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5课时:圆柱的体积(二)
年级:
六年级
教材版本:
北京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学生在圆柱的认识和体积的学习中,了解通过围绕长方形不同的轴旋转能够得到不同的圆柱体,会用“底面积乘高”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推导圆柱体积时积累了图形转化的活动经验。本节课学生在练习中对体积推导的学习方法进行迁移,通过观察发现形状变了,体积不变,并在解决问题中主动把图形前后的变化建立起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面动成体”为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猜想与验证,巩固计算体积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学习目标
1.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巩固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观察与分析中体会形变体积不变的解题策略,在猜想与验证中对平面与立体建立联系,提高分析、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探究数学乐趣,体会形变体积不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经验,解决问题
1.复习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2.根据条件,提出并解决问题。
已知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10厘米,你能提出并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计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①两个底面积之和:3?×3.14×2=56.52(厘米?)
②圆柱的侧面积:
3×2×3.14×10=188.4(厘米?)
③圆柱的表面积:
56.52+188.4=244.92(厘米?)
答: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244.92厘米?。
(2)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
3?×3.14×10=282.6(厘米?)
答:这个圆柱的体积是282.6厘米?。
3.观察图形,发现变化,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下图,你又能提出并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提问:(1)把圆柱转化为近似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近似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表面积怎样变的?近似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了。近似长方体的左右2个面是新增加的面,所以计算近似长方体的左右2个面的面积,就是增加的表面积。
4.解决问题:数学书第12页第10题
把高是10厘米的圆柱按下图切开,并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60平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析:“表面积增加了60平方厘米”就是圆柱拼成近似长方体后增加了左右2个面的面积,右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半径,由此可以计算出底面半径,再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师小结:在观察与分析中学会沟通图形转化前和转化后的联系。
活动二:借助经验,猜想验证
1.猜想:
用同一个长方形围绕不同的轴“旋转”可以得到不同的圆柱,同学们大胆猜想:你能给它们按体积大小排排队吗?说清猜想的理由。
学生展开猜想。
2.验证与反馈:对长方形长与宽设成具体数据,求出体积,再比出大小。
3.教师小结:把形的比较变成数的比较,便于比较大小。
活动三:迁移经验,转化图形
1.不规则物体体积:数学书第11页第6题
一块石头完全浸没在一个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圆柱形水箱中,水面上升了2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析:石头完全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了2厘米,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也就是圆柱的体积,这样就解决问题了。
列式:10?×3.14×2=628(厘米?)
答:这块石头的体积是628厘米?。
2.解决问题。
(1)观察下图(图①),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这个瓶子高16厘米,水面高度8厘米,水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补充条件,提出问题:
瓶子内部的底面积是30平方厘米。你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①瓶子里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②瓶子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聚焦问题:瓶子里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分析:用瓶子内部的底面积乘水的高度就是水的体积。
水的体积:30×8=240(厘米?)
(2)观察图②,说出你的新发现。
预设:把这个瓶子倒立,这时水面高12厘米。
观察这两幅图,你又能提出并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①空余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②瓶子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水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聚焦问题:空余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分析:观察图①发现空余部分是不规则的图形,再观察图②,瓶子倒立后,空余部分的体积就转化为一个小圆柱的体积,这样就可以计算出空余部分的体积。
(3)解决瓶子容积的问题。
分析:通过把瓶子倒立,可以把图①瓶内空余部分的体积转化为图②圆柱的体积,把不规则图形的体积转化为圆柱的体积。
3.教师小结:
当信息较多时,可以一幅图一幅图地分析,在观察中联想,分析变化中的不变,从而解决问题。
四、回顾总结
我们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学会了观察图形的前后变化,沟通图形转化前和转化后的联系,在变化中找不变,相信大家会把今天的学习经验应用到后面的学习中。
课后作业
1.数学书第11页第3题:
2.数学书第12页第12题:
3.结合本课的学习经验,寻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
例如:计算瓶子的容积(如图)《圆柱的体积(二)》学习任务单
【课前准备】
准备一张长方形硬纸板(或一张长方形的纸),回忆:同一个长方形围绕不同的轴旋转得到的不同圆柱。(可以试着画一画)
【课上活动】
活动一:回顾经验
解决问题
1.
已知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10厘米,你能提出并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2.
仔细观察下图,你又能提出并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呢?
(已知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10厘米。)
3.解决问题:数学书第12页第10题
10.把高是10厘米的圆柱按下图切开,并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60平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活动二:借助经验
猜想验证
1.猜想:同一个长方形围绕不同的轴“旋转”可以得到不同的圆柱,你能给它们的体积大小排排队吗?
写出你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2.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3.结论。
活动三:迁移经验
转化图形
1.数学书第11页第6题
一块石头完全浸没在一个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圆柱形水箱中,水面上升了2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2.解决问题。
(1)这个瓶子内部的底面积30平方厘米。你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2)观察这两幅图,你又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课后作业】
1.
数学书第11页第3题。
2.数学书第12页第12题。
3.结合本课的学习经验,寻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
例如:计算瓶子的容积(如图)
【参考答案】
1.数学书第11页第3题
分析: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带着“π”进行运算
甲杯:(6÷2)?×π×3=27π(厘米?)
乙杯:(4÷2)?×π×7=28π(厘米?)
27π<28π
所以乙杯的果汁多。
或:
甲杯:(6÷2)?×3.14×3=84.78(厘米?)
乙杯:(4÷2)?×3.14×7=87.92(厘米?)
84.78厘米?<87.92厘米?
所以乙杯的果汁多。
2.数学书第12页第12题
分析:要比较哪个水族箱中鱼的活动空间大,应先分别算出水族箱中水的体积,再比较。
甲:5×3×4=60(分米?)
60÷30=2(分米?)
乙:(6÷2)?×3.14×3=84.78(分米?)
84.78÷50=1.6956(分米?)
2分米?>1.6956分米?
所以甲水族箱中鱼的活动空间大一些。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