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课时
(一).孟德尔为什么用
豌豆做杂交实验?
(二).F2中高茎和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是多少?
一、复习回顾: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3:1
(三).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
了什么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Dd
×
D
d
D
d
DD
Dd
Dd
dd
DD
×
dd
高茎
矮茎
P
配子
Dd
F1
D
d
配子
F2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
2
:
1
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
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请看课本实验
从这个模拟实验中,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孟德尔的实验是很有道理的!他的假说推论是成立的!
通过实验我们也可以得出:
小球之比DD:Dd:dd为
1:2:1
测交:让F1和隐性纯合子进行
杂交。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实验:
杂种子一代高茎
隐性纯合子矮茎
x
Dd
dd
D
d
Dd
dd
高茎
矮茎
1
:
1
配子
测交
测交后代
请
预
测
实
验
结
果
?
d
四、分离定律
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五、总结规律
1、分离定律的6种基本类型:
(1)DD×DD
↓
DD
高
(2)dd×dd
↓
dd
矮
(3)DD×dd
↓
Dd
高
(4)
Dd×Dd
↓
DD:Dd:dd
1
:
2
:1
3高:
1矮
(5)Dd×dd
↓
Dd:dd
1
:1
高
:矮
(6)Dd×DD
↓
Dd:DD
1
:
1
高
练习:把AA的芽嫁接到aa上,连
续自交三代,植株的遗传因子是
AA
2、杂合子(Dd)连续自交n代的结果
1/2
1/2
1/2
1/22
1/22
1-1/2n
1/2n
Dd
F1(DD,dd
Dd)
F2(DD,dd
DD,dd
Dd)…
Fn(DD,dd
Dd)
结论:
(Dd)连续自交n代后:
杂合子个体数所占比值=1/2n
纯合子个体数所占比值=1—1/2n
纯合子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越来越少。
遗传题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便于逻辑推理的图解;
2、根据性状分离,判断显、隐性性状;
3、根据性状表现初步确定遗传因子组成;(隐性性状—dd,显性性状—Dd或DD→D_)
4、根据性状分离比(根据后代表现型、遗传因子组成),判断双亲遗传因子组成;
5、弄清有关配子的遗传因子及比例;
6、利用配子比例求相应个体概率。
例题:白化病是人类的一种隐性遗传病,控制基因为a,分析下图:
1
2
3
Ⅰ
Ⅱ
(Aa)
(Aa)
(aa)
(AA
/
Aa)
求:(1)Ⅰ1,Ⅰ2,Ⅱ2
的基因型;
(2)该夫妇再生1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有多大?
(答案:1/4)
六(补充):基因型与表现型
1、概念:
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基因型:DD或Dd;矮茎豌豆基因型:dd)
2、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1)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2)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种基因型的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