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屈原列传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体;
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
<<雷电颂>> 郭沫若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砂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呵!
理清文脉
第一部分(第1-3段)
??屈原见任——屈原被疏——屈原为文
第二部分(第4-10段)
??屈原被绌,张仪行骗——怀王被惑,纵仪归秦——诸侯击楚,楚兵大败——怀王赴秦,客死异乡——屈原被放,心系怀王——子兰使奸,屈原被迁
第三部分:(第11、12段)
??江畔答问,绝望自沉——文泽后世,德威众杰
明线:屈原的命运(见任——见疏——见绌——
见迁——自沉)。
暗线:楚国的命运(被骗——被袭——客死——
灭亡)
屈原为何一定要选择“自沉”
这种解脱方式
楚王的屡次疏远及小人使奸是屈原自沉的客观原因,他实在幽愤难解,所以自沉以求解放。其次,屈原自沉也有他主观上的原因。他太热爱楚国,他爱国胜于爱“志”,所以他不能像孔子那样周游列国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另外,在古人的思想意识里,人死魂去,死亡是对肉体的否定和对灵魂的驱逐,灵魂可以离开肉体开始新的漫游和寻找新的存在方式。因此,死亡的可畏性被灵魂的延续性冲淡了,这属于情感的自我安慰和精神信仰所带来的诗化的自我欺骗。屈原也是相信神灵的,他的很多作品都通过神游的方式与先圣交流,与仙女对话。在虚幻的梦游之境,他可以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所以死后灵魂的存在是解脱死亡可畏的一剂良药。他留念生命,也留念香草美人,但当生命之中不可能得到香草美人之时,惟有死亡才可以将他拯救。死亡是对无意义生命的强烈否定,是对无聊生存的冷漠与藐视,惟有“自沉”才可以实现对人生价值的肯定,达到对生存意义的高扬,才可以在异域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达到生命的另一种辉煌。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泥而不滓者
知识归类
找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明道德之广祟,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6.屈平既绌,其后秦伐齐,齐与楚从亲。
7.厚币委质于楚
8.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9.亡走赵,赵不内。
离-罹,遭遇
反-返。返回,文章有思念的意思。
见-现,体现
指-旨,旨趣,文章的含义
濯-浊,污浊
绌-黜,罢免;从-纵,合纵
质-贽,见面礼
被-披,披散着
内-纳,接纳
二.
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明道德之广崇
蝉蜕于浊秽
厚币委质事楚
泥而不滓
其后楚日以削
时秦昭天与楚婚
动作名,听觉,听力
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
形作名,邪恶小人
形作名,方正之人
形作动,阐明。
蝉:名作状,像蝉那样。浊秽:形作名,污浊环境。
名作状,用厚币
动词,nì,生活在污泥里。
名作状,一天天地
名作动,结为婚姻
亡国破家相随属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身客死于秦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名作状,在朝内,在国外
名作状,象客那样。
形作动,说短处,诋毁。
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形作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名作动,效法,模仿
三、古今异义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奈何绝秦欢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颜色憔悴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
“无可奈何”。
古义:返回
(
楚国
)
恢复
(
国家
)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又如: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形容枯稿
而能与世推移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形,形体。容,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一说,“从容”为举止行动之意。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如成语“从容不迫”
四、
特殊句式
A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B
1、遂绝齐
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勒尚
3、以出号令
判断句
省略介词“遂(于)齐”
省谓语
“(赂)用事者”
省介词宾语“以(之)出号令”
C
1、方正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而自令见放为
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7、是以见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被动句
D
1、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5、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6、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7、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8、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自为
(
wéi
)
”与下文的“自佐”相对
)
状后
状后
状后
状后
状后
状后
定后
倒装句
E
固定结构
奈何绝秦欢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五
.
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
随波逐流
: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
: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表反问,怎么……呢
?
表疑问,怎么
六
.
重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亡国破家相随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吾属今为之虏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动词,zhǔ,连接
通“嘱”,嘱托,动词
动词,隶属,属于
动词,掌管
动词,类似
名词,类,这些人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
若属,你们这些人
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其后秦欲伐齐
口诛笔伐
伐薪烧炭南山中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此五霸之伐也
动词,耀,自夸
动词,讨伐,进攻
动词,声讨
动词,砍伐
动词,战胜,打败
名词,功业
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
邪曲之害公也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动词,嫉妒
使动用法,使…损害
名词,祸害
疏
王怒而疏屈平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论积贮疏
十三经注疏
动词,疏远
形容词,稀疏
动词,陈述,旧读
shù
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旧读
shù
名词,注解的一种,为“注”作注的文字,旧读
shù
弹
新沐者必弹冠
莫辞更坐弹一曲
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
动词,用手指轻轻弹击
动词,弹奏
名词,弓弹、炮弹、炸弹的总称
离
“离骚”者,犹离忧也
约从离衡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多情自古伤离别
“离”为动词,通“罹”,遭受
动词,离散,分离
动词,背离
动词,分离,离别
迁
顷襄王怒而迁之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战、守、迁皆不及施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动词,放逐,流放
动词,调动官职。左迁:贬官
动词,迁移,迁都
动词,变迁,变更
动词,调动官职,此指升迁。
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本末倒置
今背本而趋末
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在冀州之南
己后典籍皆为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臣本布衣
抑本其成败之迹
名词,根本
名词,本义:草木的根
名词,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或方面,此指农业。
形容词,本来的
副词,本来
名词,稿本,版本
名词,稿本、底本
量词,册
副词,本来
(
是
)
,原来
(
是
)
动词,推究,考察。
志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博闻强志
其志洁,其行廉
聊斋志异
项脊轩志
名词,志向,心意。
名词,意愿
名词,记忆力
名词,志趣
动词,记述。
名词,表一种记事的文体
指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如削葱根
璧有瑕,请指示王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
哙遂入……头发上指
名词,通“旨”,意旨,旨趣。
名词,手指。
动词,指出
动词,指向
动词,直立,竖起
闻
博闻强志
忽闻门外虫鸣
初闻涕泪满衣裳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无何,宰以卓异闻
以勇气闻于诸侯
名词,学识,见闻
动词,听见
动词,听说
使动用法,
使……听到。
动词,懂得,明白
名词,声望,声名
动词,闻名
动词,闻名,出名
练习:下列“见”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徒见欺
E、渐见愁煎迫
F、君既若见录
F
A、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实多
B、娴于辞令:擅长写作楚辞和小令
C、明于治乱: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D、从容辞令:说话得体,善于应酬
练习: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B
练习:选出古今同义的一项(
)
A、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B、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C、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C
甘肃高考语文评出满分
文言文
?
吊屈原赋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客,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子青史矣。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吊屈原赋》点评:
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精辟;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笔流畅,标点准确,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乃历年来很好的文章。(兰大评卷点语文评卷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