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 家庭用电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春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 家庭用电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3-11 10:3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30分)
1.
2009年3月1日北京时间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完成全部使命后,准确落于月球的预定撞击点,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假如你登上了月球,在月球上可以完成的是(  )
A.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B.开演唱会
C.用电风扇送风
D.用水银气压计测大气的压强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8F: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92:声音的传播条件.
【难度】中等
【分析】逐个分析各个选择项中提及的物理情景,结合月球与地球的不同,利用对应的物理知识得到答案.
【解答】解:A、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传播,所以到了月球上,照样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到了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所以声音将无法传播.故无法开演唱会.故B错误.
C、月球上没有空气,虽然电风扇可以转动,但不会有风的出现.故C错误.
D、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也没有大气压,更谈不上大气压的测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在明确月球表面与地球表面不同:没有空气,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
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救援人员争分夺秒抢救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时,使用了一种先进的生命探测仪,这种仪器可以隔着厚厚的掩埋层探测到仅有微弱呼吸、心跳的人体,你认为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最没有可能的是(  )
A.碳﹣14测定
B.声波探测
C.电磁波探测
D.红外线探测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AT:红外线.
【难度】中等
【分析】生命探测仪主要是收集活人所发出的各种生命信息,废墟中的活人能够向外传递微弱的声音信息和辐射红外线等.
【解答】解:A、碳﹣14测定跟人体的生命特征无关,所以该选项符合题意.
B、活人能够向外传递微弱的声音信息,便于用生命探测仪收集,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活人能够向外辐射红外线,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一个波段,便于用生命探测仪收集,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活人能够向外辐射红外线,便于用生命探测仪收集,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能否正确判断活人所能发出的各种信息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3.
如图所示为本次救灾活动中使用的收音机、卫星电话、手电筒、红外热成像生命探测仪,有关文字说明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D6: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AT:红外线;D2:电磁波的传播;HH:电源及其能量转化.
【难度】中等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无线电波发射和接收的实际上是电磁波;红外探测仪的特点;以及电源能量的转化.
【解答】解:A、收音机能接收电磁波中的无线电波.故A不符合题意.
B、卫星电话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故B不符合题意.
C、电池在手电筒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符合题意.
D、红外探测仪可以探测到废墟下的幸存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强的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传播和接收,以及电磁波的传播和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中档题.
4.
2013年6月15日,天宫一号内的宇航员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了科普教育活动.如图所示,位于北京地面课堂内的小明同学通过大屏幕观看太空授课直播.太空向地面传输的图象信号和声音信号的载体是(  )
A.超声波
B.电磁波
C.紫外线
D.导线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
【难度】易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电视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和图象信号的;
(3)紫外线的波长较短,绕射能力越差,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传播距离近.
【解答】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太空通过电磁波向地面传输图象信号和声音信号,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接收信号,并通过电视机将其还原.故B正确;
C、紫外线的波长较短,绕射能力越差,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传播距离近,不宜用于传递声音信号和图象信号,故C错误;
D、从太空向地面传递信号,折磨远的距离不可能用导线,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信号和图象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其信号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和接收的.
5.
有关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通信、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B.“北斗”卫星导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C.声波和电磁波都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D.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就越大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
【难度】易
【分析】(1)卫星导航、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与频率、波长无关.
【解答】解:
A、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A正确;
B、“北斗”卫星导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超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C错误;
D、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传播介质有关,与频率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电磁波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
6.
使用蓝牙耳机接听手机来电,信号传输示意图如图,蓝牙通信的电磁波(  )
A.是蓝光
B.波长比手机通信的电磁波短
C.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40m/s
D.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手机通信的电磁波小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
【难度】中等
【分析】根据以下知识分析答题:
(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速度为3×108m/s;
(2)手机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手机通话传输的是电信号,手机上网传输的是数字信号.
【解答】解:A、蓝牙通讯用的是电磁波,不是光信号;故A错误;
B、蓝牙通讯比手机通讯的电磁波频率高,所以波长短;故B正确;
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不是340m/s,故C错误;
D、蓝牙通讯和手机通讯使用的都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手机通信的相关知识,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7.
随着社会的进步,光纤网络开始进入普通老百姓家庭.光纤的主要用途是(  )
A.输电
B.导热
C.通信
D.照明
【考点】DA:光纤通信.
