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理解顺时针方向旋转和逆时针方向旋转。
2、通过探究,体验并概括旋转的性质。会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图形的旋转。
3、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用具:
方格纸、三角板、课件等
学情分析:
《图形的旋转》这部分教材是在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换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设计思考:
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 建构数学模型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我利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策略,先整体感知图形的旋转,从而逐步抽象到线段的旋转,最后抽象到点的旋转,从而提炼出观察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构成简单的数学模型。再通过学生对三角尺的操作这一实践活动,促进模型在学生思维层次上的进一步内化与升华,最后通过应用于观察道闸的旋转这一生活情境,完成了模型的建构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你喜欢那些运动?
数学中也有许多的运动,说说你知道那些图形的运动?
说说这些现象属于什么现象?
二、对学、交流自学
1、出示交流问题:
观察三角形AOB,看看三角形AOB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一组
第二组
2、 对学要求:
(1)和你的小对子相互说一说你们各自的想法。
(2)和你的小队子把你们的收获分享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3、 教学策略:
(1)小对子对学、交流
(2)汇报展示
(3)补充质疑(个人、小组)
(4)教师点拨,总结提升。
4、预设交流:
生:旋转了90°
生:顺时针旋转了90°。
师:那么怎么才能说清整个旋转过程呢?该从哪些方面来说呢?
生1:这个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度。
生2:我们觉得要说清楚旋转的过程,得从中心、方向和角度三方面来说。
生3:比如说中心点不一样,旋转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课件演示中心、方向、角度不同的旋转情况)
师:从刚才的例子中进一步说明了,要说清楚一个图形的旋转过程,应从中心、方向、角度、三个方面来说,三者缺一不可。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说说这个三角形的旋转过程吧!
板书: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度。
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度。……
旋转的三要素: 旋转中心 方向 角度
5、阶进作业:
游戏:幸运大转盘
你想获得什么礼物,转盘中的指针怎样旋转?
三、合作探究,感悟旋转的性质
1、出示合作问题:
问题:将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像这样绕点0每次顺时针旋转90°,并标记出每次旋转后三角形的位置,并标出对应点。
2、合作要求
(1) 和小对子合作在方格纸上转一转、画一画。
(2)选择学习单中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边操作、边观 察、边测量、边记录,共同完成。
3、 学习任务单
(1)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有什么特点?
(2)数一数旋转前后三角形各个对应顶点到旋转中心o点的距离。
(3)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旋转的方向和度数是怎样变化的?
每次旋转前后,三角形的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
4、展示汇报,交流补充。
强调:
(1) 位置的变化又是通过什么的变化来体会到的呢?
(2) 一个图形究竟旋转了多少度我们又该怎么来观察呢?
(3) 为什么只看其中的一条边就行了!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四、再探究,旋转图形内任意一点的特征
如果这个三角形内有一点(D点),通过刚才的旋转后,这一点会在哪儿呢?你能找出大概的位置吗?请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吧。 (学生试画,并与同桌讨论)
生1: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找。
师:虽然格子被盖住了,你还能找出来是吗?跟她一样通过数格子的办法来找的请举手。
生2:与O连起来,因为这个图形旋转了,点也会跟着旋转,所以只要把这条线也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再量出一样长,就可以找到这个点了。
师: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演示)。
师:图形上的任意一部分,都会随着图形的旋转而旋转的,而且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都一样。
课堂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你怎么学的?除了知识点,你还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旋转中心 方向 角度
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度
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