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2 08:3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仿写》
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欣赏两首诗,看完后,请你说出自己的感受。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豆萁
兄弟相残
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自我牺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庾信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楚辞》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江为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
学习仿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此话告诉我们仿写是写作入门的必经之路。
1.了解仿写,认知仿写,学会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2.以读促写,研读优美的范文,探究和掌握仿写的技巧。
3.从仿写精美文章中学会观察生活,认识自我,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学习目标
了解仿写:
一、仿写的分类:仿写可以分为点仿和全仿。
???
点仿即片断练习仿写,主要指仿语言。或仿开头,或仿结尾、或仿记叙、或仿描写、或仿议论等等。(仿句)
???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
A.点仿:?????
仿句、
???????????????仿开头、
???????????????仿结尾、
???????????????仿片段、
????????????? 仿细节?????
B..全仿:??
1、仿构思???《社戏》
《列夫托尔斯泰》
《阿长与<山海经>》
?
2、仿题材???母爱、亲情、友谊、爱国
?
3、仿写法???欲扬先抑???对比???象征?以动衬静??
了解仿写:
二、仿写的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初级阶段:仿句式、仿动作、仿场景、仿细节等局部模仿。
中级阶段:模仿优秀作品的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立意等创作技巧。
高级阶段:模仿风格。
A.点仿:仿句子
a、句式一致(句子结构形式)
b、修辞一致
请仿照“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造一组句子。
?
幸福是冬日里的一片暖阳,幸福困境中的一声问候;
????幸福是母亲温柔慈爱的叮咛,幸福是父亲刚健有力的臂膀。
请仿照?“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造一组句子。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A.点仿:仿开头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
示例:《秋》
???? 盼望着,盼望着,随着成群大雁的南飞,秋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充满着祥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柿子熟起来了,高粱红起来了,天气凉爽起来了。
A.点仿:仿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示例:秋
??????秋天像刚睡醒的巨狮,抖落一身萧瑟,它奔跑着。
 ??秋天像花季的少女,清澈的天空宛如她纯净美丽的心。
秋天像强壮的青年,用胳膊撑起一片了蓝天,为我们开辟新路。
? 1、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紫藤萝瀑布》
2、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我想起一样东西——生命。——《散步》
3、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说和做》
A.点仿:文章精彩片段仿写
A.点仿:细节仿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
仿写《秋天的怀念》的细节:
原文: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示例:父亲就轻轻地走进我的房间,在我的身后静静地看我写作业.当他觉得我没什么问题时,又悄悄走出去,默默地为我做饭洗衣。
文题展示
(一)《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200字左右。
提示:
1.找出所选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
2.想想你要描写一个怎样的场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7)
《安塞腰鼓》片段仿写: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反复,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美,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24-27)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19-23)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7)
《安塞腰鼓》片段仿写: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反复,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美,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8)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潇潇!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9-11)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12)
好一个安塞腰鼓!
实写
虚写
写意
文题展示
(二)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因为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莫顿?亨特写“我”爬下悬崖时的心态,都德写“我”上课时的心理,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200字左右。
提示:
1.重读《社戏》《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一课》的相关段落,归纳描写的方法,如综合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作为自己仿写的指导。
2.选择自己熟悉的写作素材,最好是亲身经历过的心理历程。
写作点拨:文题二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有:
(1)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让人物一无遮拦地吐露自己的心声。
(2)行动表现。即在小说、戏剧、记叙文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3)环境衬托。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环境描写是不可缺少的。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时,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
(4)心理概述。使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评价。能比较细腻地表现人物当时当地的思想活动,还可以表现人物在一段时间内的感情变化、内心斗争。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只有我急得要哭,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只有我不开口;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社戏》中我的心理描写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的心理描写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最后一课》中我的心理描写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文题展示
(三)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重读这两篇课文,借鉴其具体写法。如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串全文;注意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等。
2.注意观察,调动记忆,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件,呈现精彩的细节。
3.安排好文章的线索与结构,并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
写作指导
(三)写作实践三
小组交流《背影》《秋天的怀念》写作上可供借鉴的要点。
《背影》
1.构思精巧,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情。
2.文章语言平实自然简洁,不造作,生活气息浓厚。
3.突出细节描写,感人至深。
《秋天的怀念》
1.运用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母亲的坚韧、顽强。
2.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3.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