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浙教版) 2021中考专题复习:2 运动(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浙教版) 2021中考专题复习:2 运动(B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11 20:15:48

文档简介

科学(浙教版)2021中考专题复习:2
运动(B卷)
一、选择题
1.(2020,镇江)以图中哪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正在下降的跳伞员是静止的(
)
A.地面
B.降落伞
C.地面上行驶的汽车
D.正在上升的无人机
【答案】B
2.(2020·黑龙江)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安全装置“头枕”,对人起保护作用。如图所示,“头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
)
A.紧急刹车
B.左右转弯
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
【答案】D
3.(2020·成都)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m。“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答案】B
4.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
)
A.一定相碰
B.若m1C.一定不相碰
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
【答案】C
5.(2020,菏泽)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象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6.大游轮向东匀速直线行驶,小金面朝游轮前进方向,在游轮上的A位置竖直向上起跳,落下时的位置在(不计空气阻力)(
)
A.A位置的东侧
B.A位置的西侧
C.A位置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C
7.(2019·湖州)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t=5s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答案】D
8.(杭州中考)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答案】B
9.(2019·深圳)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3s时甲在乙的前方
【答案】C;
10.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
)
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
【答案】C
11..(2020·广东)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O~t1时刻两队所走路程相等
B.t1时刻甲队比乙队运动得快
C.t1时刻甲队超过乙队
D.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
【答案】D
12.(2019·杭州二模)如图,玻璃水箱中有一个气泡和一块石头,本来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在用水平向右的外力猛推水箱,则水箱加速时,气泡和石头相对于水箱(  )
A.气泡和石头都向左运动
B.气泡和石头都向右运动
C.气泡向右运动,石头向左运动
D.气泡向左运动,石头向右运动
【答案】C
13.(2019·杭州)流速为5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h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A.甲船25km,乙船35km
B.甲船30km,乙船30km
C.甲船35km,乙船30km
D.无法确定
【答案】B
14.(2019·宁波校级二模)如图,一质量为m的正方体物块置于风洞内的水平面上,其一面与风向垂直,当风速为v0时刚好能推动该物块。已知风对物块的推力F与Sv2成正比,其中v为风速、S为物块迎风面积。当风速变为2v0时,刚好能推动用同一材料做成的另一正方体物块,则该物块的质量为(  )
A.4m
B.8m
C.32m
D.64m
【答案】D
15.(2019·绍兴模拟)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
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如果小球受到的力越大,运动的速度将越大
【答案】A
二、填空题
16.【题目】(2020,常州)2019年9月30日,位于乌蒙山区的赤水河红军大桥全面建成。工程师以1.6m/s的速度走过大桥,用时1250s,桥长__
__m。驾驶员驾驶工程车以40km/h的速度在桥上行驶,看到桥栏杆向西运动,可知大桥是__
__(填“东西”或“南北”)走向的,工程车驶过大桥用时__
__min。
【答案】2000;东西;3;
17.(2019·连云港)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
cm,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7.50;0.15
18.【题目】(2019·宁波校级二模)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设想,在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如图甲所示。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如图乙是他画的“大炮”草图:
(1)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
。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
(选填“飞机”“火箭”或“人造卫星”)。
(2)牛顿在研究“大炮”问题时用到什么研究方法?

A.由石头落地直接得出结论
B.由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
C.以可靠的事实、实验为基础,经过合理分析、推理得到结论
D.根据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答案】(1)如果物体的初速度足够大,则物体将会环绕地球不掉下来人造卫星;(2)C
19.【题目】(2018·杭州)甲、乙两位同学对“雨滴的下落速度是否跟雨滴的大小有关”持有不同的意见,于是他们对此展开研究。他们从网上查到,雨滴在下落过程中接近地面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与雨滴下落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kSv2(其中k为比例系数,是个定值),雨滴接近地面时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把雨滴看做球形,其半径为r,密度为ρ,球的体积为V=πr3。(注:所有结果均用字母表示)
(1)半径为r的雨滴重力为

(2)在接近地面时,大雨滴的下落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雨滴的下落速度,写出推理过程。
【答案】(1)πr3ρg;(2)大于在接近地面时,雨滴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
G=f,由于f=kSv2=kπr2v2,G=πr3ρg,
所以:kπr2v2=πr3ρg,
v2=,v=,k、ρ、g均为定值,所以r越大,速度v越大。
20.(2020·湖州)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快慢(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改变量)与物体受力大小的关系,在创新实验室做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了一个导轨。导轨上的小车用细绳跨过定滑轮(摩擦不计)与重物相连,小车上固定一个宽为d=1cm的挡光片。在导轨上A、B两个位置各固定一个光电门,光电门如图乙所示。光电门内有一束光从N射向M,M处装有光传感器,当有物体经过NM之间把光挡住时,传感器能记录光被挡住的时间t,这样就可求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A和vB。两个光电门配合使用还能测出挡光片从A运动到B的时间tAB。
实验步骤:
①保持重物P质量不变,让小车从OA间任意点释放,分别测出挡光片经过A、B两位置的挡光时间tA和tB,以及挡光片从A运动到B的时间tAB,计算出单位时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a1表示),即a1=。重复实验。a1近似相等。
②增大重物质量且保持不变,让小车从OA间任意点释放,按照①的操作,计算出单位时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a2表示)。重复实验。a2近似相等,且a2>a1。
(1)在实验①时,某次挡光片经过A位置的挡光时间t为0.025s,则挡光片穿过光束的速度vA为

