值进行验证。
如3.5和3.50,将这两个小数放到数位顺序表中,发现这两个小数个位上都是3,十分位上都是5,后面数位上不管有多少个0,都表示没有,也不会改变3、5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在3.5的后面再添上多少个0,它的实际大小都不会改变,因此,与这两个小数相等的小数可以写出很多,比如3.500,3.5000等等。
5.借助计数单位进行验证,借助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推理验证。
如0.6和0.600,0.6表示6个0.1,0.600表示600个0.001,我们知道10个0.001是1个0.01,10个0.01是一个0.1,那么,100个0.001就是1个0.1,所以,600个0.001就是6个0.1,因此0.600和0.6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验证,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感受到一个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通过大量实例,从不同角度验证才能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二)概括性质
1.通过验证,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如果在一个小数的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不会改变呢?
预设:举例验证。
小结:通过举反例我们发现,如果在一个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会改变原有数字所在的位置,因此数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3.小数中有这样的性质,整数中有没有这样的性质呢?
预设:举例验证
小结: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原来数字所在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因此,整数的大小会发生改变。
【设计意图:总结发现规律,并结合学生容易混淆的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以及整数末尾添上“0”,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清晰认知,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三)练习巩固
1.不改变数的大小,你能将下面的小数化简吗?
0.950=
306.0900=
10.050=
40.00=
提示: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整数末尾的0也不能去掉。
2.连一连,将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
0.850
13
2.600
31.090
102.300
31.9
2.60
13.00
10.230
0.85
提示:要细心,关注每一个数字与符号。
3.不改变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1.2800=
3.9=
0.03=
5=
提示:整数改写成小数要先在整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4.将下面商品的价格写成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一支钱笔8角
一斤西红柿三元五角
一个笔记本12元
【设计意图】:应用小数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知道运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将小数化简或改写,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比大小、加减法做好铺垫。
(四)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你知道学习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吗?
预设:化简小数、将小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五)课后作业
书8页1-5题。
流程图:《小数的性质》(二)学习任务单
【课前准备】
准备好上节课的课后作业单。
【课上活动】
1.汇报交流上节课课后作业。
再举出三组例子,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
质疑拓展,进一步验证。
(1)在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改变吗?
(2)整数有这样的性质吗?
3.练习巩固。
(1)不改变数的大小,你能将下面的小数化简吗?
0.950=
306.0900=
10.050=
40.00=
(2)连一连,将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
0.850
13
2.600
31.090
102.300
31.9
2.60
13.00
10.230
0.85
(3)不改变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1.2800=
3.9=
0.03=
5=
(4)将下面商品的价格写成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一支钱笔8角
一斤西红柿三元五角
一个笔记本12元
【课后作业】
数学书上第8页1、2、4、5题。
1.涂一涂,比一比。
2.
4.判断,对的话“√”,错的画“×”
(1)
(2)
5.把两种商品的零售价写在(
)里。
【参考答案】
1.
1.
从图中可以看出0.8的大小与0.80相等,与0.08不相等。
2.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1.40=1.4。学生也可以这样解释:1.40米就是140厘米,1.4米也是140厘米,所以可以。
3.
(1)
每个纸篓7.8元。(√
)
(2)奥运火种马灯重1.92千克。(×
)
4.
(
324
)元/辆
(
89.9
)元/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