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绥棱县第一中学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鸟巢”为何东西高南北低?
陈文文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是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设计的巨型体育场。它就像是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纳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一个温馨鸟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鸟巢”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容器,高低起伏变化的外观可产生戏剧性和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鸟巢”是建筑、体育、艺术完美的统一。
美轮美奂的“鸟巢”,为什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远远看过去就像一个大元宝?
这是因为运动赛场具有方向性的缘故。大凡比较正规的足球场,一般都是南北向。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假设足球场是东西向,如果在上午比赛,日出东方,则整个上午太阳都在偏东的方向,太阳光就会直射向东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照得眼花缭乱;如果在下午比赛,日落西山,则整个下午太阳都在偏西的方向,太阳光就会正对向西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晒得直冒火花,运动员就不敢往上看。这当然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
因此,只有足球场是南北走向的时候,太阳光才是从运动员的侧面照射过来的,运动员才能避免受到太阳直射,不至于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同样的道理,田径运动场也应该是南北走向,这样南北向的跑道就长些,东西向的跑道就短些,尽量避免运动员在东西方向上受太阳光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运动场是南北走向,那么东西方向看台观众的视线是均衡的,因为观众可以均衡地看到两端的比赛情况,所以在东西方向应该布置更多的座席,而南北方向的座席应该相对布置少一些。这样一来,东西两个方向留出来的空间就肯定多些。南北两个方向自然留出来的空间就少些。“鸟巢”东西方向有6层看台,南北方向有5层看台,所以它东西两头就高起来(最高为68.5米),南北两边就低了下去(最低点为42.8米)。另外,东西两头高还可以尽量遮挡一部分上午和下午的太阳光,最大限度地减少太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
“鸟巢”人性化的设计与独特的外观造型,使它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座独特的历史性标志性建筑。它不论是近看还是远观,都将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永不磨灭的形象。它完全符合国家体育场在功能和技术上的需求,又不同于一般体育场建筑中大跨度结构为主体的设计手法。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既能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艺术性和实用性,而又大度、简洁、典雅,成为世界奥运史上的经典之作。
1、下列对于“鸟巢”为什么东西高南北低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营造一种戏剧性和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
B、为了让运动赛场的方向性保持一致。
C、可以让运动员避免受到阳光的直射,减少干扰。
D、可以让看台的观众视线得以保持均衡,便于观看比赛。
2、关于“鸟巢”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鸟巢”是中外建筑师合作设计的巨型体育场,是建筑、体育、艺术的完美结合。
B、“鸟巢”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场,可以容纳10万观众。
C、“鸟巢”设计成东西高南北低旨在追求外观的华美独特和功能的人性化特征。
D、“鸟巢”不仅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建筑,更是世界奥运史上的经典之作。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鸟巢”的设计新颖独特,见证的不仅仅是人类在建筑上的不懈追求,也见证了我国在建筑史上突破性的一面。
B、“鸟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运动员感受为准,从观众感受出发。
C、“鸟巢”完全继承了传统体育场建筑大跨度结构为主体的设计手法,并大胆突破,追求人性化、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D、“鸟巢”东西高,南北低的布局,为的是便于比赛观赏,蕴涵了比赛和观赛这两种运动场最重要的活动的完美的结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4-7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贫不自振 振:振作 B.举进士不中第 举:举荐
C.遁还,客巴西 遁:逃走 D.帝爱其才,数宴见 数:屡次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分别表现杜甫“热衷功名”和李白“放荡不羁”的是( )
A.①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②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B.①擢河西尉,不拜 ②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C.①伏惟天子哀怜之 ②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D.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驯,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竟“使高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总是旁若无人地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7.准确翻译下面的文句。(10分)
(1)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5分)
译:
。
(2)力士素贵,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5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雪梅 卢梅坡①
梅雪争春未可降,骚人阁②笔费评章③。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 ①卢梅坡:宋代诗人。②阁:同“搁”。③评章:评议文章。
(1)首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第二句中的“骚人”是指 。(2分)
(2)三、四两句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4分)
(3)这首诗所表达的哲理是什么?(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9.(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大 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把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画室。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
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的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进入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看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我该走了!”