【难度】易
【分析】要知道光钎的主要用途通信.
【解答】解:光纤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传输工具,它具有容量大、不受外界磁场的干扰、不怕腐蚀、不怕潮、能量损耗少等优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纤通信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8.
现在家庭中使用的电器较多,例如:①吸尘器;②手机;③空调;④电视遥控器;⑤洗衣机.其中,应用电磁波工作的一组电器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⑤
【考点】D1:电磁波的产生.
【难度】易
【分析】(1)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这是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具有了磁性,这是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是电流的化学效应.
【解答】解:①吸尘器靠电动机的转动而工作,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②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完成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③空调是利用了物态变化的吸放热过程;
④电视遥控器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与电磁波的应用有关;
⑤洗衣机靠电动机的转动而工作,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理念.
9.
GPS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简称,它传递信息依靠的是(  )
A.电磁波
B.超声波
C.紫外线
D.次声波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
【难度】易
【分析】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GPS接收器接收的是电磁波.
【解答】解:GPS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并导航.卫星向GPS接收器传送信息依靠的是电磁波.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利用电磁波的地方非常多.如:卫星通信、无线电视、无线广播、手机等,是一道基础题.
10.
移动电话(手机)已成为人们常用的通讯工具,它传递声音信息是通过(  )
A.超声波传送
B.次声波传送
C.电磁波传送
D.电流传送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
【难度】易
【分析】要解答本题想掌握: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
【解答】解:手机是人们常用的通讯工具,它传递信息依靠的是电磁波,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们常用的移动通信的工具手机的了解和掌握.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
42
分)
11.
电磁波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将茫茫宇宙的深处的信息传到地球.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易
【分析】电磁波是由于电流的迅速变化产生的,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即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而声波传播时需要介质.
【解答】解: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能.
【点评】知道电磁波的传播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2.
在现代信息社会,手机的使用很广泛,外出旅游时利用手机导航来识别旅游线路,手机上显示的线路图象信息是通过  (选填“声波”或“电磁波”)来传送的.利用手机听歌,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能判断出是哪位歌手.播放音乐的手机在真空玻璃罩内,罩外无声,说明声音 
 中传播.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92:声音的传播条件;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难度】中等
【分析】(1)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1)手机是人们常用的通讯工具,它传递信息依靠的是电磁波,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手机导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2)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因此听歌时,很容易分辨出是哪个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3)手机放悬吊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越来越少,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电磁波;音色;不能在真空.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利用、声音的特征的应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13.
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手机之间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人们在不同场合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 
 .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是因为不同人说话时声音的 
 不同.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难度】中等
【分析】(1)电磁波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手机间通话就是利用了电磁波的反射和接收;
(2)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即音调、响度、音色;改变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3)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各不相同的,根据这点可判断来电的是熟人还是陌生人;
【解答】解:(1)用手机打电话时,是利用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来完成信息的传递;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手机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不同音量产生声音的音调和音色是不变的;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接听电话时,一般能够知道对方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电磁波;响度;音色.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手机间通话利用了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14.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通讯工具.它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随着手机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充电、太阳能充电等先进技术逐步走入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右图是一款手机无线充电实物图,在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 
 能.人类是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利用能量,而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 
 的,因此可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E7:能量的转化与转移的方向性;HH:电源及其能量转化.
【难度】中等
【分析】(1)有线电话是靠电流来传递信息的,无线电广播、电视、手机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判断清楚该过程中消耗了哪种形式的能,进而产生了哪种形式的能即可;
(3)自然界中的能量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的;
【解答】解:手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在你讲话的时候,它用电磁波把信息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获电磁波.
在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中,消耗电能,产生化学能,所以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不能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起来,来年再用,说明能量的转移有方向性;
故答案为:电磁波;化学;方向.
【点评】此题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能量的转化判断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
15.
如图所示,世界上第一架3D打印无人驾驶飞机﹣﹣“SULSA”,机身质量仅为3kg,翼展2m,它的主体部分是把尼龙熔化后再凝固的方式层层打印出来的.SULSA被用来协助破冰舰在南极破冰,它从破冰舰的甲板上起飞,船上工作人员通过笔记本电脑对其进行远程控制,并接收通过机载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为这艘破冰舰探索最佳前行路径,它结束任务后自动在水上降落.SULSA为人们探索南极海域带来极大的便利.请找出一个与以上情景有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信息: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控制;
物理知识:利用了电磁波.
