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10. 《阿长与〈山海经〉》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10. 《阿长与〈山海经〉》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2 07:5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迅先生没有专门写过纪念自己母亲的文章,却在《朝花夕拾》中有5篇文章提到一位普普通通、名不见经传的人,并且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她,这个人是谁呢?
阿长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走进作者
文学常识
《山海经》是什么书?
《山海经》是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它既是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说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走进作者
骇 掳 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霹雳 孤孀 絮说 福橘 粗拙
惧惮 郝懿行 淡薄 憎恶 大抵

chuāng
jié
sǒng
huáng
pī lì
shuāng
dàn
hài


zhuō
h?o yì

zēng wù

整体感知
阿长是谁?这个称呼从何而来?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整体感知
1. 阿长是谁?这个称呼从何而来?
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也称“长妈妈”。
继承“我”家前一个女工的称呼。
阿长没有名字
地位卑微、不被尊重
欣然接受
没有自尊
、乐天安命
整体感知
2.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规矩
教给“我”许多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自主探究
1.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么变化的?再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回答。
不大佩服
不耐烦
空前的敬意
敬意消失
新的敬意
自主探究
2.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合作探究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阿长是一个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说话,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角度说。说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
合作探究
形象总结
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
却不拘小节、乐天安命;
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无知,
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
整体感知
文章叙述的几件事,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为何这样安排?
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规矩
教给“我”许多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略写
详写
略写全面多角度地反映了长妈妈的毛病,详写是为了突出长妈妈主要性格特点,表明中心
重点精读
1.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表明“我” 看不起阿长没文化。
“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说明“我” 认为对阿长说没什么用处,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什么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买《山海经》
重点精读
2.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普通人居然做到了,也因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买《山海经》
重点精读
3. 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这和前文阿长讲“长毛” 的故事时的“伟大的神力”含义是一样的吗?
没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对象以及感彩不同。 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
买《山海经》
重点精读
4. 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而且也确是当时“我”渴慕已久的。
买《山海经》
有多渴慕?
重点精读
买《山海经》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五猖会》
书塾读物枯燥难懂、索然无味,
还要生吞活剥、死记硬背。
重点精读
买《山海经》
“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对比文中的《山海经》,这是本怎样的书?用原文回答。
“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重点精读
对比《山海经》——人面的兽
《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说:“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远古时代,世上一片荒凉,只有许多森林,人们连毛带血地吞吃着打猎得来的禽兽。这时,昆仑山上有一座光明宫,光明宫里住着一位火神,名叫祝融。祝融很慈祥,很有同情心,看到人们生吃禽兽,就传下火种,教给人们用火的方法。人们从光明宫里取来火种,把打来的野兽放在火上烤熟了再吃,这样不仅好吃,而且也能不生病,所以,大家非常崇拜火神祝融。
《山海经》是什么书?
重点精读
对比《山海经》——九头的蛇
《山海经》记载,相柳长有九个脑袋,面孔倒似人,但身子青绿色象蛇,巨大得能同时在九座山头吃东西,它不断呕吐毒液形成水味苦涩的恶臭沼泽,发出的臭味甚至能杀死路过的飞禽走兽。相柳原是共工的臣属,它随同共工发洪水伤害百姓,半途遭遇一心治水的禹,共工不能战胜禹惨遭流放监禁。后来相柳被大禹所杀。他的血膏所流之处,腥气熏天,无罚再播种五谷,为治理这片土地,大禹将腐湿的泥土挖掘出来,堆成土台,就是五帝台。
《山海经》是什么书?
重点精读
对比《山海经》——一脚的牛
《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kuí
《山海经》是什么书?
重点精读
对比《山海经》——三脚的鸟
中国远古时代太阳神话传说中的十日是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它们既有人与神的特征,又是金乌的化身,是长有三足的踆乌,会飞翔的太阳神鸟。如《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海外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便是对十日神话传说的记述。
cūn
《山海经》是什么书?
重点精读
对比《山海经》——生着翅膀的人
羽民国的羽人生着象鸟一样的长长的头,身上长满了羽毛。(有的书上说,羽民国的人有翅膀,能飞,但飞不远,那儿的人靠吃卵过日子。还有的书上说,羽民国的人生着鸟喙,红眼睛,头发是白色的。)
在《山海经》中有记载:“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海外南经》相传,周灵王太子,王子乔上嵩山修炼成仙,双臂化为两翼。”
《山海经》是什么书?
重点精读
对比《山海经》——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与黄帝争位、厮杀,最后被黄帝砍断了头,把他葬在常羊山麓。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泯志。他以乳头为目,以肚脐为口,操盾牌、大斧继续挥舞,与黄帝再决雌雄。这段传说的神话色彩极浓,反映了中国远古时代氏族部落之间血腥争斗的历史。
《山海经》是什么书?
重点精读
对比《山海经》——袋子似的帝江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南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
《山海经》是什么书?
写作补白
阿长用自己的“神力”为“我”买来了《山海经》,引爆了“我”对她新的敬意。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阿长究竟克服了多少困难为“我”买来了《山海经》?
请小组合作,充分发挥想象:
一个不识字,甚至连“山海经”都念成“三哼经”的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具体情境。(200-300字)
阿长告假回家,?给儿子添了一些东西,也没住多久便回来了。回来时天气不热?,却没有风,阿长那臃肿的身体开始冒出密密的汗珠。
这时,走到一个分叉路口,右边的那条是去鲁家的近路。左边的那条就远了些,还要绕一大段路,奇怪的是阿长没有丝毫的犹豫,擦了擦颈上、额头上的汗,向左边的那条路走去,那件新的蓝布衫渐渐地显示出了深蓝。
不久,她来到了两家书店门口,阿长停下了脚步,用手帕擦了擦汗,进了书店。
“有什么需要帮忙吗?”伙计上下打量阿长,疑惑地问。
“哦,?我要买三哼经?!” 阿长道。
伙计瞪大了眼睛,疑惑又似确定地说:“三哼经?!”
阿长的眉毛不禁皱起,连忙说“三哼经啊,那种有画的三哼经啊!”还伸出手比划着,身上的肉也跟着一颤一颤的。
写作补白
阿长买《山海经》
伙计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没有山哼经,没有山哼经,你到别家买吧!”
只见阿长一脸失望,走出了店门,她来到另一家书店门口,犹豫着,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那件新买的蓝布衫似乎也在烦恼,烦恼着怎么避开那粘乎乎的汗水。
这家书店里的伙计见到阿长,连忙走出门,讨好的说:“您里面请,我们有许多各式各样的书,不知道您要什么书?”
?? 阿长用手帕擦了擦汗,有些局促地说:“山哼经,我要买山哼经。”
?? “山哼经。”这位伙计也是听得一头雾水,“我们这有《山海经》,但是没有山哼经!”
阿长用手帕擦了擦又湿又粘的额头,牙齿咬着嘴唇,努力地回想鲁迅对她说的话:那种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还有,还有许许多多很奇怪的画的那种三哼经!

