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语文教学PPT
部编版
高一下册
部编版语文高一下册第三单元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
目录
CONTENTS
课文导读,了解相关背景
合作探究、概括全文
夯实基础知识
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壹
贰
叁
肆
壹
课文导读,了解相关背景
走进作者,了解相关文体知识及写作背景。
梁思成,其父为奔波半生、致力于通过变革来振兴中华的“戊戌变法”的中坚人物梁启超;他本人,则是穷其一生,皓首无悔,潜心于中国建筑研究的现代中国建筑的先行者。他们父子,一为“改革家”,一为建筑师,身份不同而爱国兴国的理想却相同。其父且不待言,而梁思成,他大声呼吁“中国的建筑个性即我民族之性格”,表达的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之情;他用他的文章告诉我们,中国建筑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的用意就是用强烈的民族精神感染国人。请记住,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最最关键的是要把祖国、把民族刻于你的心中。
壹
课堂导入
梁思成(1901-1972),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梁思成长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要建筑设计的领导人之一。著有《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等专著。
壹
走进作者
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
二是科学性。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
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
壹
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要在科学小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能给人一定的启发。
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
壹
《中国建筑的特征》发表于1954年第一期的《建筑学报》。建国以后,梁思成满怀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以一个技术专家的极大责任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在繁忙的工作中,梁思成始终没有忘掉为新中国树立新的建筑思想,始终没有停止对建筑创作理论的探索。
写作背景
壹
壹
他学习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尤其是其中关于新中国文化的论述,受到很大的教益,他认为新中国建筑也和新中国文化一样,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他写文章、作报告,热情地介绍了中国建筑传统,论述建筑创作的主张。这一篇论文就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建筑的思考和探索。
写作背景
贰
基础知识
准确识记单音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
贰
màn
ɡǒnɡ
fānɡ
lǐn
sǔn
kuànɡ
tuó
dūn
qiónɡ
lónɡ
1.
准确识记下列单音字的读音
①墁地(
)
②斗拱(
)
③额枋(
)
④屋檩(
)
⑤接榫(
)
⑥框架(
)
⑦柁墩(
)
⑧穹窿(
)
基础知识
贰
yīn
yān
kǎn
jiàn
hénɡ
hènɡ
zhé
zhē
shé
仓廪
凛冽
檩条
屋檐
赡养
瞻仰
谵语
墁地
谩骂
幔帐
漫步
拾掇
点缀
辍学
啜泣
基础知识
叁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初读课文,分析文中介绍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
中国建筑的特征
叁
特征一: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
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叁
特征二: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
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中国建筑的特征
叁
特征三: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
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中国建筑的特征
叁
特征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描述“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
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
力”,
还具有装饰作用。
中国建筑的特征
叁
特征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中国建筑的特征
叁
特征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
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中国建筑的特征
叁
特征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
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
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
叁
特征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
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脊吻
瓦当
门环
中国建筑的特征
叁
特征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
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浮雕
琉璃
中国建筑的特征
肆
合作探究,概括全文
分析本文写作特点,揭示本文主旨,理清文章脉络。
感知课文
肆
1.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分别是什么?请找出每一段的关键词。这九大特征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
作者按照事理顺序对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进行高度概括,逻辑上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结构特征到装饰特征,层次简洁严密。
中国建筑的
九大特征
结构特征
装饰特征
组成、平面布置、结构方法、斗拱、举架
屋顶、朱红色彩、构件交接部分的突出、漆色或雕刻
感知课文
肆
2.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有哪些?
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有两个:一是斗拱,二是屋顶。文章第8段对“斗拱”作了诠释,指出其作用。作者认为“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所以它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文章第10段,在与其他体系建筑的比较中,指出屋顶在中国建筑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壮丽的装饰性。屋顶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感知课文
肆
3.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作者为什么重点说明这几部分?
重点说明的特征有:
(1)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
(2)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
(3)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4)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
(5)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
这几部分是中国建筑的主体部分,最能表现中国建筑的特征。
感知课文
肆
本文是一篇内容丰富的科技论文,在中国建筑学理论中颇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但作者并未故作高深地将其写成晦涩难懂的文章,而是简洁生动。文中使用比喻的地方比比皆是,如:“只是像‘帷幕’一样”在此,作者用人们常见的帷幕作比,指出墙壁所起的隔断和划分空间的作用,说得清晰明白。可见,使用打比方的方法,能够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自然科学论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辞格上的比喻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自然科技论文中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4.文章在不少地方使用比喻,它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感知课文
肆
作者认为建筑有如文章一样,也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参照写作的用法,将它称作建筑的“文法”。每种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构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法式,遵照这种沿袭下来的法式,结合各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会有区别于别人的建筑式样,虽然有时会存在建筑样式上的雷同性,但从建筑的“文法”和“词汇”上来讲,这些相同的建筑在构件及其关系上是不同的。
5.结合文中关于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说法分析理解为何说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感知课文
肆
从中国建筑来看,其“文法”是独特的,采用了梁架结构法;其“词汇”也是独特的,采用了木结构而非砖石结构,而木材结构的结构方法的运用使中国的建筑区别于希腊、罗马摒弃木结构的建筑体系,同时发展了我国的新建筑。中国建筑的词汇如梁、柱、枋等等又是独特的,它遵循中国建筑的框架、轮廓等“文法”创造出几千年留传下来的中国建筑体系。
5.结合文中关于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说法分析理解为何说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感知课文
肆
6.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的规则,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感知课文
肆
7.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这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感知课文
肆
8.作为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科学、严谨的说明是为文的基本要求,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介绍科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梁思成的科普文章中有浓烈的抒情成分,应如何看待这些抒情句?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文写作时,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因此,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感知课文
肆
9.文章在不少地方使用了比喻,它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文中使用比喻的地方比比皆是,如:“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在此,作者用人们常见的帷幕作比,指出墙壁所起的隔断和划分空间的作用,说得清晰明白。可见,使用打比方的方法,能够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自然科学论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辞格上的比喻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自然科学论文中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课文结构
肆
中国建筑的特征
第一部分(1-2段):
第二部分(3-13段):
第三部分(14-19段):
第四部分(20段):
体系独特、分布广、历史久
介绍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介绍中国建筑的风格与手法
发扬光大建筑传统
地位重要
特征鲜明
板书设计
肆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个别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木材结构
斗拱
举折和举架
结构
特征
装饰
特征
屋顶的装饰作用
颜色的选择——朱红
部件的装饰作用
材料的装饰作用
外观装饰
(主)
(次)
整体
局部
总
体
特
征
结
构
方
法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