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高二年级 地理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爱尔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特征:全年温和多雨
爱尔兰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岛中南部,濒临大西洋,是一个风景如画的美丽国家,素有“翡翠岛国”之称。
活动一
探究海—气之间的相互作用
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如果我们从分布的面积上来看,位于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远远超过另外三大洲的分布面积之和。
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1.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2.北大西洋暖流增温
增湿作用。
3.欧洲西部地形平坦, 利于海洋暖湿气流深入。
4.欧洲西部海岸线破碎,
利于海洋暖湿气流深入。
海洋
大气
大气环流
大洋环流
中纬西风带控制
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
海洋
大气
大气环流
大洋环流
水分、热量
(一)北大西洋暖流是怎样给大气增温增湿的?
暖流流经的地区,海水水温高,蒸发强,空气的湿度相对较大,气温也较高。
海洋
大气
大气环流
大洋环流
(二)北大西洋暖流形成的动力是什么?
中纬西风吹拂
风(动能)
水分、热量
(三)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地表冷热不均
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
亚洲冬季风(左)和夏季风(右)形成示意图
(四)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什么?
地面长波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
近地面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水反射率比较小,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多,并且海面上空湿度一般较大,长波辐射损失也较小。
海洋是大气受热的主要热源
八上 图1-4 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
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
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
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
大气环流
大洋环流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
风
海洋
大气
大气环流
大洋环流
海洋与大气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彼此适应的过程。海洋与大气边界上动量、热量、物质的交换,以及这些交换对大气、海洋各种特性的影响,被统称为海—气相互作用。
风(动能)
水分、热量
{46F890A9-2807-4EBB-B81D-B2AA78EC7F39}
物质
(水分)交换方式
能量
交换方式
海 气
气 海
动能(风)
海—气之间水分和能量的交换方式
活动二
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内、外流区
(一)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分析海—气相互作用下全球水量是如何
达到平衡的?
海上内循环
蒸发
降水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多,收入大于支出,热量盈余。
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少,收入小于支出,热量亏损。
盈余
亏损
北半球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二)读图说明北半球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大洋环流>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这种热量不平衡是如何被调节的?
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
世界洋流分布图
活动三
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厄尔尼诺”一词源自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每2-7年发生一次。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
“拉尼娜”一词源自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女”。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下降的现象,其特征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因而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正常年份
沃克环流
赤道太平洋地区
西侧气流上升
东侧气流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的海面和高空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沃克环流
2.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两侧的大气运动状况如何?对沃克环流有何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厄尔尼诺年份
水温偏高
气流上升强烈
降水增多
水温降低
气流下沉
降水减少
信风减弱
太平洋东侧输送到西侧的暖水明显减少
秘鲁寒流同时减少
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偏高
沃克环流逆转
秘鲁暴雨
秘鲁渔场减产
印度尼西亚干旱
3.厄尔尼诺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侧的气候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
2.拉尼娜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两侧的大气
运动状况如何?对沃克环流有何影响?
3.拉尼娜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侧的气候和人类
活动有什么影响?
(二)拉尼娜现象
1.拉尼娜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拉尼娜年份
水温降低
气流下沉增强
降水偏少
水温偏高
气流上升强烈降水增多
信风加强
赤道太平洋东侧表层海水不断向西流动,深层的冷水不断上翻进行补充
表层海水温度逐渐降低
沃克环流增强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
对沃克环流的影响
对赤道附近太平洋沿岸气候影响
逆转
正常
东涝西旱
东侧少雨
西侧湿润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小结
正常
厄尔尼诺
拉尼娜
赤道太平洋海域表层海水水温
大气运动
中、东部偏高
中、东部较低
东部偏低
东侧下沉
西侧上升
东侧上升
西侧下沉
东侧下沉增强
西侧上升增强
增强
东旱西涝
产生原因
信风减弱
信风增强
许多事实还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在赤道太平洋地区,而是全球性的。例如,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日本列岛及我国东北地区夏季发生持续低温,有些年份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还会有偏少的情况。厄尔尼诺现象作为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对全球气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
全球水热平衡
海—气相互
作用
一般表现
物质交换
能量交换
区域异常
赤道太平洋
厄尔尼诺
拉尼娜
课堂总结
影响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