“不忙,在此午餐!”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选自2009年第3期《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小说以“大师”为线索,写了一个已故民间绘画大师被发现,其遗作被推出的过程。
B.小说开头写门铃小心翼翼地响起,表现秋小峦拜见黄云山时谨慎礼貌的心理。
C.“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的意思是说,黄云山先生认为,我们国内有一个像颜回一样闻名的大师秋溪谷,他竟然不知道,感到很羞耻。
D.小说写黄云山观画时净手焚香的细节,表达他对画作的珍视和对绘画作者的敬重之情。
E.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2)结合上下文,请你简要说说“满室芬芳”的意思和作用。(6分)
(3)请简要分析黄云山先生给秋小峦鞠躬后秋小峦恸哭的原因。(6分)
(4)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意图,你认为我们应从主人公黄云山先生身上学些什么?(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25分)
追忆钱学森:此生三事最关情
11月1日凌晨,凄厉刺骨的雨夹雪笼罩京城。这是22年来最早的一场冬雪。有人说,这场不期而至的初雪,是为一位老者的逝去而下的。“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这是钱学森对官位和地位的不屑。“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这是钱学森对金钱与利益的鄙薄。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懂得拒绝的人不多,钱学森拒绝很多虚名浮利,却赢得了更高的声誉。
就在冬雪降临的前一天,这位98岁高龄的科学巨匠溘然离世,走完他辉煌的一生。据说他走得平和安静,一如他生前的低调内敛。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说这话的是1950年代的一位美国海军次长。
1935年赴美留学的钱学森,36岁已成为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被视为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与导师冯 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一一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而他深情地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得知钱学森要回国,美国联邦调查局多方阻挠甚至强行逮捕。此后, 中国政府提前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才换回了钱学森。回国后,钱学森白手起家造导弹,从零开始教徒弟,在火箭导弹、控制科学、应用力学、系统科学、航天技术、思维科学等方面做出卓越成就。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个“天性害羞、内向,才智过人,只想一辈子安分守己做研究的科学家”,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他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如今,钱学森三个字,几乎就是中国对科学家品质的诠释。而说起来,钱家是依照“继承家学,永守箴规”八字论辈取名的,“学”是辈分,至于名字“森”,繁茂之意,并无特殊含义,最初曾用“林”。不过,“学森”的谐音是“学深”,倒是体现了学问深远之意。而家庭对他成长的影响也可谓深远。
钱学森出身书香门第。当代众多政治家和学者均出自这个家族,诸如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复、钱穆等,家族的辉煌触动着钱学森。钱学森之父钱均夫既是一位爱国的革命人士,亦是新中国文史专家,他对钱学森要求极其严格。而钱学森的岳父蒋百里,更是著名军事教育家,与蔡锷、张孝准并称为“中国士官三杰”。钱学森与夫人蒋英长达一个甲子的婚恋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
钱家和蒋家乃世交。蒋百里有“五朵金花”,而钱均夫膝下只有独子钱学森,便恳求蒋家把蒋英过继给他们。蒋百里夫妇慨然答应,从此蒋英改名“钱学英”,并与奶妈一起住进了钱家。钱学森和“钱学英”还曾一起合唱《燕双飞》,博得两家的喝彩。蒋英后来毕业于柏林国立音乐学院,成为优秀的歌手、钢琴家。1947年,钱学森回国,深情打动蒋英,两人心有灵犀,在上海结为连理,之后共赴美国。1950年8月,正当钱学森一家准备离开美国之际,美国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了他们长达5年之久。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吹竹笛,蒋英弹吉他,两人共同以音乐排解内心的寂寞与烦闷。在蒋英的关怀劝慰下,含冤忍怒的钱学森很快用意志战胜了自己,他安下心来,开始埋头著述。一册《工程控制论》和一册《物理力学讲义》,便是蒋英与钱学森贫贱不弃,生死相依的笃爱深情的结晶。钱学森生前也承认从妻子的艺术知识中他获得了很多科学研究的灵感。
从44岁回国到98岁去世,半个多世纪里,钱学森备受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尊崇:新中国成立早期周恩来亲自过问并引进这位“海归”;毛泽东邀请他参加生日宴会,并特意安排他坐到自己的身边;邓小平每每论及科学技术都不忘提及钱学森的名字;江泽民授予他的这位上海交通大学的学长“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胡锦涛亲自登门到家中给他拜年;温家宝更是像朋友串门一样连年去看望他,最后一次是在他去世前的86天。正是这样的尊重与关怀为这位科学巨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温家宝总理亲往探望钱学森时,长卧病榻的他最为关注的,是国家科技人才的后续培养。他曾六次饱含忧虑地向总理发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位科学老人的赤诚相问,足以衍化成这个国家和民族绵长的思索。
一位科学家的成长,除了天赋与努力之外,还需要适宜的土壤和空气。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能做的,除了纪念钱学森先生,最好的缅怀方式莫过于给予后来者同样的眷顾。如今,世上已无钱学森。而下一个钱学森,尚不知在何处。
——摘自《时代周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开篇以“22年来最早的一场冬雪”渲染气氛,以圣洁的雪引出了对钱学森高尚品格的描写,表达了对钱老的敬仰和对其逝世的哀悼之情。
B.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同时他也善于从艺术知识中找到科学研究的灵感。
C.钱学森名字中“学”字是辈分,最后一字最初曾用“林”字,后用“森”字,取繁茂之意,所以名字“学森”并无特殊含义。
D.在钱学森被美国扣留的5年中,蒋英始终以音乐排解钱学森内心的寂寞与烦闷,所以钱学森才能静下心写出了一册《工程控制论》和一册《物理力学讲义》。
E.文章通过对钱学森生平的回顾,表达了对这位科学巨匠的敬仰和哀悼,同时呼唤社会能够给予像钱先生这样的科学家以充分的尊重,也希望能够产生更多像钱学森这样德才兼备的优秀科学家。
(2)题目所说“此生三事最关情”是指钱学森一生中的哪三件事?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怀?