作答:物理信息: 
 ;
物理知识 
 .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难度】中等
【分析】可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力的知识等因素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此题中“通过机载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即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工作的;
再如,飞机加速升空时所受力的情况怎样,其原因是:此时飞机受到的升力大于自身的重力等;
故答案为:通过机载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点评】此题为开放性题目,所以据情境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
16.
远程信息传递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例如:地面卫星控制中心是利用 
 向“嫦娥三号”传递指令的;倒车雷达利用 
 来判断到障碍物的距离;家用电视遥控器是靠 
 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选填“电磁波”、“超声波”、“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9E:超声波与次声波;AT:红外线.
【难度】易
【分析】(1)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所以倒车雷达就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原理工作的;
(3)红外线的热效应强、穿透力强;紫外线的化学效应强;
【解答】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地面控制卫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而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工作的,所以用的是超声波;对于遥控器是靠红外线控制电视的,因为其穿透力比较强.
故答案为:电磁波;超声波;红外线.
【点评】知道生活中常见电磁波、声波、可见光、不可见光的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7.
我国研制成功了点亮LED灯就能上网的国际前沿通信技术,在LED灯中安装一个微芯片,点亮LED灯便可让其变成无线网络发射器,上网的网络信号是靠 
 (选填“电磁波”、“超声波”或“红外线”)传输的,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 
 (选填“绝缘体”、“半导体”或“超导体”)材料制成.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42:半导体的特点.
【难度】中等
【分析】网络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做成的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
【解答】解:
网络信号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主要材料是半导体.
故答案为:电磁波;半导体.
【点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出题,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中考出题的热点.
18.
苹果公司最新研制了一款具有移动电话功能的手表“Apple
watch”,其接打电话时的语音信息是由一定频率的 
 传递的,这种传递信息的载体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
【难度】易
【分析】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各种射线等;
广播、电视、移动电话都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解答】解:
移动电话的信息发射和接收都是靠电磁波传递的,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信号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故答案为:电磁波;能.
【点评】本题考查电磁波的传播,属于基础题.
19.
手机是靠 
 传递信息的;使用手机时,其外壳因摩擦带 
 而经常粘有灰尘.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H1:物体带电现象.
【难度】易
【分析】手机是靠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工作的;
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解答】解:
使用手机通话时,手机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使用手机时,手机外壳因与其他物体摩擦而起电,带上了静电,从而吸引灰尘.
故答案为:电磁波;电.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以及摩擦起电现象及解释.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是一道很好的题目.
三、实验探究题
(每题7分,共7分)
19.
手机已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和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华为、小米等自主品牌的手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1)手机既是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又是一个无线电接收台.手机是利用  传输数字信号实现通讯的,通话时声音信息在空中是以  m/s的速度传递给对方的.
(2)“小米4”手机的散热材料是石墨烯晶体.手机中使用石墨烯晶体做散热材料是因为它有优良的  (填“导热”或“导电”)性能.
(3)“华为P8”手机的电池标有“标称电压3.7V”、“电池容量2680mAh”的字样.“标称电压”是指手机工作时的电压,该电压对人体  (填“属于”或“不属于”)安全电压.“电池容量”是指电池所能容纳的最大电荷量,1mA?h=  A?s(安?秒),若手机通话时电流为268mA,则充满电后的手机最多可通话  h.
【考点】D8:移动通信;J4: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难度】中等
【分析】(1)手机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其速度与光速相同;
(2)石墨烯有良好的导热性;
(3)知道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根据电流和时间的换算关系,可换算电荷量的多少,利用W=UIt的变形可计算通话时间.
【解答】解:(1)手机既是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又是一个无线电接收台,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输数字信号实现通讯的,通话时声音信息在空中是以3×108m/s的速度传播.
(2)用石墨烯做散热材料是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可迅速将热量向外散发.
(3)手机电池的电压为3.7V,低于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所以属于安全电压的范畴;
因为1mA?h=1mA×1h,
则1mA?h=10﹣3A×3600s=3.6A?s.
已知电池容量2680mA?h,若手机通话时电流为268mA,
充满电后的手机最多可通话=10h;
故答案为:(1)电磁波;3×108;(2)导热;(3)属于;3.6;10.
