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动物》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李倩
工作单位:石嘴山市第十六小学
授课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版)
二年级下册第22课——《动物剪纸》。
设计理念:
因为美术学科特征和独特的育人功能,本堂课我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下的主题教学来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主题推进的教学思路,先确定了本课剪纸动物的主题,又重构了内容,使原本一课时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讲解。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把握动物的基本外形特征或抓住动物的情态特征后,大胆创作或剪出无意识的新形象,使之形神兼备,情趣盎然。这样学生表现得更加自信、专注、投入,训练效果也就更好。第二课时,在上节课所创作的动物外形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分析剪纸纹样的制作方法,在完成剪纸作品的同时,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又能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堂课属第二课时,旨在传统文化浸养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出示自己剪制好的动物剪制,引导学生自主从整体到局部对图像识读,再自主创造剪纸动物视觉形象,进行美术表现。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初次尝试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感知、评价、判断和表达。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有创意的作品,形成创新意识。最后,从文化的角度增强对民族剪纸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剪纸文化,增强对民族艺术的理解和认同。
2.把握动物身上的纹样,使动物更加形象体验剪纸的乐趣。
3.在操作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用,培养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尝试利用剪纸的表现方式塑造动物纹样。
教学难点:
锯齿纹的剪纸方法及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彩纸、剪刀。
教学程序:
一、欣赏感受
1、课件播放同学们上节课剪好的动物外形,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2、播放剪纸艺术家的作品,引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你还见到过哪些剪纸作品?
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4、教师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及广泛用途: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普通老百姓籍以情感寄托的最为常见的造型表现载体,是传统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藏。
5、思考:这些剪纸这么美,怎样才能把这些民族剪纸文化,应用到我们的小动物身上呢?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带有装饰纹样的动物剪纸,观察思考:
剪纸动物跟生活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这里为什么要这样装饰?
它像什么?(像锯齿,所以我们通常把这种剪纸符号叫锯齿纹。)
2、小游戏:仔细观察这些纹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猜猜老师手中的锯齿纹是怎么制作的?
4、学生拿一张正方形彩纸,自由探究锯齿纹的剪纸方法,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5、学生交流感受,总结方法。
6、请学生上台演示制作方法,谈谈自己的小经验。
三、示范引路
1、出示上节课示范时所剪制的狼外形图片。
结合图片,教师示范剪一只狼的花纹:可以用对折后剪的方法,也可以用剪刀穿凿后剪的方法。纹样可适当夸张、变形,线条流畅自然。
四、拓宽思路
??? 1.教师出示一组剪纸作品,学生作品欣赏:这些剪纸动物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说说你的见解。
2.学生交流探讨,教师小结。
五、自主表现
1、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把今天学习到的剪纸符号,运用到你上节课剪制的动物外形上?
2、想把它们用在你的小动物哪里?
如:锯齿纹可以用作毛发;小圆孔可以用作眼睛;柳叶纹可以用作装饰等。
3、同学开始动手实践吧!运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动物身上漂亮的花纹。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六、展示评价
1、张贴展示学生作业。
2、说说哪个作品最让你印象深刻,夸夸他。
3、请学生谈谈自己在剪纸过程中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现场表现欲。
七、拓展延伸
课件播放各类剪纸艺术,如动物类、花卉类、人物类、风景类。以及我们身边剪纸艺术的传承人,宁夏石嘴山市剪纸艺术家折红旭老师、王宪苓老,在社区上课时的照片、外出参加我市活动的照片、带领我校学生学习剪纸艺术时的照片,使同学们了解民族剪纸文化,增强对民族艺术的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