(3)文章说“一位科学家的成长,除了天赋与努力之外,必定需要适宜的土壤和空气”,除了天赋与努力还有哪些“土壤和空气”促进了钱学森的成长 (4分)
(4)文小说“如今,钱学森三个字,几乎就是中国对科学家品质的诠释”,请结合文章分析钱学森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并阐发你从中得到的两点启示。(6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山的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墓。恕我孤陋寡闻,我原先并不知道他的墓在这里。
B.由于家乡雨水不足,土地贫瘠,经过全村人的多次讨论,最后决定要安土重迁到另一个地方。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在个地区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又有一个很好的领导班子,因此,这里人民能安之若素,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B、逢年过年,许多商家大打免费赠送的牌子,其实,这不过是欺骗消费者的把戏。
C、今年我区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要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
D、遗憾的是,雷锋、焦裕禄这些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英雄,对于我们现在的许多青年人,已经是那么的邈远、陌生了。
1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3分)
⑴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________________,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①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②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③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④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5. 将下面的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要求语句通顺,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5分) 岭南文化,是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特征是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
16.将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要求构成排比句式。(6分)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 ,我们 ;友谊如 ,我们 ; 友谊如 ,我们 。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五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一、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的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二、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最好的铅笔;
三、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四、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五、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要求: 1、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七、附加题(15分)
1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席,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 苏舜钦:北宋诗人。②簟:竹席。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4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原诗进行简单赏析。(6分)
19、把备选句子分别填入括号(只填序号)以使语意连贯,画面完整。(5分)
到了德胜桥。[ ],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那水里的小麦穗鱼。[ ],几只白鹭,静静立在绿荷丛中,幽美而残忍的,等候着劫夺来往的小鱼。北岸上一片绿瓦高阁,清摄政王的府邸,依旧存着天潢贵胄的尊严气象。[ ],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割的绿浪,香柔柔的震荡着诗意。
就是盲人也可以用嗅觉感到那荷塘的甜美,有眼的由不得要停住脚瞻览一回。
①一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杨
②西边一湾绿水,缓缓从净业湖向东流来
③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
答:
参考答案
1、 A 只是说了“鸟巢”外观的美感,没有对功能性设计原理做解释。
2、 B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场”无中生有,于原文无据。
3、 C 文章最后一段强调“又不同于一般体育场建筑中大跨度结构为主体的设计手法”。
4、B 举:参加科举考试
5、D
6、 D (“后来他云游四方,总是旁若无人的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不正确,应是曾经一次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时身着宫中锦袍坐在船中。)
7、(1)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属辞”1分,“且”1分“窃”1分,大意2分)
(2)力士向来尊贵,对此事感到羞耻,于是指摘李白的诗来激怒杨贵妃,皇上想授官给李白,杨贵妃就加以阻止。(“耻”1分“擿”1分“官”1分“沮”1分,大意1分)
8. (1)拟人 诗人自己(2分).
(2)认为梅雪各有千秋,既赞美了雪,又歌颂了梅。(4分).
