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
哈姆莱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
HAMLET
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1564-1616)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1564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后因父亲破产,不到十六岁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1585年,21岁的莎士比亚离开家乡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
华人社会常常尊称莎士比亚为“莎翁”,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莎翁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1919年后被介绍到中国,现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亚全集》。
在舞台上出演莎翁剧,是欧美很多影视演员锻炼业务能力的一种方式,因为莎翁剧非常考验演员的台词功底,和临场反应能力。
贡献:
1.思想领域:莎士比亚的作品基本上是提倡人文主义精神和推动人文主义发展的。
2.语言领域:莎士比亚的文学领域不仅有着深刻的含义和独特的意境,还贡献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对英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文学领域:莎士比亚贡献了37部剧作,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四大悲剧,是其创作的最高成就。其创作一般被分为三个阶段: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第一阶段
(1590-1600)
历史剧
《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二世》《理查三世》
喜剧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第二阶段
(1601-1607)
悲剧
《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第三阶段
(1608-1612)
传奇剧
《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1984年选举世界10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名列第一。这些都说明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作家。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他的戏剧已被公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
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本剧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
作品背景
这部完成于1601年的《哈姆莱特》,又名《王子复仇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莎学研究的最大课题。
《哈姆莱特》通过丹麦王子哈姆莱特替父报仇的故事,无情地揭露了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专制王朝的罪恶,热情歌颂了哈姆莱特反抗封建暴政的斗争精神,反映了作家人文主义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哈姆莱特这一人物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典型形象,恩格斯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就像一面多棱镜,每个人面对这部著作,都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和意味。
众多影视作品都有借鉴《王子复仇记》:
主要角色介绍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要对杀父凶手复仇。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达成了目的,整个王宫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他最后也中了致命的毒剑死去。
主要角色介绍
雷欧提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儿子,奥菲莉娅的哥哥。是个敢爱敢恨的人,不过却是被人利用的悲剧性复仇者,本来有大好前程却被不理智的仇恨左右,最终导致与王子相杀而亡这样的悲剧。
主要角色介绍
乔特鲁德:丹麦王后,王子的亲生母亲。老国王死后她改嫁克劳狄斯,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这种关系被视为乱伦,所以引起了哈姆莱特的仇恨。她替哈姆莱特误喝下了克劳狄斯预设的毒酒,当场身亡。
克劳狄斯:丹麦现任国王。他是哈姆莱特的叔父,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老国王的鬼魂告诉哈姆莱特,他正是谋杀自己的凶手。他罪有应得,最后死在侄子复仇的毒剑下。
剧情梗概
全文故事情节梗概:教材第25页书下注解①
1.丹麦王子回国奔丧,母亲改嫁叔父为王。
2.父亲亡魂告知死因,装疯卖傻迷惑敌方。
3.波臣误会因爱发疯,王子彷徨恋人心伤。
4.排演戏剧确认凶手,误伤波臣苦劝亲娘。
5.叔父阴谋远赴英国,大难不死返回家乡。
6.叔父挑唆雷兄复仇,恋人疯傻溺水身亡。
7.毒计比剑毒杀王子,母饮毒酒双双中剑。
8.大仇得报杀死叔父,军礼规格王子安葬。
提示:对文学作品某章节的准确把握,一定是建立在对整部著作甚至是对作者思想、时代特征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建议大家在学习本篇课文的同时,务必要认真阅读《哈姆莱特》的全文。
1.主人公回国之前在哪里干什么?
2.回国后,让哈姆莱特陷入被动和痛苦的是哪几件事?知道真相之后立刻复仇了吗?
3.老国王的亡魂作何打扮?是七窍流血的恐怖模样还是其他?
4.波洛涅斯对哈姆莱特和奥菲莉娅的爱情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5.哈姆莱特对奥菲莉娅“天变地变情不变”的誓言成真了吗?他装疯之后怎么对待奥菲莉娅的?
6.老国王到底是怎么死去的,请描述国王之死的场景?哈姆莱特为什么要杀死波洛涅斯?
7.克劳狄斯要把哈姆莱特怎么处置?
8.奥菲莉娅为什么会发疯甚至溺水身亡?
9.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的时候,阴谋点设置在哪里?