(2)该实验中为什么用重物P来提供拉力

(3)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上述结论可以解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
的现象。
A.制动力(阻力)越大,汽车越容易停下来
B.质量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C.速度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答案】 0.4
m/s ; 使物体所受拉力恒定不变 ; 小车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拉力越大,小车速度改变得越快 ; A ;科学(浙教版)2021中考专题复习:2
运动(B卷)
一、选择题
1.(2020,镇江)以图中哪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正在下降的跳伞员是静止的(
)
A.地面
B.降落伞
C.地面上行驶的汽车
D.正在上升的无人机
2.(2020·黑龙江)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安全装置“头枕”,对人起保护作用。如图所示,“头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
)
A.紧急刹车
B.左右转弯
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
3.(2020·成都)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m。“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4.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
)
A.一定相碰
B.若m1C.一定不相碰
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
5.(2020,菏泽)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象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大游轮向东匀速直线行驶,小金面朝游轮前进方向,在游轮上的A位置竖直向上起跳,落下时的位置在(不计空气阻力)(
)
A.A位置的东侧
B.A位置的西侧
C.A位置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2019·湖州)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t=5s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8.(杭州中考)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9.(2019·深圳)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3s时甲在乙的前方
10.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
)
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
11..(2020·广东)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O~t1时刻两队所走路程相等
B.t1时刻甲队比乙队运动得快
C.t1时刻甲队超过乙队
D.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
12.(2019·杭州二模)如图,玻璃水箱中有一个气泡和一块石头,本来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在用水平向右的外力猛推水箱,则水箱加速时,气泡和石头相对于水箱(  )
A.气泡和石头都向左运动
B.气泡和石头都向右运动
C.气泡向右运动,石头向左运动
D.气泡向左运动,石头向右运动
13.(2019·杭州)流速为5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h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A.甲船25km,乙船35km
B.甲船30km,乙船30km
C.甲船35km,乙船30km
D.无法确定
14.(2019·宁波校级二模)如图,一质量为m的正方体物块置于风洞内的水平面上,其一面与风向垂直,当风速为v0时刚好能推动该物块。已知风对物块的推力F与Sv2成正比,其中v为风速、S为物块迎风面积。当风速变为2v0时,刚好能推动用同一材料做成的另一正方体物块,则该物块的质量为(  )
A.4m
B.8m
C.32m
D.64m
15.(2019·绍兴模拟)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
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如果小球受到的力越大,运动的速度将越大
二、填空题
16.【题目】(2020,常州)2019年9月30日,位于乌蒙山区的赤水河红军大桥全面建成。工程师以1.6m/s的速度走过大桥,用时1250s,桥长__
__m。驾驶员驾驶工程车以40km/h的速度在桥上行驶,看到桥栏杆向西运动,可知大桥是__
__(填“东西”或“南北”)走向的,工程车驶过大桥用时__
__min。
17.(2019·连云港)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
cm,平均速度为
m/s
18.【题目】(2019·宁波校级二模)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设想,在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如图甲所示。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如图乙是他画的“大炮”草图:
(1)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
。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
(选填“飞机”“火箭”或“人造卫星”)。
(2)牛顿在研究“大炮”问题时用到什么研究方法?

A.由石头落地直接得出结论
B.由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
C.以可靠的事实、实验为基础,经过合理分析、推理得到结论
D.根据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19.【题目】(2018·杭州)甲、乙两位同学对“雨滴的下落速度是否跟雨滴的大小有关”持有不同的意见,于是他们对此展开研究。他们从网上查到,雨滴在下落过程中接近地面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与雨滴下落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kSv2(其中k为比例系数,是个定值),雨滴接近地面时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把雨滴看做球形,其半径为r,密度为ρ,球的体积为V=πr3。(注:所有结果均用字母表示)
(1)半径为r的雨滴重力为

(2)在接近地面时,大雨滴的下落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雨滴的下落速度,写出推理过程。
20.(2020·湖州)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快慢(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改变量)与物体受力大小的关系,在创新实验室做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了一个导轨。导轨上的小车用细绳跨过定滑轮(摩擦不计)与重物相连,小车上固定一个宽为d=1cm的挡光片。在导轨上A、B两个位置各固定一个光电门,光电门如图乙所示。光电门内有一束光从N射向M,M处装有光传感器,当有物体经过NM之间把光挡住时,传感器能记录光被挡住的时间t,这样就可求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A和vB。两个光电门配合使用还能测出挡光片从A运动到B的时间tAB。
实验步骤:
①保持重物P质量不变,让小车从OA间任意点释放,分别测出挡光片经过A、B两位置的挡光时间tA和tB,以及挡光片从A运动到B的时间tAB,计算出单位时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a1表示),即a1=。重复实验。a1近似相等。
②增大重物质量且保持不变,让小车从OA间任意点释放,按照①的操作,计算出单位时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a2表示)。重复实验。a2近似相等,且a2>a1。
(1)在实验①时,某次挡光片经过A位置的挡光时间t为0.025s,则挡光片穿过光束的速度vA为

(2)该实验中为什么用重物P来提供拉力

(3)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上述结论可以解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
的现象。
A.制动力(阻力)越大,汽车越容易停下来
B.质量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C.速度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