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题第一讲--标点符号
标
点
符
号
的
用
法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其中点号七个,标号九个。
七个点号里有三个句末点号(。?!
),
四个句中点号(、,;:);九个标号
分别为“”、()、—、-
-、?
、.、
—、……
、《》。下面分别就这些标点符号进行详细解说。
一、句号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如:?
a)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如:请您稍等一下。
句号的误用
(1)看来,观众喜欢真实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如《高山下的花环》、《人到中年》等。
(单看前一个句子是完整的,可以用句号,但“如……等”显然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而是紧连着前边的)
(2)尽管森林的破坏会给人类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但这在一切“文明”国家中又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后果”后边的停顿是复句内分句间的停顿,应改为逗号)
(3)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该句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已作为文句的一部分,充当“这句话”的同位语,所以应将引号里的句号删去。)
二、
问号
问号表示一句问话说完之后的停顿的点号。
注意
:
(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
a、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b、到底怎么办,(也可用?)去还是不去?
c、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的出呢?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a、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b、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如: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他家住哪里,我不知道。
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5)反问句连用必须都有问号。
特别提示
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要用问号
问号误用情况如下
1、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选择问句中间用逗号
2、为什么听不到群众的呼声,为什么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关键是当地干部的工作作风出了问题。
连续问,各问句后均用问号
3、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谈一谈的。
中间问号误用
4、他完全不知道这件事应该不应该谈?
陈述事实
5、他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但我一定会去接他。
陈述事实改为逗号
6、怎么啦?你。
倒装句改为,后!
7
、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的是水还是泪?
已充当了谓语动词的宾语,前一“?”改“,”,后一“?”改句号。
8、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充当主语,改为逗号)
9、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吧了!”
(间接陈述句,问号改为逗号)
10、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选择句用一个问号
三、
感叹号
感叹号用于句末表强烈感情。
(1)如果有成份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如: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如:啊,啊!又到春天了。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特别提示
陈述句、语气平缓的祈使句要用句号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和反问句、感叹句要用感叹号
不是句末不能用叹号。
例如:
1、他在讲话中首先表示向全体党员,特别是向我们的老前辈、老党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同志的敬礼!
2、
让我们出去散散步吧!(语气平缓的祈使句要用句号)
3、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4、太精彩了!这场比赛!
(
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5、那优美的琴声啊!令我如痴如醉。(不是句末不能用叹号)
四、顿号
一、顿号:表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一般为词、短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
注意:1.
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1)
距这里二、三里。
(2)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3)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
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一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如: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3.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
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九六年试题:……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4.
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
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1)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2)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3)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6.
并列成份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
新不水平。
8.
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如: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9.同一层次的并列,前几个之间点顿号,后两个之间一般用“和”,顺序不能变。
如:A、B、C和D、
这里有桃树、梨树和杏树。
10.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
如: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市)。
11、分句之间不用顿号。
如: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实际上三个分句,即“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和“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
五、逗号
表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比顿号停顿稍长些。
(
一)一般用法
1.可以用在主谓之间,但一般有一定条件。
(
1)主语较长的
如:这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他击倒了。
(2)强调主语
如: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3)主语后有语气词
如:你啊,还是那个老样子。
(4)变式句(主谓倒装句)
如:
怎么啦,你?
(5)谓语是主谓短语,
如:自行车,我骑出去了。
2.
用在动词与宾语之间
主谓短语作宾语,前边可有逗号。
如:我曾想,蝴蝶会大概是云南所特有的自然环境的产物吧。
3.
用在句首状语后
如:眨眼间,他就把作业做完了。
4.
用在独立语后
如:据说,最美的城市应在山与湖之间。(注意:据说后面不能用冒号)
5.
用在部分关联词语后(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只能用在后一个关联词的后面)
但是,我还有话要对你说。
6.
用在后置定语前
我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历过的。
六、分号
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1)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祥;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2),侵略者的诺言,骗不了人;他们的武力,吓不倒人
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例如:?
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例如: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洲、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分号在复句中使用时注意以下两点
1.在分号与句号之间,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
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2.
分号表示并列复句第一层的关系,如果不表示这样的关系就不要用分号;前后没有逗号,不要用分号;句中已用句号不能再用分号
。
1.
