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二)》学习任务单
【课前准备】
把数学书第111页的三种不同颜色的纸条剪下来。
【课上活动】
活动一:量一量
1.第一次量
把粉纸条看作一个单位,记作“1”。请你以粉纸条的长为单位,量一量红纸条的长,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2.第二次量
把粉纸条看作一个单位,用粉纸条去量绿纸条,动手试一试,绿纸条又有多长?该如何表示?
活动二:搭一搭
1.用这个“1”,你还能创造出哪些单位呢?
2.
用这些分数单位,可以度量出哪些分数?
活动三:借助分数墙,探索分数单位
仔细观察分数墙,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课后作业】
1.数学书第64页第5题
2.
数学书第64页第7题
3.
数学书第64页第8题
【参考答案】
数学书第64页第5题
可以画出的图形有很多种,答案仅供参考。
2.
数学书第64页第7题
黑子占取出棋子总数的,即黑子占取出棋子总数的3份中的2份,剩下的1份就是白子,即取出的黑子是白子的2倍。所以只要取出的黑子是白子的2倍,黑子就占取出棋子总数的。
3.
数学书第64页第8题
乙绳子长。两条绳子露出部分一样长,但露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同。甲绳子露出了它的,是把甲绳子平均分成2份,露出的部分表示其中的1份,所以遮住的跟露出的一样长,甲绳子有2段露出部分的长(如下图);乙绳子露出了它的,是把乙绳子平均分成3份,露出的部分表示其中的1份,所以遮住的占2份,乙绳子有3段露出部分的长(如下图)。所以乙绳子长。第四单元第2课时:分数的意义(二)
年级:
五年级
教材版本:北京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分数的意义(二)》侧重分数的“度量”理解,即在度量的背景下认识分数单位,将分数理解为分数单位累加的结果。对于分数单位的学习,学生往往只关注概念本身,能简单地找到分数单位,对于学习分数单位的价值认识不够。在度量层面,学生已积累了测量长度的经验,但在面对不足“1”的长度时,自主创建单位的能力和意识不强。所以本节课在度量的背景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强用单位进行度量的意识,认识分数单位,将分数看成分数单位的累积,体会分数单位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度量,经历产生分数单位的活动,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及分数单位的作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制作“分数墙”的活动,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沟通整数、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感悟分数单位的价值。
3.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文化,体验探索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把数学书第111页的三种不同颜色的纸条剪下来。
活动一:量一量,操作探究创造单位
(一)活动激趣,引入新课
1.介绍古人的测量方法
2.产生认知冲突
问:这个箱子的长是多少?
追问:如何准确表示这不够一段的长度呢?
下面,我们用粉纸条代替一段绳子,用红纸条代替箱子上那段没量出结果的边,一起来研究研究。
(二)动手操作,创造新的单位
1.第一次量:创造新单位
活动要求:把粉纸条看作一个单位,记作“1”。请你以粉纸条的长为单位,量一量红纸条的长,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1)自主尝试
(2)汇报交流
生1:估一估,用小数0.3表示。
师:想得到更精准的结果,谁有好办法?
生2:通过对折寻找新标准,但不能正好量完。
生3:粉纸条里正好包含3个红纸条,所以红纸条有个粉纸条长。
小结:如果用1个单位不能正好量完时,为了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可以把一个单位等分,创造更小的单位,用分数更准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
问:按照这样的方法,箱子的长中不够一段绳子的这段长度怎么记?
2.第二次量:寻找合适的单位
提问:那箱子的宽中不足一段绳子的这段长度是多少呢?
活动要求:把粉纸条看作一个单位,用粉纸条去量绿纸条。动手试一试,绿纸条又有多长?该如何表示?
(1)自主尝试
(2)汇报交流
生1:粉纸条里有4个绿纸条还多出一段,粉纸条不是绿纸条的整倍数,要折多少份呢?
生2:多出来的那一段正好是绿纸条的一半,以多出来的那段为标准,正好将粉纸条折成相等的9份,用1份去量绿纸条,量了2次,绿纸条有个粉纸条长。
生3:假设绿纸条里包含两个标准,通过比较,发现正好是把粉纸条平均分成9份,这1份就是,需要量两次,就是。
小结:虽然方法不同,但大家都是紧紧抓住“标准”,寻找和创造更小的单位进行测量。在尝试和调整中,经历了寻找更小的单位的过程,关注了单位与被测物体长度的关系,还可以把被测物体进行等分,看看包含多少个更小的单位,直到测出结果。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箱子的宽中不足一段绳子的这段长度可以记作。
3.两次对比:明确单位
问题1:红纸条有个粉纸条长,这时候的单位是什么?
问题2:绿纸条有个粉纸条长,这时候的单位又是什么?
小结:是由1个组成的,所以的单位是它本身,而是2个组成的,所以单位是。
追问:那3个是多少呢?里面有几个?
活动二:构建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丰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一)搭一搭,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分数是分数单位的累加
1.搭一搭,认识分数单位
提问:用这个“1”,你还能创造出哪些单位呢?
我们可以按需要把“1”平均分成任意多的份数,创造出、、等很多单位。
像这样表示1份的数称为分数单位。
2.数一数,感受分数是分数单位累加的结果
提问:用这些分数单位,可以度量出哪些分数?
追问:小华还量出了、,他是用哪些分数单位量的?
3.探究分数单位间的关系
仔细观察,这些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生1:分数单位分子都是1,平均分了几份,分母就是几。
生2:从上往下分数单位越来越小,继续分下去,分数单位会变得更小。
4.发现等值分数
有些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但它们表示的长度是一样的,比如:、、、。
5.发现不同的分数单位和“1”之间的关系。
分数单位是时,2个是1;分数单位是时,3个是1,别的情况也是这样,分数单位的分母是几,1里边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二)总结提升分数的意义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布置作业
1.数学书第64页5题
2.数学书第64页7题
3.数学书第64页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