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春部编人教历史八下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含答案
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
1、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1949年南京解放 B.开国大典
C.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D.西藏和平解放
2、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B. 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C. 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D. 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在希望的田野上》 B.《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C.《义勇军进行曲》 D.《春天的故事》
4、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 1937—1945年 B. 1946—1949年
C. 1950—1952年 D. 1953—l957年
5、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些说明( )
A.新政权才需要法制建设 B.民主需要以法制作保障
C.三国法制建设十分完善 D.法制建设必定带来民主
6、“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 周恩来的这段话针对的是( )
A. 美国侵略朝鲜 B. 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C. 美国侵略越南 D.英国侵略印度
7、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土地改革的影响
8、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9、“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 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 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 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10、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人民政府颁布了(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3、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佩··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被,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祖国获得了统一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西藏自治区成立 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5、回顾过去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 )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中朝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中国军事实力强于美国④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
16、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全国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44.8%,这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 )
A.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 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二、非选择题
1、下面材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阅读请回答问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新中国成立后,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期以来?
(3)“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说:“美国把国防线放到了台湾海峡,嘴里还说不侵略不干涉。它侵略朝鲜,我们出兵去管……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
材料二 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材料三 我国军队一位领导人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
返了。”
(1)材料一中周恩来说“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的证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是谁?我国“出兵”的时间是哪一年?
(3)结合你所学过的中国近代史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和认识。
(4)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些数字应引起美国人怎样的反思呢?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占总人口数量 占总土地数量
地主、富农 1 0% 7 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 0%~30%
材料二 1952年底,3亿多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全国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362亿元增加到1952年的461亿元,粮食总产量迅速增长,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1)上面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归纳上述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并作简要说明。
2021春部编人教历史八下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含答案
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
1、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1949年南京解放 B.开国大典
C.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D
2、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B. 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C. 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D. 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A
3、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在希望的田野上》 B.《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C.《义勇军进行曲》 D.《春天的故事》
【答案】B
4、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 1937—1945年 B. 1946—1949年
C. 1950—1952年 D. 1953—l957年
【答案】C
5、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些说明( )
A.新政权才需要法制建设 B.民主需要以法制作保障
C.三国法制建设十分完善 D.法制建设必定带来民主
【答案】B
6、“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 周恩来的这段话针对的是( )
A. 美国侵略朝鲜 B. 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C. 美国侵略越南 D.英国侵略印度
【答案】A
7、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土地改革的影响
【答案】A
8、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答案】A
9、“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 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 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 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答案】A
10、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人民政府颁布了(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A
11、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B
12、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B
13、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14、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佩··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被,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祖国获得了统一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西藏自治区成立 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
15、回顾过去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 )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中朝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中国军事实力强于美国④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16、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全国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44.8%,这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 )
A.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 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下面材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阅读请回答问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新中国成立后,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期以来?
(3)“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
【答案】(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解放战争时期
(3)五四运动、鸦片战争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说:“美国把国防线放到了台湾海峡,嘴里还说不侵略不干涉。它侵略朝鲜,我们出兵去管……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
材料二 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材料三 我国军队一位领导人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
返了。”
(1)材料一中周恩来说“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的证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是谁?我国“出兵”的时间是哪一年?
(3)结合你所学过的中国近代史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和认识。
(4)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些数字应引起美国人怎样的反思呢?
【答案】(1)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美国侵略朝鲜,进而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彭德怀;1950年。
(3)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腐败落后,在多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丧权辱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奋战,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西方国家不能为所欲为了。
(4)侵略战争不但给别国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同样也伤害到自己。在纪念历史的同时,更多地应去感受历史,昭示后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占总人口数量 占总土地数量
地主、富农 1 0% 7 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 0%~30%
材料二 1952年底,3亿多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全国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362亿元增加到1952年的461亿元,粮食总产量迅速增长,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1)上面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归纳上述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1)土地改革。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材料一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起进行了土地改革。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