例如: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我国养蚕、纺织、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2.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法律化、制度化;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4.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模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三、……
七、冒号
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点号。
运用冒号时应注意:
冒号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A
用在称呼语的后边,提起下文。
B
用在“说、想、是、证明、认为、宣布、指出、告诉”等词语和“如下、例如”等引起下文的词语后面。
C
用在总说性和解释性词语后面。
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只管到句子的中间,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
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冒号只管到作业到深夜)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2.转述的不能用冒号。(人称发生变化)
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3,如果后文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如: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用冒号就肯定有停顿)
如: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5.“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号;放在所说话中间不能用冒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
如:他说今天不回家了。
(1)
“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2)“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6.冒号还可表总结。
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是这些。
7、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如:
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句中的冒号改删去。)
8、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如: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9、在非提示性话语的后边不用冒号。
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刻着”没有提示性,去冒号。也可以改为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八个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特别提示
冒号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的作用;句中短暂停顿不用冒号;冒号后面不能套用冒号;前后都是同一个人说的话,“某某说”放在中间,“说”后不用冒号。
例如:1、这些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2、比赛的结果出人预料:老年队竟打败了青年队。
3、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不用)
4、“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不用)
八、省略号
(1)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
例1、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2)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例3
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他的脸色,很象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3)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例4、(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貉子、獾、水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4)表示静默或思考。
例5
何为:不行!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
欧阳平:……
(5)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例6、他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6)表示语言的中断。
例7、“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7)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例8、这么多年他老人家没有来得及听我一次汇报,总理呀总理,现在我到哪里去向您汇报呢?……
难
点:
[1]省略号可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或说话断断续续、沉默不语。(与破折号的近似用法相区分。)
[2]省略号相当于“等”、“等等”、“之类”,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之类”。反之亦然。
[3]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
如果省略号的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保留)。
如果省略号前面的句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他点号应与文字一起省略。(后引号、括号除外)
例1、大年二十九那天,妈妈上街买了鸡、鱼、糖果、蔬菜、水果……等年货。
例2、在妈妈的叮嘱下,书包里的考试用品都已准备好了:钢笔、铅笔、尺子、橡皮、绘图仪、准考证……之类。
例3:
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
……
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
是句中点号,不用。
九.引号
引号?
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
1、引述,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类。属前者才用引号,后者则不用引号。
毛泽东说:“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他说过,没人的时候一定要关上门。
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例:毛泽东同志讲过,他写的文章不大引用马列怎么说,报刊老引用他的话,他就不舒服。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例:
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因熊的眼睛总朝下看。
引文末了是问号或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都放在引号之内。
例: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就冲出了房门。
4.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引号中的引号用法: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例1、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例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这次旅游我算是领略到了。
十.括号
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括号有内括号和外括号两种。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叫句内括号,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内容之后,如果正文在这里有点号,点号放在括号之后;括号内部文字末了不用点号,但叹号和问号除外。
如:
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翻译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部分有了中文的译本。
例1:
猴子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了下来。
例2:
1861年以后,那拉氏曾经在这里搞所谓“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直接掌管政权的一种形式)。
注解整个句子,括号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句外括号内是句子,后括号前应保留句末点号;后括号外不能再加句末点号。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子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十一破折号?
表示它后面有个注释,或表示语意的转折、跃进,或语音的中断、延长。“破”就是语句突然被打断,“折”是把意思转到另一个方面。
1、破折号——与括号(
)
都有解释说明的意思,但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在阅读时必须读出,括号引出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补充说明。
2、与“即”“就是”等词并用。(误用)
例1、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3、破折号表示停顿,它前面的句号、逗号、顿号可以不用。但它前面的问号、叹号不能略去,略去了会影响语气。
十二、书名号
书名号标示的有书名、篇名、报刊名、图画名、文件名、歌曲名等,并且都是已经存在的?
注意:报刊中的某个栏目,或将要写的文章题目,不能用书名号,可用引号?
使用书名号应注意:
①
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例如:《读〈石钟山记〉有感》。
②
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例如:《苟子·劝学》。
3两个书名号连用时,可用或不用顿号。
专
项
练
习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全国卷一)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全国卷二)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D.《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们凤凰电视台不存在“阴盛阳衰”的现象。“凤凰”这个词本来就是阴阳结合的:“凤”是雄鸟.“凰”是雌鸟;凤凰台台标也由两只鸟组成:一只公的,一只母的。
B.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时候都少不了需要通过书面向别人介绍:“我是怎样一个人?”或“我有一个怎样的方案?”这样的问题,因此现代人有更多的理由需要学好作文。
C.据了解,2008年奥运会缺少大量专业体育节目主持人,因此最近中央电视台与维汉传播公司联手推出了《谁将解说北京奥运?——北京2008奥运主持人选拔计划》。
D.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如何?不仅关系到年轻一代自身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全国卷四)
A.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B.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浙浙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C.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
D.《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魏建功主持编纂。正因为是“大家编小书”,才使得一本小小的工具书历经数十年而不衰。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天津卷)
A.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
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
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6.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重庆卷)
A.一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这确是切身经验之谈。
B.“民主”这个外来词,最初音译为“德谟克拉西”,《新青年》戏称为“德先生”,以后又译为“惟民主义”、“民主主义”,最后“民主”一词才通行。
C.这首诗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离别”与“相逢”,两种不同的情感——“伤心”与“庆幸”平列,展示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D.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广东卷)
A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
.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
咏夏景》
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
.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
.
“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湖北卷)
A、她认真地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的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9.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B.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C.我们的肌肤每天受到各种侵害,阳光的辐射、空气的污染,都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粗糙。您是否想过给自己的肌肤补充一些营养呢?
D.“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a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是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专项练习答案:
1、C
2、A
3、A
4、D
5、D
6、D
7、D
8、C
9、C
10、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