结构梳理
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
——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 不要作声!谁来了?”P27)
——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裂了”P29)
——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精读探究
戏剧冲突
舞台说明
台词
戏剧三要素
戏剧语言
话剧学习方法提示:欣赏戏剧剧本,应当注意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精读探究——尖锐的矛盾冲突
实现复仇
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
雷欧提斯
实施毒计
报仇雪恨
同情内疚
明:比剑
暗:用毒
思考: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这个片段,情节紧张激烈,扣人心弦。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说说这个片段人物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精读探究——动作化的语言P31
哈姆莱特 (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国 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
哈姆莱特 来,该第三个回合了,雷欧提斯。你怎么一点不起劲?请你使出你的全身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哈姆莱特得意,且纳闷雷欧提斯的状态。
不能痛下杀手,想要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采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决心下杀手
哈姆莱特毫无猜忌之心的话彻底激怒了雷欧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
精读探究——个性化的语言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人物形象
个性化语言
性格特征
哈姆莱特
(对雷欧提斯)原谅我,雷欧提斯;我得罪了你,可是你是个堂堂男子,请你原谅我吧……宽恕我的不是出于故意的罪恶。P29-30
(见到奥斯里克时,哈姆莱特对霍拉旭)你认识这只水苍蝇吗?P27
克劳狄斯
(对哈姆莱特)来,哈姆莱特,让我为你们两个人和解和解。P29
(对乔特鲁德)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P31
直率、坦荡、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惯于耍阴谋诡计,包藏祸心却装出亲热和善的样子。
精读探究——个性化的语言
哈姆莱特的“拖延症”解释
思考:哈姆莱特的复仇行动为何一再拖延?这一“拖延”情节的设置有什么艺术效果?
拖延原因一(真相未知):哈姆莱特没有亲眼目睹克劳狄斯杀了父亲,只有疑似父亲的鬼魂告诉他新国王是凶手,其他人包括他母亲、准岳父、父亲生前的大臣、自己的好朋友都没对老国王的死有什么怀疑。
拖延原因二(性格缺陷):哈姆莱特是个忧郁的王子,但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切,他不得不拿起剑,不得不改变他的人生轨迹,但这不是他所追求的,现实与他的生活理想不适应。
拖延原因三(不被理解):哈姆莱特身边的人都只看到他表面的疯疯癫癫,除了凶手,没有人愿意费一丁点力气去追问其中的原因,假如他复仇了,他的行为不会被人理解。
悲壮的艺术效果:就戏剧效果而言,不延宕的《哈姆莱特》就是一部平庸的复仇戏剧,而延宕的《哈姆莱特》则在刺杀的不断推迟中将观众的情绪带向高潮,此时最后的悲剧结局也能带给观众最大的震撼和启迪。
在你的眼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
善良忧郁的王子,愁容满面、沉默寡言,
性格也有明朗的一面,诙谐幽默、聪明机智、有勇有谋、敢爱敢恨、真诚高傲,
有天命思想,忧郁感伤、软弱迟疑、优柔寡断。
——现在我们常用“哈姆莱特”来比喻那些遇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的人。
哈姆莱特悲剧的根源
主观原因
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客观原因
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名家观点
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
— 雨果
1.超乎寻常的族亲,莫不相干的路人。
2.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3.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
毒箭,还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扫清那一切,这
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
4. (王后)好哈姆莱特, 抛开你阴郁的神气吧,对丹麦王应该和颜
悦色一点:不要老是垂下了眼皮,在泥土之中找寻你的高贵的父亲。
你知道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活着的人谁都要死去,从生活踏进
永久的宁静。
奥菲利娅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殒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
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
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殒落了我是一切妇女
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
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
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雕谢!啊!我好苦,谁料
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
一个父亲的谆谆教诲: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
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
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留心
避免和人争吵;可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轻
侮的。倾听每一个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
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尽你的财力购置贵重的衣
物,可是不要炫新立异,必须富丽而不浮艳,因为服装往往可以表
现人格;法国的名流要人,就是在这点上显得最高尚,与众不同,不
要向人告贷,也不要借钱给人;因为债款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丢了本
钱,而且还失去了朋友;向人告贷的结果,容易养成因循懒惰的习惯。
教师寄语
人难免会遇到生活中的各种烦恼,挫折、失败、离别,这些都可以让一个人感到乏累,会使人对生活感到无奈。哈姆莱特面对父王的逝世,母后的再婚,情人的离开,朋友的出卖,依然能够坚强地站起来,与罪恶作斗争,这都源于他坚定的抉择。
面对生存与毁灭,是活得热烈丰富、充实有趣、兴致勃勃,还是活得枯燥猥琐、贫乏无味、行尸走肉,都取决于我们自己!
谢谢大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