【点评】本题以手机相关的知识为背景,考查了手机信号的传输、手机图片的相关热学知识、手机电池相关的电学知识等,综合性强,解答时要求我们对相关知识有一定全面的掌握.
四、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20.
如图(1)为最新型的智能穿戴设备谷歌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它的外观类似一个环绕式眼镜,其中一个镜片具有微型显示屏的功能.眼镜可将信息传送至镜片,并且允许穿戴用户通过声音控制.Google眼镜包含了很多高科技,包括蓝牙,Wi﹣Fi,骨传导耳机,照相机,麦克风,触摸盘以及帮助你探测倾斜度的重力感应和陀螺仪
(1)下列关于谷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A、谷歌眼镜的耳机系统采用骨传导是因为固体能够传声
B、wifi无线信号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C、谷歌眼镜是通过音调来辨别声音是否由使用者发出
D、麦克风是将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的装置
(2)谷歌眼镜内置一块3.6V 容量为600mAh的电池,高负荷使用仅可以坚持6个小时.并且在使用中因为电流的 
 效应会有明显的发热,给使用者带来不适.试计算谷歌眼镜在高负荷使用中的平均功率为 
 W.
(3)重力感应装置可以侦测到眼镜佩戴者头部的倾斜程度.如图(4)为一种重力感应装置的部分结构.其中A为高2mm重0.1g的柱形金属重物,固定在长1cm的轻质金属杆中央,杆的两头杆粘连在BC两个压电感应器上.当装置水平放置,若以B为支点,压点感应器C所受压力为 
N.若压电感应器上产生的电压与压力成正比,试计算该装置左端向下倾斜45°度(如图(5))时,bc两个压电感应器产生的电压UB 
 UC.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7N:杠杆的平衡条件;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CL:扬声器和耳机的构造和原理;JA:电功率的计算.
【难度】难
【分析】(1)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无线信号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C、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D、麦克风是将声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的装置,扬声器是将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的装置;
(2)电流通过用电器发热的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根据W=UIt=UQ以及P=即可求出谷歌眼镜在高负荷使用中的平均功率;
(3)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即可求出压点感应器C所受压力;
根据几何知识和杠杆平衡的条件分别表示出BC两点的压力,然后根据压电感应器上产生的电压与压力成正比即可求出电压之比.
【解答】解:(1)A.固体可以传声,因此谷歌眼镜的耳机系统采用骨传导是因为固体能够传声,故A正确;
B.wifi无线信号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因为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谷歌眼镜是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是否由使用者发出,故C错误;
D.麦克风是将声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的装置,扬声器是将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的装置,故D错误;
(2)谷歌眼镜在使用中,由于电流的热效应会有明显的发热现象;
已知Q=600mAh=0.6Ah,则
谷歌眼镜在高负荷使用中平均功率:P====0.36W;
(3)由F1L1=F2L2可得,FC×BC=GA×BC
即压点感应器C所受压力:F压力=FC=GA=mAg=×0.1×10﹣3kg×10N/kg=5×10﹣4N;
分别以B、C为支点,求出对应压力FC、FB;以B为支点,如图所示:
其中AO=1mm,BO=×10mm,由几何知识可得OE=1mm,BE=5mm﹣1mm=4mm
所以重力的力臂为BD=BE?cos45°=4mm×=2m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G×BD=FC×BC可得,FC′===G﹣﹣﹣﹣﹣①
以C为支点,杠杆受重力G、B点垂直杠杆向上的支持力,如图所示:
由几何知识可得CE=10mm﹣4mm=6mm
所以重力的力臂为CF=CE?cos45°=6mm×=3m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G×CF=FB×BC可得,FB===G﹣﹣﹣﹣﹣②
由题意可得,===,故UB>UC.
故答案为:(1)AB;(2)热;0.36;(3)5×10﹣4;>.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声、电、力等知识点,关键是熟练应用杠杆平衡的条件、对杠杆进行受力分析,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
21.
电磁波在中国科技馆主展厅二楼A厅有一个介绍电磁波大家族的地方,如图所示.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会辐射电磁波.且温度越高,放出的电磁波波长就越短.
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除光波外,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电磁波.电磁波就是这样一位人类素未谋面的“朋友”.
