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答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 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开国大典
C. 第一届全国人大 D.政治协商会议
2、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3、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年份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行
C.苏联的经济援助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4、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5、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
A.洋务运动???????????????????????????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D.“大跃进”
6、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7、作家莫言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8、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
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了残酷迫害,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和灾难 ②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③避免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
A.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我国经济发展高度发展,实现了现代化
D.我国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12、1953年春,河南安阳一个村的党支部支书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他说的“社”是指( )
A. 人民公社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村信用社 D.农村供销社
13、“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最典型的案例是( )
A.刘少奇遭受残酷迫害 B.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工厂停工“闹革命” D.“四人帮”被粉碎
14、一九五六年六月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词中的“一桥”指的是( )
A. 济南黄河大桥 B. 郑州黄河大桥
C. 武汉长江大桥 D. 南京长江大桥
15、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6、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票据所见证的历史时期是( )
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非选择题
17、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8月)
材料三
材料四 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运动的历史地位。
(2)概括材料二中“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结合史实,指出完成“总任务”的重大举措。
(3)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4)材料四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这期间我国重工业方面的一个成就。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私合营,对于当时很多资本家来说,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材料二 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 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用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材料三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从材料一叙述的现象到材料二中荣毅仁等 “红色资本家”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2)材料三中“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根据当时我国的新形势,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材料二
(2)图(a)和图(b)反映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重大失误,它们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探索中有失误,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哪三个重要油田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石油工人中被誉为“铁人”的是谁?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就是其中之一,请再列举一例,并说明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品质。
2021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答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 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开国大典
C. 第一届全国人大 D.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C
2、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答案】C
3、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年份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行
C.苏联的经济援助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答案】A
4、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答案】D
5、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
A.洋务运动???????????????????????????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D.“大跃进”
【答案】C
6、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答案】B
7、作家莫言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答案】D
8、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答案】B
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
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10、“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了残酷迫害,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和灾难 ②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③避免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11、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
A.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我国经济发展高度发展,实现了现代化
D.我国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答案】B
12、1953年春,河南安阳一个村的党支部支书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他说的“社”是指( )
A. 人民公社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村信用社 D.农村供销社
【答案】B
13、“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最典型的案例是( )
A.刘少奇遭受残酷迫害 B.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工厂停工“闹革命” D.“四人帮”被粉碎
【答案】A
14、一九五六年六月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词中的“一桥”指的是( )
A. 济南黄河大桥 B. 郑州黄河大桥
C. 武汉长江大桥 D. 南京长江大桥
【答案】C
15、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16、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票据所见证的历史时期是( )
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7、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8月)
材料三
材料四 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运动的历史地位。
(2)概括材料二中“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结合史实,指出完成“总任务”的重大举措。
(3)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4)材料四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这期间我国重工业方面的一个成就。
【答案】(1)运动的名称:洋务运动;
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总任务:实现工业化;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举措: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3)从仿制外国到自主研发;工业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4)主要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武汉钢铁公司兴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任意一个)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私合营,对于当时很多资本家来说,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材料二 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 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用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材料三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从材料一叙述的现象到材料二中荣毅仁等 “红色资本家”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2)材料三中“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答案】 (1)说明民族资本家的心态经历了恐慌、疑虑、担忧、心存不安到积极主动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民族资本家心态的转变,同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策、恰当的说服教育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个人的思想觉悟是分不开的。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根据当时我国的新形势,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材料二
(2)图(a)和图(b)反映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重大失误,它们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探索中有失误,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哪三个重要油田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石油工人中被誉为“铁人”的是谁?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就是其中之一,请再列举一例,并说明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品质。
【答案】(1)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王进喜。
(5)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列举其他人物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