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1 15:0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日本派遣到唐朝的使者叫什么?目的?
2.唐朝时期中日交流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谁?
3.唐朝时期促进中印交流的使者是谁?去的时间?贡献?
4.鉴真和玄奘的优秀品质?
5.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特点?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无家别》
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繁荣
破败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 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习目标:
1.识记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的基本史实。
2.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重点)
3.知道五代十国的局面,并概括其影响;认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难点)
1.安史之乱的时间、人物、结果和影响。归纳发生安史之乱的原因。
2.黄巢起义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标出唐朝灭亡的标志。
自主学习
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郑綮《开天传信记》
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于诸将,夫复何忧?
——《资治通鉴.唐记三十三》
一、安史之乱
材料一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 ——《长恨歌》 (节选)白居易
原因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材料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材料三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原因2:社会矛盾尖锐。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原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一、安史之乱
材料四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原因4:安禄山担任三地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
□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势力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 □军队战斗力薄弱 P26

一、安史之乱
1.原 因:
2、经过:
3、影响:
①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③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④安禄山担任三地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763年被平定。
(1)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2)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什么是藩镇割据?
知识拓展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至唐朝灭亡。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
藩镇的割据性
1.自行委派官吏 2.不向中央交赋税
3.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4.节度使职位传子或传部将
思考
安史之乱能否避免?有何启示?
1、能否避免?
2、有何启示?
前半生英明神武
后半生惨不忍睹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由盛转衰
这首诗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2、唐朝灭亡
(1)原因:
(2)经过:
(3)领导人:
(3)影响: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黄巢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争频繁,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给唐朝以致命打击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
黄河流域——五代(相继建立)
南方地区——十国(先后并存)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前蜀、吴、南唐、吴越、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北汉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后梁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3.根据材料一、二,思考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特征?
2.根据材料一,回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唐朝藩镇割据
材料一
材料二
武将擅权、政权分立。
发展趋势:
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趋势。
唐朝衰亡
五代十国
由盛而衰
安史之乱
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后梁灭唐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微忽。——李世民
907年
武则天
唐玄宗
唐太宗
618年唐高祖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

1.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唐朝衰亡的原因
合作探究
2.在唐朝兴亡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要居安思危、防止腐败、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3.结合唐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1)国家要加强法治,依法治国。实行民主制度。
(2)反腐倡廉。
(3)亲贤人,远小人。
(4)取得成就时,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坚持信念。……
4
课堂检测
1.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
A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B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C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 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答案】D
2.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历史上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 )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黄巢起义
【答案】C
4
课堂检测
3.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
A.李渊 黄巢 B.李世民 朱温 C.李渊 朱温 D.李世民 黄巢
【答案】C
4.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历史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的增长。统一的因素包括( )
①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5.材料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有人口37140000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有人口41419712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有人口52919712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有人口16990309
唐穆宗长庆元年(812年)有人口15762432
阅读后请回答:
上述唐朝人口从统计表看曾出现过一次直线上升、两次下降,其中一次急剧下降时期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后果?
事件:安史之乱。
后果: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