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学习任务单
【课前准备】
用萝卜切成三个圆锥形状。操作时注意安全。
用纸剪好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各1个,圆心角不同的扇形4个,圆、梯形各1个。操作时注意安全。
【课上活动】
活动一:
实物中抽取图形
用彩笔描一描物体的轮廓。
说一说对圆锥有哪些了解。
活动二:选择材料,做圆锥
1.
想一想,要做一个圆锥需要哪些材料。
2.从课前准备的扇形、圆、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梯形等材料中选择材料动手制作圆锥。
3.想一想,通过做圆锥,你对圆锥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活动三:切截圆锥
1.平行于底面切、垂直于底面切、斜着切圆锥会出现怎样的切截面?先想一想、画一画。
2.观察截面的样子,有什么发现?
3.想一想,通过切截圆锥,你又对圆锥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活动四:给圆锥选“照片”
从图形中选择出圆锥的“照片”。
2.根据圆锥的摆放位置确定拍照的角度。
3.通过选“照片”的活动,对圆锥有哪些新认识。
【课后作业】
1.数学书第19页第4题。
2.数学书第19页第5题。
3.
找一找生活中哪还有圆锥。或者思考:用梯形真的得不到圆锥吗?动手试一试。
【参考答案】
1.
数学书第19页第4题
图①是从上面观察斗笠,图②是从下面观察斗笠,图③是从侧面观察斗笠。
2.
数学书第19页第5题
平行于底面切圆柱,切开后的截面是圆形,选择第3幅图;过顶点垂直于圆锥底面切,切开后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选择第2幅图。第一单元第6课时:圆锥的认识
年级:
六年级
教材版本:
北京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圆锥的特征,学生经历过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特征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探究立体图形特征的经验,知道从顶点、棱、面等不同方面去观察、比较、发现图形的特征。具有从不同角度观察、切截图形,从截面认识立体图形的经验。
本节课通过“做圆锥、切圆锥”的活动,使学生在围、旋转、切截、想象等二维与三维的转换与联系中理解圆锥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习目标
1.经历从实物中抽取出圆锥几何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操作学具等活动,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在观察与分析、操作与实验、探索与发现、归纳与应用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在“做圆锥、切圆锥”的活动中体验探索问题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实物中抽取图形,唤起学生已有经验
1.同学们,前几节课用做圆柱、切截圆柱的方式认识了圆柱,今天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认识新的立体图形。
2.观察圆锥的实物图,描出圆锥的轮廓。
3.交流学生对于圆锥的已有认知,了解学情,确定本节课的出发点。
活动二:做圆锥,理解圆锥的特征
1.先想一想,要做出一个圆锥的形状,需要哪些材料?
2.从“等腰三角形、圆心角不同的扇形、圆、半圆、梯形、直角三角形、普通三角形、吸管”等材料中选择需要的材料,动手制作一个圆锥。
3.展示不同做圆锥的情况
情况1:选择扇形
情况2:选择圆
情况3:选择直角三角形
情况4:选择等腰三角形
情况5:选择梯形
4.交流总结:经历了做圆锥的活动,你对圆锥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活动三:切截圆锥,认识圆锥
1.想一想,平行于底面切、垂直于底面切、斜着切,会出现怎样的截面呢?同一种切法,切得的结果有规律吗?有怎样的规律呢?
2.动手切一切,看一看切得的截面跟想象的是否一样。
3.展示“平行底面切、垂直底面切、斜着切”所得到的截面,分享发现的规律。
4.交流总结:通过切截圆锥,你对它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活动四:给圆锥选照片
1.从下面的照片中选择出哪些是圆锥的照片?
圆、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2.交流选择,说明理由。
3.根据圆锥的摆放方式,判断圆锥照片的拍摄角度。
4.交流总结:通过选照片的活动,你对圆锥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回顾反思
我们共同经历了找圆锥、做圆锥、切截圆锥和给圆锥选照片的活动过程,在想象和操作、观察和比较、思考与表达的活动中逐渐加深了对圆锥的认识,认识了圆锥的外部特征,看到了内部结构,圆锥在我们头脑中的形象更清晰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体会到了我们认识圆柱时的学习方法都能帮助我们认识圆锥。课下,同学们可以用这些方法,尝试着再去认识一个新的图形。
五、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19页第4题
数学书第19页第5题
3.实践性作业:找一找生活中哪还有圆锥。或者思考:用梯形真的得不到圆锥吗?动手试一试。些认为用梯形得不到圆锥,课后圆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