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分橘子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分橘子 -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10 22:0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橘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除法》的第二课,教学内容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法计算,相同之处是重点研究用竖式表达分物的过程和结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除法竖式的计算。不同之处是被除数的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如48÷3。对于这类被除数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的除法,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学生试商相对困难,所以,继续关注结合分物活动,在解释每一步意思的基础上进行竖式学习。
教材中通过情景的创设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48÷3的直观运算与口算方法;二是探索48÷3的竖式笔算的方法,经历分步求商(先求商的十位数字,再求商的个位数字)的过程;三是能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理解从商的高位算起的道理。
学习目标:
1、结合“分橘子”情境,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为什么除法要从高位算起”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图及实物小棒若干根、微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路上发生了很多故事,听说过吗?不过老师觉得你们大多关注的都是它们几个怎样降妖除魔,是吗?今天咱们就换种角度,带着数学的眼光走进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小故事,行吗?
出示情境图
教师:仔细观察图,你觉得会是什么小故事呢?
预设:摘了48个橘子,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多少个?
教师:这是要分橘子,是吗?(板书课题:分橘子)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运算方法?为什么?怎样列式?(48÷4)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问:表示什么?
教师: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播放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同学们分的可真公平,可是就在大家准备这样分的时候,师傅说:徒儿们,这几天你们降妖除魔特别辛苦,橘子你们三个平均分着吃吧!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回再分的话,每人分到的和12比起来,怎么样?说说理由!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教师: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又能分到多少个?先说说怎样列式吧!因为还是表示平均分,所以继续采用除法运算,
教师板书:48÷3
2、教师:该怎么分呢?(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思考)咱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行吗?
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想一想,能否用简单的算式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要求:小组长从信封里取出48根小棒,数一数够不够,再商量
应该怎么分?动手分完后小组长负责用算式记录你们分的过程。
有问题的同学随时举手示意,现在开始活动。
预设学生出现状况:没法拆开分?(有的小组整捆的小棒是图片不是实物)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拆开分呢?你想怎么办?
梳理分的过程:先分哪部分,再分哪部分?4捆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1捆,还剩下1捆怎么办?
教师:刚才的分物过程用竖式该怎样表示呢?
学生独立完成,结合分小棒说清楚每一步的意思。
对比48÷2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十位有剩余)在计算
过程中应该怎样办?
5、算一算。
教材4页下面的3道题,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教师:回忆我们学过的除法竖式,都是从哪一位开始算起?那有没有想过:除法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呢?
学生简单交流。
教师:谢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节微课,一起看看,是不是有所收获?
学生观看微课《除法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1-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四、全课总结。
教师: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分橘子
48÷3=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