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长:90分钟总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淮考证号填写清楚,并
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春秋初期,楚、吴、越等国国君相继称王。然而,《春秋·僖公二十一年》记载:“秋,宋公、楚
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执宋公以伐宋”。这表明《春秋》
A.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
B.体现了儒家“克已复礼”的理念
C.改变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D.认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2.某学者认为,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家“定于一”施仁政”等理论,吸收了道家“无为而治”
等理念,兼容了墨家“上同于一”等思想,汲取了法家“天下统一于法”等观念,还融合了阴
阳五行等学说。由此可见,汉代儒学
A.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
B.使“三教合一”得以初步实现
C.兼具保守性和进步性
D.促进了诸子百家思想的“合流”
3.朱熹曾经亲自撰写《白鹿洞书院教条》朱子家礼》,相当细致地修订《吕氏乡约》,其弟子程
端蒙、董铢为乡塾教学作《程董学则》。这些举措意在
A.适应科举取士的要求
B.推动儒学的世俗化
C.加强朝廷对教育管控
D.宣扬知行合一思想
4.有学者指岀,王阳明就其本意而言是要修补程朱理学僵化所造成的缺漏,他……否认用
外在规范人为地管辖‘心’禁锢‘欲’的必要性,造成对正宗统治思想的一种反叛。”对此理
解正确的是,明朝中期
A.程朱理学丧失正统地位
B.心学实现对理学的颠覆
C.儒学获得历史性新发展
D.民众思想获得空前解放
5清代前期,吴敬梓编著《儒林外史》,在他笔下,儒林”围绕功名富贵而相互勾结、吹捧、敲
诈,礼义廉耻等封建道德一概绝灭,制礼作乐成为改变世风的重要途径。据此可知
A.小说无法反映社会现实
B传统理学丧失正统地位
C.科举制度日趋走向瓦解
D.作者无法摆脱时代局限
6.下面是四枚发行于香港的邮票(局部),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此合理的解释
是,“四大发明”
【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第1页(共6页)】高二期术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B【解析】根据材料“楚、吴、越
君相继称王”“秋,宋
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
执宋公以伐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体现了儒家
的
项正确。其余选
不选
D【解析】根撂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
诸子百家
项正确。A项表述
与史实
表述发生在宋代,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C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这些举措意在推动儒学的世俗化,B项正确。
王旨不
解析
对理学的“反叛”",实质上是“修补”其“缺渦”,是新的历史形势下对程朱理学的新发展
覆”,C
错误;程朱理学在明代一致处
学旨在
强对民众思想的控制
本上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项
希望于“制
乐”,反映出吴敬
正
说以不
映
错
前期,正统思想依然是程朱
错误;科举制的瓦解出现在晚清
根据材料信息并
民众的智慧,C项正确
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表
解析】根撂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
象形象反映了汉
风貌,具有
史学价
正确,C项错误。B、D两项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
8.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开结
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图案有突
确
先
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者意在强调“中体西
想有利于改变单
专统教
构
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
C项表述与材料
付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
学
知,新文化运动
的新风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先
表述材料无
故而不
解析】根
料
所学知
知,材料所述进步报刊的宣传有
在中国的传播
史实不符
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
解析】根据材料信
济贸易
灵活战术,如鼓励囯民党
的商人与苏区进行贸易往来等方
开展与敌占区的经济贸
学知识可知,毛
农武装割括
内涵得到丰
确
除;D项表述与材料
息
学知识可知,材料
生与灵
确。其
材料主旨不符,故
B【解
后,大量知识分子面对现实
考
背景,可知这得
的
D项所述与题干不存在因果关
解析
息并结合所学知
表格
校
时
发展战略的需要
确
项
符,故
析】根撂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颗原子弹爆炸成
要原因
家强大的组织动
两项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D项
析】根据材料信息开结合所
知,苏格
周道德教化要立足
自然票赋
正确。B、D
实
选;C项表述
不
而不选
料
所学知
复兴时期的新式学校彰
教
D两项表述材料无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答
解析】根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现象更加凸显了人
这与文
代背景吻
项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人文精神蓢发于智者运动时期,故而不
C、D两项表述与材料所述现象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发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宗教改革的深入,A项正确。其佘选项均与
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
解析】根撂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
知,启蒙运动兼具民族
样性,C项正
项表
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表述材补无法体现,排除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文的做法
物
述与史
不
解析】材料所述
格是浪
其余选项均不符合材料所述艺术风格
纪50年代,冷战威胁
产生的文学流派,属于现代文学的
两项为浪漫主义的背景,排除
20世纪90年
的情况,排除
答案】历史时期①春秋②战国
代④宋明⑤明末清初
基本特
秋:儒道学
其思想开始流行;私学兴起,“学在
破;《诗
国:百家争鸣;文学体裁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实用科学是科学发展的特点。(
汉代
家,独
尊儒术
家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
新官学-太学出现,地方上的府州
继
赋流行;科学技术实用性特征明显
)④宋明:封建文化
术、指南针和
较大发展;文
逐渐平
民化、通俗化,突出代表有宋
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
3
)⑤
明末清初: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随
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进一步发展,文学、绘画、戏剧
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
上述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的演变及古代帅等多
该结合所
断
⑤对应的历史时期;然后,从①
任
期
本
案
要特点: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导;是救亡图存的主要手段
政治形势有密切关联
成因:外国资
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礻
化;爱国知识分子身
有家国情
途径:报刊媒
科学社团的
科学演讲的促进
历史影响:推动了新文化
动的开展;传播了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有利于科学精神的启蒙。(3分)启示:科学传播要有良好的社
氛
推动社会进步为
为中国民众造福。(2
成理即可
解析】(1)
并
先进知识分子主导、救
切关联等角度考虑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外
略、中国丰殖民地丰
会的深化、爱国知识分
家国情怀等角度概
要
料二并
传、科学社
导、科学演讲的促进等角度考虑
历史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动了新文
的开展、传播了科学
科
有利于科学精神的启蒙等角度考虑;"启示
材料
并
所学知识,从科学传播要有良好
社会氛围、以推动社会进步为宗旨
民众造福等角度考虑
原因:“双百方针”的提出;《新体育》存
行为;体育界在学习苏联过程中存
题
)历史意义:使体育界开
体育理论;完善了体育方法
要评价: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
勺又一次盛会;进一步明确了“双百方针”的指导思
地位;一定程度上调
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繁荣。(3分,每点1分
识:“双百方针”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根本指针
义文学艺术
成
解析】(1)“原因
新体育》存在
行
育界在学习苏联过程中
题等角度考虑;“历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等角度考虑
)“简要
料二并结合所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