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0 22:2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历史1.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唐朝时期同新罗友好交往频繁,下列有关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隋唐时期,新罗是朝鲜半岛上唯一的一个国家
②7世纪后期,新罗与唐朝往来频繁
③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以新罗人为最多
④唐朝进口的物品中以新罗货居首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时期( )
A.隋朝——隋文帝
B.秦朝——汉武帝
C.唐朝——唐玄宗
D.宋朝——赵匡胤
3、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A.甲:唐僧带回的除了经书还有佛像、花果种子
B.乙: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
C.丙:别看他带回了这些经书,实际上没人看得懂,因为那都是梵文写成的
D.丁:叹,你别说,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外国的东西都敢学
4、唐朝对外交往中最为著名的友好使者是(???

①玄奘?????
②晁衡????
③鉴真?????
④空海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5、“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戒日王
6、唐朝时期新罗与中国往来频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B.新罗采用唐朝科举制度
C.大量佛经由新罗流入中国
D.新罗派遣留学生来中国
7、“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
A.朝鲜
B.日本
C.天竺
D.越南
8、成书于唐朝前期的《大唐西域记》,主要记载了(
)
A.日本派遣使节到访中国的活动
B.新罗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
C.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日本的事迹
D.玄奘西游取经游历中的所见所闻
9、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唐朝初年,他长途跋涉,千辛万苦,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记录在哪本书中?(???

A.?《大唐西域记》???????????B.?《史记》?????????C.?《西游记》???????????D.?《西行漫记》
10、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鉴真东渡
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华
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1、在中国陆续出土了“大食金币”“波斯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唐朝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说明(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时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12、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遣唐使来华
13、“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的特有文化气象。以下各项中,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张骞出使西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这说明(???

A.?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B.?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
D.?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
15、“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二、解答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波斯(伊朗)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
(2)简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7、对外交往有利于文明互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研究者按照史料的呈现方式通常将史料分为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右图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景。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二:唐朝时,中日交流频繁。日本派遣十几批使节把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等传回日本。在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扬州大明寺的一位高僧接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三: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
根据材料回答,材料一中的壁画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从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唐朝哪一方面的历史?
(2)
根据材料二回答日本派遣使节来唐朝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中的高僧是谁?
(3)
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留下的珍贵文献叫什么?
(4)
以上材料反映了唐朝外交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C
5、A
6、C
7、B
8、D
9、A
10、C
11、C
12、A
13、A
14、B
15、A
二、解答题:
16、(1)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与世界许多国家交往密切;唐朝文化远播东西方各国,影响巨大;对外贸易兴盛
(2)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各国的吸引力;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周边国家对与唐朝交往的重视;对外交通的发达。
17、(1)实物史料,
对外交往;
(2)学习唐朝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学典籍等;
鉴真
(3)
玄奘
《大唐西域记》
(4)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