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件(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件(35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11 07:2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新课标中图版
2 019
必修一 | 第一章 | 第二节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状况及时空特点。
(区域认知)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结合资料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综合思维)
调查学校所在地人口迁移的状况,并分析原因。(地理实践力)
课 程 标 准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目录
01
国际人口迁移
02
国内人口迁移
03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C
O
N
T
E
N
T
S
导入新课
材料二:上海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8.14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50.4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77.71万人。
材料一:2020年武汉市有1100多万常住人口,户籍人口990多万,流动人口500万,春节的因素和这次疫情的因素,大概近500万人离开了这座城市。
结合材料和本课知识,请思考离开武汉的500万人属于人口迁移吗?造成上海常住人口和户籍常住人口差异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梳理
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
分类:按迁移的范围,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
跨越行政界线

永久性或长期性
至少1年
改变居住地
判断人口迁移
小红赴美留学
由东莞去越南旅游
张总出差开会
地理社团外出研学
知识梳理
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迁移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类型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概念
人口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
定居地没有变更的空间移动
区别
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地居住地改变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外出活动
举例
“闯关东”“下南洋”
北宋末年人口南迁
“民工流”、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假出游
区别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近百年来,墨西哥裔人成为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族群之一。这部分人口主要由两种成分组成:出生于美国的墨西哥裔人和来自墨西哥的移民。下表为1910~1996年美国全部墨西哥裔人口变化。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简述近百年来墨西哥裔美国人的数量变化特征。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年份
墨西哥裔人口数量(万人)
墨西哥裔人口占美国总人口的比例(%)
1996
1803.9
6.8
1990
1339.3
5.4
1980
874.0
3.9
1970
453.2
2.2
1960
173.6
1.0
1950
134.6
0.9
1940
107.7
0.8
1930
142.3
1.2
1920
74.0
0.7
1910
38.5
0.5
合作探究1
发展中国家劳务输出增加;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等特点。
近百年来墨西哥裔美国人数量一直快速增加。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2)按照地理区域划分,墨西哥人迁移至美国,属于哪类人口迁移?
(3)墨西哥人迁移美国,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哪些特点?
归纳提升
一、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阶段
流向
特点
新大陆发现前
-----
集中在大陆内部,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
新大陆发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欧洲流向美洲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洲,亚洲人向国外移民。
出现大规模跨洲迁移,从旧大陆迁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迁向未开发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新大陆发现至二战的国际人口迁移
注:点击图片可放大缩小
归纳提升
2.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一、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阶段
流向
特点
新大陆发现前
-----
集中在大陆内部,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
新大陆发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欧洲流向美洲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洲,亚洲人向国外移民。
出现大规模跨洲迁移,从旧大路迁移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迁移向未开发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穷国流向富国。
劳务输出成为主流,国际难民数量多,持续时间长,优秀人才移民日益增多,迁移流向发生变化。
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常见形式。
归纳提升
讨论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方向和影响。
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常见形式。
归纳提升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人口
高素质人才
廉价劳动力
难民
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方向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为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使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居全球之冠,占世界总储量的1/5。
2016年,沙特阿拉伯人口数为3170万,其中外籍人口占总人口30%以上。
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2
(2)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
(3)简述人口迁移对迁出区的影响。
合作探究2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2)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
(3)简述人口迁移对迁出区的影响。
内地前往沿海;农村迁往城市;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山区迁往平原。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政府鼓励农民进入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
加强了迁出区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与交流;缓解了迁出区的人地矛盾。但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归纳提升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阶段
迁移方向
原因
特点
古代
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农业经济脆弱频繁的战争和自然灾害。
大批迁移
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1.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
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称为“走西口”。
归纳提升
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2.20世纪50-80年代的人口迁移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阶段
迁移方向
原因
特点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东北西北地区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边疆
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镇,贫困区迁往发达区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大量脓劳动力获得解放
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2.20世纪80年代后的人口迁移
归纳提升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阶段
迁移方向