写作补白
阿长买《山海经》
伙计皱了鈹眉头,不过又舒展开了。“您说的是《山海经》吧,我们这有,不贵,也就十文。”那紧贴着她的蓝布衫终于挣脱了汗水,阿长舒心地笑了:“有就好。”她给伙计十文钱,揣着那本好不容易买来的《山海经》走了。
那天气依旧不热,却吹了习习的凉风。树上不时的有几只乌儿欢快地叫着。
写作补白
阿长买《山海经》
重点精读
买《山海经》
本文流露出作者对阿长怎样的情感?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作者对阿长有着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不仅同情悲悯,更有惭怍歉疚。
品味写法
既然作者如此怀念、感激阿长,对阿长十分愧疚,为何前半部分用大量笔墨写如何讨厌阿长?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同时使作者对阿长的怀念、感激和愧疚之情表达得更充分。
品味语言
文中一些语句略带夸张。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但到僧恶她的时候,一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2.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里用“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觉??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 “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作者是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理由是什么??
品味语言
1. “但到僧恶她的时候,一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现在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 ——节选自《狗。猫。鼠》
品味语言
1. “但到僧恶她的时候,一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阿长的举动本是突然受惊的应激反应,而“我”却认为阿长故意害死了自己的宠物、玩伴。“谋死”“憎恶”大词小用,夸张地体现儿童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
品味语言
2.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里用“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觉??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过去“我”厌恶阿长,但阿长讲了长毛的荒诞故事,儿时的“我”信以为真,相信阿长的确具有抵挡大炮的“伟大的神力”,对她不仅转为尊敬,而且达到“空前”的程度。夸张的修辞生动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心理,也包含着成年的“我”在写作时流露的对阿长迷信的调侃。
品味语言
3.“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作者是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理由是什么??
阿长所说的“脱下裤子”的战法和功效,从“成年的我”角度来看,不免有滑稽之感。用“当然”“倒”这样的词语来表示调侃的语气,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不是真的认为“情有可原”。但从“童年的我”的角度看,作者当时也许信以为真,所以用这些字词表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