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乘法分配律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乘法分配律 北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11 10: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安排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后面学习,乘法分配律沟通了乘法和加法的联系,是乘加这两种运算之间的一种规律,具有特殊的意义。而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只是一种乘法运算内部的规律。翻阅现行的教材,在编排上不再是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乘法规律,并会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数学思考:
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抽象过程,发展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解决问题:
能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一些问题,在具体问题中能灵活选择方法.
情感态度:
感受问题探索过程的条理性,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三、重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过程
四、难点:抽象概括乘法分配律
教学流程:
引入设计情境,初步感知规律
1、出示一个问题:
学校要换新校服。新校服上衣每件32元,裤子每条18元。请大家帮忙算一算,我们班44人共需缴校服费多少元?
2、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
方法一 方法二
44件上衣多少钱? 一套校服多少钱?

44条裤子多少钱?

44套校服共多少钱? 44套校服多少钱?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答: 答:
观察分析,提出猜想
比较两种方法的综合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式,最后用等号连接。并提出猜想
●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4、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
在猜想的基础上,学生用举例的方法验证
5、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这个规律,(a+b)c=ac+bc
●探索拓展,应用规律
让学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计算,感受乘法分配律能够使计算简便。
二、展开
1、出示算式4×9,能不能说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可以画图,也可以用语言来说明。在此基础上出示
4×9+6×9 10×9
这两个算式相等吗?
2、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说明
可以分别计算出两个算式的答案,再进行比较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计算,能否用别的方法来解释左右两个算式的结果肯定是相等的。
可以用图来解释









































































10×9表示全部的方块个数,4×9表示左边白色方块的个数,6×9表示右边蓝色方块的个数,左右两边加起来肯定等于全部的瓷砖。
3)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
4)引导学生从算式的意义上去理解
10×9表示10个9,4×9表示4个9,6×9表示6个9,4个9加上6个9当然是10个9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板书改成:4×9+6×9 =(4+6)×9
3、出示8×12+12×7 12×15
这两个算式结果相等吗?不计算,说说为什么相等?15是怎么来的?
4、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要说明为什么是相等的。
(学生写了之后进行交流)
如7×6+6×8=(7+8)×6,引导学生从算式的意义上去理解:7个6加上8个6等于15个6
5、师:20×15+12×15=( ),右边可以怎么填呢?
(理解32怎么来的,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意义)
★×3+★×4=
12×a+12×b=
a×c+b×c=
根据算式的意义得出a×c+b×c=(a+b)c,a个c加上b个c等于(a+b)个c
6、刚才是把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现在能不能反过来,把一部分拆成两部分,如12×10=
12×10=12×4+12×6把10个12分成4个12加6个12。
12×10=12×3+12×7 12×(3+7)=12×3+12×7
12×10=10×10+2×10 (10+2)×10=10×10+2×10
7、在草稿本写出这样的式子,并说说为什么相等。
8、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类算式吗?
学生能概括出(a+b)c=a×c+b×c
9、观察a×c+b×c=(a+b)c (a+b)c=a×c+b×c,能否说说这两个算式所表示的规律?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10、深入研究乘法分配律,作出猜想:这样的算式是否成立
(a—b)c=a×c—b×c (a+b+c)×d=a×d+b×d+c×d
a÷( b+c)= a÷ b + a÷c
引导用举例的方法或算式的意义来说明
如:22×32—32×12=
26×25+64×25+25×10=
三、在应用中深化理解
为什么要学习乘法分配律?
情景:
商店老板:每支钢笔25元
小明:我买14支,一共350元,对吗?
老板:你怎么算得那么快?
你想小明是怎么算的?
四、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