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小数的意义(二)
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身边的物体,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为后面分类进行单位换算服务,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本节课无论是将用“厘米”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来表示,还是将复名数化成单名数,都是在学生的相互讨论、交流、合作中完成的。在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生会逐步感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总结出知识转换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还使学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教材分析
教材解读: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会进行单名数和复名数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初步探究
1.初步探究测量书本的长宽,并用米做单位。课本长够一米吗?不够一米怎么办?用那个小数表示?
先思考,然后独立完成各题。
课本长26厘米=()米宽19厘米=()米。
二、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1.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提问: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测量时使用的是什么工具?测量结果是多少?2.请学生探究多出的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思考: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怎样表示?36厘米呢?3.思考:黑板的全长2米36厘米怎样用米表示?(二)探究将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第二个例题。思考: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将用“克”作单位的数转化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2.引导学生总结将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一)1.观察情境图,明确图中的同学在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测量结果是黑板的长度比2米多出36厘米。2.观察米尺直观图,明确1厘米等于米,用小数可以表示为0.01米,所以36厘米用小数可以表示为0.36米。3.讨论交流,明确2米36厘米就是把2米和0.36米合起来,即2.36米。(二)1.讨论转化过程,明确:因为1千克=1000克,1克=千克,1克=0.001千克,因此12克=千克=0.012千克,500克=千克=0.500千克。
1.先在( )里填上合适的小数,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一只军舰鸟的体重是1千克600克,翼长2米1分米,骨骼重113克。用小数怎么表示呢?1千克600克=( )千克2米1分米=( )米113克=( )千克2.师生共同总结将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根据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先把低级单位前面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把分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并在后面加上所要化成的高级单位的名称。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三、巩固应用。
判断(1)
一支钢笔长13厘米,也就是1.3米。
(2)5角钱能买一块橡皮,写成小数是0.05元。(3)小明身高1米30厘米,也就是1.3米。
(4)把1千克20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的数是1.2千克。
1.小组相互讨论、交流,然后选代表在全班汇报。2.独立完成,并对不同的结果展开讨论。重点讨论1千克20克=()千克
四、拓展延伸。(5分钟)
把成长记录表中的信息记录下来。
独立完成后汇报。
调查几位同学的身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姓名???身高/米???
五、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1.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三道练习题。2.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