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
统一与灭亡
第一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发展脉络图
蜀
魏
吴
西晋
十六国
政权
东晋
(前秦)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宋
齐
梁
陈
壹
贰
叁
学习目标
掌握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的史实。
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隋朝的统一
第一节
北周
陈
隋朝
陈
隋朝
隋朝建立
589年
隋朝建立---南北重归统一
隋文帝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杨坚
长安
时间:
标志:
589年
581年
隋灭陈
结束了长期分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朝统一南北有什么意义?
隋的巩固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
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皇之治
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科举制的建立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一朝登天
寒门苦读
(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科举制的建立的影响:
(1)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孔颖达
房玄 龄
三、开通大运河
1.目的:
2.时间、人物:
3.中心、起始点:
4.长度及地位: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
6.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7.开通作用: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隋炀帝(杨广)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永济渠、通济渠、邗(han)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凿时间最早 里程数最长
消极一面: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积极一面: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历史影响:巩固了统一,泽被后世。
促进了唐的繁荣;促进了今天旅游业的发展。
评价隋朝大运河
四、隋朝的灭亡
暴政的表现
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徭役繁重。营造东宫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动辄数百万民力;
②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多次南下巡游,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
③三征辽东,兵役繁重,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农民起义。
1、原因:
2、时间: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本课小结
2.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方便了隋炀帝下江南
C.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随堂练习
1.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统一是在( )
A.581年杨坚 B.589年杨坚
C.605年杨广 D.618年杨广
3.隋朝的历史作用是( )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
C
D
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随堂练习
A
5、“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统一后为促进社会发展采取的举措有( )
①编订户籍 ②统一南北币制 ③统一文字 ④统一度量衡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在中央和地方担任官职。材料二 科举制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这种相对公平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 1 )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 2 )科举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一:门第。材料二:学识。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 1 )材料一所示的大运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在什么地方?该大运河的开通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材料二 科举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定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职业等限制……广大下层民众有了入仕机会。(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 3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单评价一下隋炀帝。
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平等竞争,公开考试,择优取士。
积极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隋炀帝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但他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的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