原因
特点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东北西北地区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边疆
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镇,贫困区迁往发达区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大量脓劳动力获得解放
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民工潮”是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每年农历正月前后,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南下北上,东奔西跑,铁路、公路车流如水,交织成一股逾月不退的“春运潮”。过去人们总说农村是个大海绵,如今“民工潮”浪打浪地涌出来,拍打着城市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着每一个角落,也强烈震撼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3.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
{0E3FDE45-AF77-4B5C-9715-49D594BDF05E}产生的原因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城乡地区间巨大的经济差距;国家允许农民进城政策的实施
流向
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农村流向城市,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
变化
近几年出现“回流”和“民工荒”的现象。
一方面,东部沿海招工难;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农民工素质偏低;其次,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流动方向改变
归纳提升
知识拓展
有利影响:
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响:
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讨论: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影响:
为迁入地地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了迁入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金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利影响: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濒波斯湾,属热带沙漠气候。石油资源丰富,以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主。人均GDP4.15万美元(2018年)。人口约930万(2019年),外籍人占88.5%。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国。下图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位置示意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说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移民来源地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2.指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吸引外来移民的原因。
3.从推力角度分析印度人口迁往阿拉伯酋长国的原因。
合作探究3
主要分布在周边地区。地理位置和距离。
1.说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移民来源地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2.指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吸引外来移民的原因。
3.从推力角度分析印度人口迁往阿拉伯酋长国的原因。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石油资源丰富,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条件好。
印度人口增长快,就业压力大,就业机会少;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低,社会福利保障条件差等。
合作探究3
归纳提升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推力
拉力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峡移民
经济因素
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推进、大型建设项目、区域规模开发。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而迁移,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主导作用。
政治因素
2015年因战乱而前往土耳其的叙利亚难民
移民戍边
包括政治迫害、战争、国家组织移民。
社会文化因素
云南石林 摄影师@姜轲
受迫害的犹太人
印巴分治
外出求学
包括宗教、种族、外出求学。
生态环境因素
美国老年人口的迁移
迁移路线
洲界
阳光地带
主要迁出地
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环境资源差异、生态环境的变化。
其他因素
包括心理和生理因素、迁移的距离、婚姻家庭等。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迁移动力;青年比少年和老年更易于迁移。
方法归纳
①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做到分析判断有目标。
②分析迁移人口的构成特点,对比分析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做到分析判断有依据。
②分析迁入的对人口迁移产生的巨大拉力的因素,其中最大的拉力因素就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东北迁向西部、南部
迁移人群:老年人和年轻人
迁移原因:西部、南部气候条件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就业机会多。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年轻人迁移
老年人迁移
自然环境因素为主
经济因素为主
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其他因素等
三步判断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019年10月9日,土耳其在叙利亚东北部进行的军事行动导致大量难民逃离家园,不少难民都以邻近的欧洲为目的地。联合国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希腊重新成为中东地区难民进入欧洲的主要门户,2019年已经有超过4.5万人从希腊进入欧洲。应对可能卷土重来的难民危机,日前,欧盟推出“临时团结机制”,旨在鼓励成员国自愿参加接收难民配额,不过应者寥寥。下图为“难民入欧”路线示意图。
课堂提升
1.面对“难民入欧”,欧洲各国态度不一。在欧盟内部,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对接纳难民相对积极,其主要原因是(  )
A.文化认同接近 B.缓解国际关系
C.开发落后地区 D.人口出生率低
2.若大量难民涌入德国,对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A.多数人具有技能,推动经济增长
B.失业率将上升,社会秩序不稳定
C.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剧环境污染
D.提供廉价劳动力,减轻社会负担
课堂提升
3.希腊重新成为中东地区难民进入欧洲的主要门户,其主要原因是
A.距离欧洲发达地区较近
B.边境管理较松懈
C.路程短,且危险性较小
D.劳动力严重不足
材料一 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课堂提升
(1)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2)“闯关东”和“雁南飞”时期对东北地区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课堂提升
(1)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2)“闯关东”和“雁南飞”时期对东北地区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闯关东”的影响:利于东北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由于人口大量迁入,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问题突出。
“雁南飞”的影响: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严重的人地矛盾,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劳动力的减少,影响了农村地区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即大批山东人返乡的主要原因。①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由人口迁出省变为了人口迁入省。②移民受到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乡情的吸引。
课堂小结
人口迁移的特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旧大陆”迁往“新大陆”
二战后,主要表现为劳务输出;国际难民增加;专业人才移民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
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向城镇迁移;向东部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