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七下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课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七下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课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12 09:5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鲁科版生物
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人的听觉和视觉分别在哪里形成()
A.
听觉中枢和视觉中枢
B.
听小骨和晶状体
C.
耳蜗和视网膜
D.
半规管和玻璃体
户外旅行时,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
其中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A.
虹膜、鼓膜
B.
晶状体、半规管
C.
视网膜、耳蜗
D.
瞳孔、听小骨
ICL晶体植入手术可以矫正近视,其原理可以理解为在眼球的虹膜后,晶状体前植入一个“隐形眼镜”(如图),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小曼因近视做了此手术,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小曼手术前后,她的视觉感受器都是视网膜
B.
植入的ICL晶体会使小曼眼球的晶状体变凸
C.
植入小曼眼球的ICL晶体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D.
手术前,小曼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物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
下列关于眼和视觉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可以折射光线
B.
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C.
近视眼需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D.
用眼一小时后要远眺几分钟
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眼球内玻璃体的曲度
B.
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C.
?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吞咽可调节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D.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
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
C.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D.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人们对臭豆腐的特殊气味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觉得臭,有些人觉得香。形成这种感觉的部位是()
A.

B.
大脑
C.
小脑
D.
脑干
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
A.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B.
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C.
角膜→虹膜→巩膜→玻璃体→视网膜
D.
巩膜→瞳孔→角膜→视网膜
当人的视线从远处移到近处时,晶状体曲度(凸度)的变化是()
A.
由大变小
B.
由小变大
C.
不变
D.
不确定
下图是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直接传到大脑形成听觉
B.
听觉感受器位于[②]耳蜗中
C.
若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鼓膜可能会破裂
D.
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③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课堂上,同学们一会儿看课桌上的书,一会儿看前面的黑板,一会儿盯着老师的举止,这些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
)
A.
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B.
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
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眼睛是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感官之一。在视觉形成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重要结构是(
)
A.
瞳孔
B.
角膜
C.
晶状体
D.
玻璃体
不少年轻人都喜欢戴“美瞳”,让眼睛看上去更大更明亮,但长期佩戴劣质产品有失明的危险。劣质“美瞳”容易损伤的是
A.
晶状体
B.
视网膜
C.
玻璃体
D.
角膜
矫正近视眼时需要配戴()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平面镜
D.
放大镜
下列做法有利于眼和耳卫生保健的是()
A.
阅读或看屏幕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
B.
长时间看手机、玩电脑
C.
耳朵内经常塞着耳机听音乐
D.
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
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会导致眼球中某结构曲度过大,该结构是(?
?

A.
角膜
B.
晶状体
C.
视网膜
D.
视觉神经
下课铃响你直奔食堂,看到了饭菜的颜色,手指感觉到了馒头的温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馒头的温热通过手指皮肤上的感受器获取,并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
B.
能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折射,在视网膜上成像,并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C.
听到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内耳,在耳蜗内产生听觉
D.
患近视时,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心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描述了诗人的感觉正确的是(  )
A.
听觉和视觉
B.
嗅觉和视觉
C.
触觉和味觉
D.
嗅觉和听觉
二、填空题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______传到______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______传到______,刺激______内的______,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______,传到______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
又要戴上眼镜,
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下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
A区厚薄均匀,
B区可以矫正视力。
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_________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在人眼球的结构中,能够折射光线的主要是______,视觉形成的部位在______,在人耳的结构中,内含听觉感受器的是______。
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高选60%,居世界首位,并且还以每年1O%的速度增长,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近视患者看不清
______
处的物体,可以配戴装有
______
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2)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①]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结构[①]的名称是
______

(3)在眼球的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用的结构主要是[
______
]
______

(4)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相当于胶卷的眼球结构是[
______
]
______
该结构上的一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到
______
的一定区域,产生视觉.
(5)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请列出两项预防近视的措施.

______


______

三、简答题
2020年3月31日是第25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是中小学生远离交通事故,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行为。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问题:
(1)行人通过人行横道,要按人行横道灯的指示通行。当你在通过人行横道线前,看到人行横道红灯亮时,应该停留在人行横道线前等待。在这一过程中,交通信号灯发出的光线主要经过眼球晶状体的折射,形成物像,刺激
______
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递到
______
形成视觉。强光照射眼睛时,瞳孔
______

(2)“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救护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亮也要等到救护车过后再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救护车的“鸣笛声”刺激
______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相关中枢形成听觉。耳中与晕车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

答案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B
17.【答案】C
18.【答案】D
19.【答案】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内耳;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
20.【答案】远视眼;
A区
21.【答案】晶状体?
视觉中枢?
耳蜗
22.【答案】远处;凹;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大脑皮层;读书姿势要正确;不要长时间看电视上网等
23.【答案】视网膜?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变小?
耳蜗?
半规管和前庭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