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高一年级 地理
世界土壤日
每年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基础。
2019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题
何为土壤?土壤由哪些物质组成?
一、土壤及物质组成
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土壤厚度一般为数十厘米到两米。
图2-6-4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
土壤的物质组成: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土壤生物
二、土壤剖面
图2-6-1 土壤剖面的采集
有机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和母岩层
凋落物层
腐殖质层和泥炭层
图2-6-6 土壤成土过程示意
在土壤成土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成土母质
土壤性质
(土壤养分、酸碱度等)
图2-6-6 土壤成土过程示意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图2-6-7 土壤中的生物
生物
(植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
是土壤成土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气候
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速度
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
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
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
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壤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地形
(高度、坡度、坡向)
对土壤的发育和特性产生强烈的影响
开普敦桌山地区景观图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时间
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
图2-6-6 土壤成土过程示意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
改变和控制土壤发育和演化的方向
图2-6-8 水稻土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成土母质
生物
气候
地形
时间
人类活动
土壤的形成并非受单一要素影响,而是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
案例研究《保护黑土地》
“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习近平总书记7月22日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察看黑土层土质培养和玉米长势时说。
1.为何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
2.东北黑土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何在?
3.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黑土地?
思考:
1.为何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
黑土形成极为缓慢,在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200至400年。
黑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
2.东北黑土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何在?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优势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在全国都占有很大比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黑土地?
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
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水土和养分流失;
作物轮作,种养结合;
剥离利用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表土。
图2-6-11 表土剥离
保护土壤 人人有责
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 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实行稻草还田 D.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
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C )
A.大量使用化肥 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实行稻草还田 D.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
课堂练习
2.红壤是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植被下的土壤,呈红色,其主要特征是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观察“红壤剖面”图,分析红壤形成地区的气候条件。
课堂练习
2.红壤是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植被下的土壤,呈红色,其主要特征是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观察“红壤剖面”图,分析红壤形成地区的气候条件。
红壤发育地区高温多雨,这种气候使得成土母质中的原生矿物风化、分解,其中可溶性产物随下降的渗透水淋失而流失,使上部土壤呈酸性;
铁、铝氧化物溶解性差,在干湿季节交替中不断发生下移上返的过程而富集,呈红色。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