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题
一、中考链接
1. ( 2020.临沂)满洲族(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由于世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更迭,该民族以不同的称谓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该民族曾建立过的“中原王
朝”是( )
①辽朝②金朝③元朝④清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 ( 2019东营)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3. ( 2020海淀区模拟)某同学在阅读课本时对“均田免赋、1644年、 大顺政权、明朝灭亡”进行了圈画, 通过上述重点内容的提示,可以判断该同学阅读的章节是(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4.( 2020梅州模拟)“明朝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这里论述的是( )
A.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B.明朝灭亡的结果
C.清朝建立的原因
D.清朝统一全国的背景
5. ( 2020梅州模拟)明朝学者顾炎武曾指出说:”明末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此话虽有所夸张,但苏南一带盛行租佃制是事实。这反映出当时苏南( )
A.土地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
B.皇室内部勾心斗角
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D.农产品商品化加快
二、基础训练
1.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的原因是( )
A.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B.朝政混乱
C.皇室贵族、宦官等疯狂兼并土地
D.宦官专权
2. 下列朝代中,宦官专权比较严重的有( )
①东汉 ②隋朝 ③唐朝 ④明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明朝的皇帝,有的纵情享乐,把政事交给宦官处理;有的酷爱木工……其中有一位皇帝,他20年不上朝,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国势日衰。他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神宗 D.明熹宗
4. 明末民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中的“闯王”是指( )
A.陈胜 B.张献忠
C.黄巢 D.李自成
5.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 )
①连年发生大旱 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
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 ④宦官专权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
A.土地兼并严重 B.皇帝昏庸腐朽
C.奸臣把持朝政 D.宦官徇私枉法
7. 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反映了农民要求减免赋税的愿望
C.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采用的方案
8. 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针对的是( )
A.宦官专权
B.官员贪赃枉法
C.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D.皇帝疏于朝政
9.导致明朝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 B.宦官专权
C.连年天灾 D.阶级矛盾激化
10. 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中国北方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11.推翻明朝统治的是( )
A.吴三桂领导的叛军
B.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C.努尔哈赤领导的金军
D.皇太极领导的清军
12. “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军队的明朝将领是( )
A.尚可喜 B.吴三桂 C.耿精忠 D.张献忠
13. 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的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种植。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不会灭亡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由材料可以得出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官府赋税苛重
B.土地兼并导致农民破产逃亡
C.连年天灾
D.阶级矛盾的激化
三、材料解析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曾一次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 明朝末年,河南地区发生严重的灾荒,农民纷纷起义。李自成乘机从陕西进入河南,以“均田免赋”作为号召,传播“不当差,不纳粮”的歌谣,获得广大农民的响应和支持,实力迅速扩大。
材料三 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联系?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乙卯(1615年)……上既削平诸国(女真各部),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额真左右设两梅勒额真。初设有四旗,旗以纯色为别,曰黄、曰红、曰蓝、曰白。至是,添设四旗,参用其色镶之(黄、白、蓝镶红边,红镶白边),共为八旗。
——《清实录》
材料二 满洲制度规定,“八旗子弟,人尽为兵。”
清代八旗兵甲胄
请回答:
(1)这是哪一少数民族的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这个少数民族是由谁统一的?
(3)这个少数民族何时建立何政权?历史上这一少数民族还由谁在何时建立过哪一政权?
(4)这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后来是谁改变的?他改族名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中考链接
1-5 DCCBA
二、基础训练
1-5 BCCDA 6-10 ABCAC 11-13BBD
三、材料解析
1.(1)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李自成起义军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3)李自成受到人民的欢迎,因为“均田免赋”符合人民的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
(4)这一口号已经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农民起义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大大丰富了古代农民起义的内容。
2.(1)女真族(满洲)。八旗制度。八旗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
(2)努尔哈赤。
(3)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完颜阿骨打在12世纪初建立了金朝。
(4)皇太极先改族名为满洲,次年又改国号为清。目的是有意抺掉女真人曾臣服明朝的历史,以表示清与明是平等的,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鼓舞将士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