(3)人和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应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5分)
9.(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
10.(25分)(1)AC(A:小说是以黄云山对“陌生汉子”的感情变化为线索;C:“像颜回一样闻名”错,原意是说国内有这样一个像颜回一样默默住在僻壤民间的真正大师)(5分)
(2)(6分)“满室芬芳”表面意思是满屋子飘满浓郁的焚香之味;深层意思是满屋都飘散着秋溪谷先生绘画的墨香。(意思对即可)(3分)作用:承上启下,即内容上由接受鉴定画作转到欣赏推崇画作,情节上由故事发展转向故事高潮,感情上由对画作的接纳转到珍爱,由对画家的“相识”发展到敬重。(意思对即可)(3分)
(3)(6分)原因有三:一是被黄先生的真诚所感动;二是想到“父亲”的遗作终于能被绘画大师所认可并向外推介而高兴,三是为“父亲”过早去世,看不到他的画作在北京美术馆展出而遗憾。(6分,每点2分)
(4)(8分)意图:①歌颂主人公黄云山倾力向世人推举已故民间绘画大师及其艺术珍品的高风亮节②对一些凭借环境优势而自傲自大、孤陋寡闻的艺术家进行善意的批评③歌颂像在秋小峦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尽孝传统美德④呼吁艺术家眼睛向下,向民间学习,发现并珍爱民间艺术家及其艺术珍品。(4分,任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每点给2分)学习:①助人为乐的精神②虚怀若谷,眼睛向下的艺术品格③不惜降低自己身价推介民间艺术家,珍藏民间艺术珍品的精神④敢于批评绘画界不正之风的正直品格。(4分,任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1、(1)(5分)CD
(2)(6分)①艰难归国,大放异彩——爱国之情;②美满婚姻,良缘天成——夫妻之情;(3)病榻关心人才培养——忧心教育。(每点2分,三点6分)
(3)(6分)(6分)①家学渊源:家族辉煌对他的触动和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②妻子帮助:妻子给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和科研上的启发。(3)领导关怀:新中国各代领导人都对他关爱有加。(每点2分,三点6分)
(4)(8分)①.淡泊名利(懂得拒绝),热爱祖国,爱好广泛(有探索精神),乐观坚强,重视人才(教育、人才培养),目光长远(有忧患意识)(答出四点即可。4分) ②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不止要有专业上的成就,还要有健全的人格。要在重视科学素养的同时重视人文素养,勇于打破科学和思想的禁区。要学习老一代科学家身上的那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结合第一问发掘科学家的精神内涵,任选两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4分)
12、(3分)A(孤陋寡闻: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安土重迁:在家乡住惯了,很不愿意搬迁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或反常的情况等)安然相处,像平常一样对待。)
13、C(A诸:之于 B免费赠送 重复 D主客倒置)
14 .C
15. (5分)示例1:以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为特征,由固有的本土文化,南迁的中原文化和舶来的域外文化三个部分组成的岭南文化是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示例2:由固有的本土文化,南迁的中原文化和舶来的域外文化三个部分组成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以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为特征。
16. (6分)答案: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17.作文。(60分)分析:这些话是对铅笔的忠告,何尝不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忠告呢
“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的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人生的轨迹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大方向要正确,那样才不会偏离主航道。强调的是要接受一定的纪律约束。
“你可能会经常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最好的铅笔。”——就像大树要成才,要经过大自然的锤炼,人要获得成功必然要经历磨难。强调的是“百炼才能成钢”、“磨难成就人才”、“正视痛苦磨炼人生”。
“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人难免要犯错,只要改正还是个好人!固执就像个泥潭,让你越陷越深。强调的是“拒绝固执,知错能改”。
“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心灵美才最重要!强调的是要摈弃浮华,务实求真。
“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都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强调的是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并总结坚持原则的意义与价值。
对铅笔的五点忠告乍看不觉深刻,细想方觉含义深刻,它给予人们有许多的启发。人是需要注重自己内涵的积累,然而,也只有经过无数的挫折和失败才会给自己一生留下宝贵的财富,同时我也领悟着,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永久的,千万不能因生活的某些失败而变得颓废和迷失方向,只有勇于面对现实的人才会写出自己精彩的人生故事,才会给身边的朋友留下美好的回忆,才会让自己觉得每天都很充实。
可以拟题:如《谈自由》《把握人生的航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挫折也是一种财富》《做回我自己》《痕迹》《坚持就能胜利》《成功的秘诀》《心灵之声》等。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幼小的时候家境贫穷,不能奋发振作,旅居于吴、越、齐、赵等地。诗人、书法家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去见他。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赋和颂,其中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杜恕、杜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杜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爱护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但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汉代的扬雄和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您难道忍心舍弃吗?”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隋末因为犯罪迁徙到西域,神龙初才回来,客居在巴西。
天宝初年,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当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
附加题
18、试题解析
(1)第二句与第三句中“扣”住诗题“夏意”的应当是“石榴开遍”和“树阴满地”(一定要写进“开遍”和“满地”,因为这两个词才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气氛”,单写进“石榴”、“树阴”不能给全分。什么气氛?“石榴开遍”(1分),明丽、清新;“树阴满地”(1分),幽静;故填“清幽”(2分)最为妥贴。
(2)心境分析3分
手法分析3分
以动衬静
要把握准诗人的心境,必须体察作者笔下物境的特点,前文已作了分析,还要结合“注”了解诗作的背景:“削籍为民”、“隐居不仕”。据此,作者的心境既可以答排遣痛苦,宠辱偕志,忘怀得失,也可以答反衬出内心的痛苦,但必须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的分析作答。
答案示例: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流莺”时一声“渲梁”,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
19、答案:②③①
座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