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 
苏洵 
 六国,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 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逐渐强大起来,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合纵”对抗秦国,但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被秦国“远交近攻”瓦解,相继灭亡。 
秦国 
韩、魏、楚 
齐、燕、赵 
 战国后期,全国统一已成历史必然。秦经商鞅变法,逐渐强大;六国“合纵”抗秦,但各有打算,联盟并不巩固。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全面发动了对六国的剿灭战。前230年秦灭邻近韩;前228年秦灭赵;前225年秦灭魏;前223年秦灭楚;前222年秦灭燕;前221年秦南下灭齐。秦灭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战国”,进入了秦汉封建大一统的时代。 
 秦全胜而速败,其暴灭被后人做足了文章。 
预习展示 
北宋所处的时代和战国有何相似之处 
地缘战略 
 苏洵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世。作者所处北宋可谓积弱积贫,对内实行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严重集中,社会矛盾尖锐。对外国势日弱,北有大辽,西有西夏。为求苟安,真宗景德元年起,每年输辽10万两白银,20万匹绢;仁宗庆历2年起,每年加纳白银10万两,绢10万匹;庆历3年起,宋朝每年送西夏绢10万匹,茶3万斤。 
 苏洵针对这样的现实写下《六国论》。 
六 国 论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本文属于什么类型的文章? 
文章题目怎么理解? 
作者写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手法? 
以前学过的哪些课文运用这种手法? 
本文属于史论文 
“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上应是“六国破灭之论”“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借古讽今 
《过情论》、《长恨歌》、《燕歌行》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山(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屡试不第,遂将自己所著文字付之一炬,闭门苦读,成为一代宗师。嘉祐元年,偕儿子苏轼、苏辙一同进京,晋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深得赏识。 
 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将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中。 
一读课文:疏通字词 
 赂lù秦 六国互丧sàng 率shuài赂秦耶yé 小则获邑yì 思厥jué先祖父 暴pù霜露 
 草芥jiè 下咽 yàn 与yǔ嬴而不助五国也 
 洎jì牧以谗诛 革灭殆dài尽 当tǎng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liáng 悲夫 fú 为wèi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xuē月割 苟gǒu以天下之大 
二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心论点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讨论交流 
三、精读解析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1.分析理解红色字词的意思,说明本段是从哪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述的?整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兵:兵器 道:原因 
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率:全,都,副词 
以:因为,表因果连词 
盖:承接上文,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完:保全,形做动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①赂秦而力亏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故曰:弊在赂秦也 
作用: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 
以:凭借,介词 
得:得到 
其实:古今异义,古:它的实际数量,今:事实上,表转折副词 
亡:丧失、丢失,动词 
固:本来,副词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之)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诸侯)奉之弥繁,(秦)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厥:相当“其” 祖父:祖辈和父辈 
暴:暴露,动词 举:全,副词 
以:把,介词 兵:军队 
厌:通“餍”,满足 
至于:古:表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译为“以至于”,今:表另提一事 
颠覆:古——国家灭亡,今——政权的反复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侍奉,动词 
得:适宜,得当,形容词 
点评讲解 
1.第二段是从哪个分论点展开论述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 
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⑤事实论证,也叫“归纳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论证方法: 
⑥理论论证,也叫“演绎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⑦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⑧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1.第二段是从哪个分论点展开论述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 
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 
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赂秦而力亏 
2.事实论证:请概括这段文字列举了哪些历史事实?哪些道理? 
祖先创业的艰难 
子孙割地之轻易 
“一夕安寝” 
“秦兵又至” 
地有限,欲无厌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至于颠覆 
对 比 
小邑 
大城 
得百倍 
失百倍 
大欲 
大患 
数量上 
得难 
献易 
有限 
无厌 
奉繁 
侵急 
程度上 
不尽 
不灭 
道理上 
赂秦者力亏,破灭之道也 
3.对比论证:请概括第二段做了哪些对比? 
训练提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洎jì  下咽yē 弥繁mí 
B.赂lù 劫jié 草芥jiè 
C.暴霜露pù 殆尽dài 获邑yì 
D.胜负之数shù 厥jué 与嬴yǔ 
【答案】A/咽yàn 
2.文中引用“抱薪救火”,想要证明的观点是( ) 
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D.不赂者以赂者丧。 
【答案】B 
情景式默写: 
1.《六国论》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六国论》中 用 “ ” 四个字写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 
弊在赂秦 
3. 《六国论》中运用 比喻论证说明六国赂秦的句子是: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