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提高文化素养;
2、从中国传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通过活动课提高学生沟通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2、难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活动过程:
导入:猜谜语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上课之前我们来猜几个谜语吧。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谜面:四季只有夏秋冬 (打一节日)
谜底:春节
解析:四季只有夏秋冬,把“春季”节减去了。
谜面:唐宋元……民国 (打一节日)
谜底:清明节
解析:“唐、宋、元、明、清、民国 ”节省去“清、明”两朝。
谜题:五月节里粽儿香,小朋友们把它抢。(打一节日)
谜底:端午节
谜面:华夏之后 (打一节日)
谜底:中秋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除了这四个,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学生回答)
这些节日都是怎么形成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课题:《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二、活动
1、春节,看视频《春节的由来》
说到过节,同学们最喜欢的是哪个节日呢?我相信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春节了。在这天里,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同学们你们在这天里都会做什么事呢?你在这天里最期待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那大家最喜爱的春节是怎么来的呢?且看以下小视频。
(播放视频《年兽》)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从刚才的小视频中我们知道,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便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还需要红色吓,于是便有了贴门联,穿大红色新衣服的习俗。
随后春节不断的演变,成为一个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这天里,离家的孩子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身边。阖家欢聚,叙旧话新,祭拜祖先。那我们还有哪个节日有祭拜祖先的习俗呢?
(清明节)
2、清明节,诗歌朗诵。
说到清明节,脑海里就会出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样古诗句,同学们,还有哪些古诗跟清明节有关的呢?
(学生回答)
老师提前准备了几首,我们请同学来朗诵吧。
(1)《清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即事》唐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3)《清明》宋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4)《清明日对酒》宋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这些古诗无一不是在讲清明节,渲染清明节扫墓祭祀的悲凉。那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在还没有做国君的时候,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受尽了屈辱。最后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不来。还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但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随后无奈的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于是,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此后,清明节成为祭祀先祖的节日。
看完故事,心情太沉重了,我们来看一个可爱的图片缓一缓。
3、端午节,小视频《屈原投江背景》加小品《屈原投汨罗江》
(图片导入)同学们,这张图片反映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端午节。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的了解它的起源,老师课前请了三位同学,编排了一个小品。现在,请欣赏小品表演。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粽叶包饭,外缠彩丝,而后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所以说,端午节其实是一个爱国节日。
掌声再次感谢我们小品表演的三位同学,尤其是我们的渔夫,班长,牺牲很大,还为我们献唱。听我们的音乐老师说啊,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会唱歌,我们现场也来一首吧,唱什么好呢?我来提示一下,唱一首跟明月有关的,它是一首宋词。
(。。。。)
4、中秋节,歌曲欣赏《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
非常好听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来自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兄弟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寄于了作者中秋思念家人之情。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还流传着婵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现今,还保留有祭月的传统,尤其是我们潮汕地区,中秋节这晚,家家都会准备水果、月饼,祭拜月神娘娘。祭月后,一家人就开始赏月,吃月饼。同学们,中秋节吃月饼是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呢?
还记得14课《明朝的统治》的内容吗?谁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要追溯到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三、讨论
今天我们主要了解四大传统节日的起源,除了这四个传统节日,结合我们刚才也提到的节日,你们能不能分析一下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哪些因素相关?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想一想:看了这么多节日,你能不能自己分析一下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哪些因素相关?
(岁时文化、宗教、生产生活、礼仪)
而除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来至于其他的国家的节日,俗称“洋节”
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感想,是要
过“传统节”还是过“洋节”?
传统节日的优点:祖辈流传而来;凝聚千年文化;承载民族情感。
洋节的优点:学会感恩;宗教信仰
传统节日从祖辈传承而来,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同根同族血脉相承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巨量的文化信息和民族情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象征。过传统节日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塑造良好社会风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