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件25页+教案+练习+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件25页+教案+练习+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3-11 09:39: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
【新课探究】
1.中和反应:(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碱→盐+水
盐在水溶液中能够解离出________离子和________离子。
2.实质:酸中的
和碱中的
结合生成
的过程。
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酸性土壤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
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
进行中和处理,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于医药
胃酸过多可以服用某些
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人们被蚊虫叮咬后肿起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体的皮肤内分泌
,如果涂一些
等碱性物质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药物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

因为铝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有影响,现在普遍采用Mg(OH)2代替Al(OH)3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巩固练习】
1、人被蚊子、昆虫叮咬之后,皮肤红肿疼痛,这是因为被注入了一种叫做蚁酸的物质。此时可以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水
B.肥皂水
C.橘子汁
D.米醋
2、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改良碱性土壤
B.改良酸性土壤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提高农作物产量
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Ca(OH)2+
CO2=CaCO3↓+H2O
B.
CuO
+
2HCl
=
CuCl2
+
H2O
C.
Cu(OH)2
+
H2SO4
=CuSO4+2H2O
D.
AgNO3
+
HCl
=AgCl↓+
HNO3
4、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


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无色
5、下列物质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6、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
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
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
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
答案
【新课探究】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金属
酸根
2.H+
OH-
H2O
3.(1)熟石灰
(2)熟石灰
Ca(OH)2
+
H2SO4
=CaSO4+2H2O

蚁酸
肥皂水
Al(OH)3+3HCl
=AlCl3+3H2O
Mg(OH)2+2HCl
=MgCl2+2H2O
【巩固练习
B
2.B
3.C
4.A
5.B
6.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
人教版
九年级下
第十单元
酸和碱
新知导入
皮蛋是以鸭蛋为原料,用含生石灰粉、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的泥巴包起来腌制而成,味甘、涩,与醋调制凉菜则营养又美味。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如何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反应?
无明显现象
合作探究
探究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稀盐酸
溶液变为无色
溶液为无
色或变红色
滴加
酚酞
滴加氢氧
化钠溶液
稀盐酸
溶液变为
红色
溶液变为
紫色
滴加
石蕊
滴加氢氧
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
溶液
溶液变为
蓝色
溶液变为
紫色
滴加
石蕊
滴加
稀盐酸
以下方案能代替上述实验吗?
用石蕊做指示剂,色差不明显,不易判断颜色的变化
合作探究
反应后
合作探究
HCl
+
NaOH
NaCl
+
H2O
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反应:
H2SO4
+
2NaOH
Na2SO4
+
2H2O
2HCl
+
Ca(OH)2
CaCl2
+
2H2O




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中和反应
温馨提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新知讲解
思考讨论
有人说: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请问对不对?
不正确,因为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3种。

+
金属氧化物
==

+
水,如:2HCl+CuO==CuCl2+H2O

+

==

+
水,如:HCl+NaOH==NaCl+H2O

+
非金属氧化物==

+
水,如:2NaOH+CO2==Na2CO3+H2O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利用中和反应原理,向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将土壤pH控制在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范围之内。如撒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
2.处理工业废水
酸性或碱性废水必须先进行处理,达标后才可以排放,否则会造成水体污染。如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学以致用
3.用于医药
胃酸过多导致胃部不适或疼痛时可口服碱性药物,以降低胃酸的含量。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中和蚊虫叮咬时“注射”的蚁酸可以用含碱性物质的溶液,如肥皂水、稀氨水。
4.处理蚊虫叮咬
中和反应
概念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实质
应用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uSO4+2NaOH═Cu(OH)2↓+Na2SO4
B.H2SO4+2NaOH═Na2SO4+2H2O
C.CaCO3+2HCl═CaCl2+H2O+CO2↑
D.AgNO3+HCl═AgCl↓+HNO3
B
2.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xxxxxxx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单元
第十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重点
中和反应
难点
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皮蛋在腌制的过程中产生了碱,吃起来有涩味,但如果蘸少量食醋就能去除皮蛋的涩味。是不是食醋中含有的醋酸和皮蛋中的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反应。
观看,回顾生活经验思考
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食物,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讲授新课
【新课探究】
一、中和反应实验一: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探究实验】如何用明显现象的实验证明,酸和碱之间是否发生了反应?教师引导: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如果我们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上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在点滴板上进行上述实验,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演示自己设计的最佳实验。【实验现象】: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现象: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现在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生成了其他物质。播放: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flash动画[板书]
一、中和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再举例:其实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学生仿写化学方程式)(1)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Ca(OH)2+2HCl
=
CaCl2+2H2O(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2NaOH+H2SO4
=
Na2SO4+2H2O观察三个反应的共同点:像NaCl这样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盐。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板书】
酸+碱→盐+水教师:其实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能发生中和反应。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我们要借助无色酚酞观察反应是否发生,而有些酸和碱反应是有明显现象的,就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了。思考:在实验完成后能将酸溶液或碱溶液直接倒进下水道吗?应该如何处理呢?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工业:如硫酸厂的废水中含的酸溶液比实验室的废液中多得多,需要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后排放农业?: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医药:用Al(OH)3中和胃酸过多生活:如用食醋中和腌制皮蛋产生的碱,从而去除皮蛋的涩味
组内讨论,合作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观看思考归纳总结中和反应的特点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思考讨论,寻找生活中的例子。
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对不同实验方案的分析和评价。从微观上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正确理解盐的概念吧新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同时又扩展了知识范围,使学生了解到了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健康问题。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2、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将知识能力内化
板书
一、中和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酸+碱→盐+水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