早在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推导出电磁波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
随后在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898年马可尼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它们按照频率的不同可以被分成不同类型.频率最低、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广泛用于广播、通讯等领域,其后依次是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有很大的差别.
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接触的各种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性质、功用各不相同,在通讯、科研、工程、医疗等多个领域发挥作用.只要是本身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发射电磁辐射,而世界上并不存在温度等于或低于绝对零度的物体.
同时,电磁波辐射是近三、四十年才被人们认识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现在人们对电磁辐射仍处于认识和研究阶段.由于它看不见、摸不着、不易察觉,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疑虑.另外,有些关于电磁辐射的报道不太客观、缺乏科学性,导致了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一般地说,判定电磁辐射是否对居住环境造成污染,应从电磁波辐射强度、主辐射方向、与辐射源的距离、持续时间等几方面综合考虑.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等.
热效应:人体内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遭到破坏,人体正常循环机能会遭受破坏.
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或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的科学家是 
 .
(2)电磁波的波长与 
 有关.
(3)使用手机应注意减轻电磁波辐射带来的危害,请你写出两点建议
(A) 
 ;(B) 
 .
【考点】D1:电磁波的产生;D2:电磁波的传播;D3: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难度】难
【分析】(1)据题目中的信息可知,“在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2)据“温度越高,放出的电磁波波长就越短”可以判断;
(3)据实际情况分析判断即可解决.
【解答】解:
(1)在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说明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的科学家是赫兹;
(2)据“温度越高,放出的电磁波波长就越短”可知,电磁波的波长与温度有关;
(3)使用手机应注意减轻电磁波辐射带来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少用手机,且用时远离身体;
故答案为:(1)赫兹;(2)温度;(3)(A)少用使用手机;(B)使手机远离身体.
【点评】读懂短文的内容、理清题意,能够根据题目做出准确的分析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2.
阅读《电磁波大家族》,回答问题
电磁波大家族
同学们在科技馆看到下面的资料,电磁波不依靠介质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其实太阳光就是电磁波.电磁波的电场(或磁场)随时间变化,具有周期性.电磁波在一个周期中传播的距离叫波长.周期的倒数,即每秒钟变化的次数叫频率.电磁波由低频率到高频率主要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伽马射线)等七个波段.按照频率(波长)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人眼能看到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其波长的范围是3.8×10﹣7m~7.8×10﹣7m.
用频率和波长表征电磁波,波谱中频率和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功能和用途不同.主要应用有:无线电波用于通信;微波用于微波炉、卫星通信等;红外线用于遥控、热成像、红外制导等;可见光是生物用来观察事物的基础;紫外线用于医用消毒,验证假钞,测量距离,工程上的探伤等;X射线用于CT照相;伽马射线用于医疗.
电视台向空间发射的电视信号、手机发射台的通讯信号、雷达发射的微波信号都是电磁波.所有的电力输送线路、通讯线路、电子设备、电脑、微波炉、复印机等一切用电设备及产品,在工作时均有交变的电流产生,有交变电流就会感应出交变电场,交变电场又产生交变磁场,如此向空间辐射,传送“电磁波”.
Ⅰ、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2)可见光中的最大波长为  nm.
(3)控制电视、空调的遥控器使用的是  .
Ⅱ.各种波在生活和生产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播能量
B、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
C、银行和商店用来鉴别大额钞票真伪的验钞机使用的是X射线
D、中央电视台和北京交通广播电台使用的电磁波是紫外线.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
【难度】难
【分析】(1)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2)由材料知可见光的最大波长,然后换算单位;
(3)控制电视、空调的遥控器使用的是红外线;
(4)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播能量;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银行和商店用来鉴别大额钞票真伪的验钞机使用的是紫外线;中央电视台和北京交通广播电台使用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
【解答】解:(1)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
(2)由材料知可见光的最大波长为7.8×10﹣7m=780nm;
(3)控制电视、空调的遥控器使用的是红外线;
(4)A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播能量,故A正确;
B、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故B正确;
C、银行和商店用来鉴别大额钞票真伪的验钞机使用的是紫外线,故C错误;
D、中央电视台和北京交通广播电台使用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故D错误.
故答案为:(1)3×108;(2)780;(3)红外线;(4)A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速度、波长单位的换算、各种光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