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二力平衡—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高频考点必刷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8.2 二力平衡—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高频考点必刷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3-11 22:31:1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2
二力平衡
高频考点精讲+必刷题精练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理课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
C.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
D.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
解: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不相同,方向却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N和6N,不计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则弹簧秤的示数为(  )
A.4N
B.6N
C.10N
D.16N
解: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所以B受力是平衡的,即:B端的力大小为6N;
又因为弹簧秤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弹簧秤受力是平衡的,B端受到的拉力是6N,虽然A的重力是10N,但为了和B端受力平衡,A端绳受的力是6N,而弹簧秤的合力为零,弹簧秤的示数是钩上的拉力或是一端受到的力,所以示数为6N;
故选:B。
3.如图是某同学用滑板车滑行的情景。
①滑板车所受重力与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②脚离地后,滑板车向前滑行,是由于滑板车受到了人对它施加的推力;
③滑板车滑行速度越来越慢,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④滑板车最终会停下来,是阻力改变了滑板车的运动状态。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①滑板车所受重力只是滑板车的重力,而支持力是滑板车和人受到的总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①正确;
②脚离地后,滑板车向前滑行,是由于滑板车具有惯性,没有受到了人对它施加的推力,故②错误;
③滑板车滑行速度越来越慢,由于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故③错误;
④滑板车最终会停下来,是阻力改变了滑板车的运动状态,故④正确。
故选:B。
4.随着我国快递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派件方式被人们充分利用了起来。一些地理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比如边远哨所、南海岛屿。高山峻岭等,甚至使用无人机运送货物。如图所示,无人机下方用绳子悬挂一个重物,不考虑空气阻力,则无人机在空中(  )
A.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重物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加速上升时,重物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C.匀速下降时,重物所受的重力大于绳子对重物的拉力
D.水平匀速飞行时,悬挂重物的绳子会偏离竖直方向
解:
A.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重物对绳子的拉力,二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加速上升时,重物也加速上升,重物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
C.匀速下降时,处于平衡状态,重物所受的重力等于绳子对重物的拉力,故C错误;
D.水平匀速飞行时,不计空气阻力,重物处于平衡状态,重物所受的重力和绳子对重物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绳子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故D错误。
故选:B。
5.如图,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运动员所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
AD、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错误,D正确;
B、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运动员自身的重力其方向都是竖直向下,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错误。
故选:D。
6.2019年中国女排11连胜,为祖国国庆献礼,下列关于女排运动的说法中符合物理原理的是(  )
A.女排二传手将排球垫起,排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受到平衡力作用
B.主攻手大力扣杀时,排球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排球的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
C.发球手发出排球后,排球离手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受到惯性力作用
D.排球与地面接触过程中,地面对排球的作用力是由于排球的形变产生的
解:
A、排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由于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受到的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排球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排球的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属于相互作用力,故B正确;
C、发球手发出排球后,排球离手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排球具有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惯性力,故C错误;
D、排球与地面接触过程中,地面对排球的作用力是由于地面的形变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B。
7.如图是用力F把一木块静止压在墙面上的示意图,以下受力分析的说法
①手对木块的压力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手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上述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②正确
B.只有④正确
C.只有③④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解:
①手对木块的压力和墙对木块的弹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
②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
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
④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手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
故选:D。
8.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将是中国首次举办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图是滑雪运动员(含滑雪装备)从山上斜向下滑下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和它们所受的重力为一对平衡力
B.运动员下滑过程中,若一切外力都消失,他将处于静止状态
C.运动员用撑杆撑地进行加速,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
D.运动员加速下滑过程,惯性会越来越大
解:
A.滑雪运动员从山上斜向下滑下时,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方向垂直地面向上,它们所受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运动员下滑过程中,处于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若一切外力消失,他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运动员用撑杆撑地,给地一个力的作用,同时地面也给撑杆一个反作用力,所以运动员能加速,这是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故C正确;
D.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运动员加速下滑过程,惯性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9.如图所示,关闭动力拉下制动后,某满载旅客的高铁沿平直轨道缓缓驶入南阳东站。下列说法正确(  )
A.列车受到的重力和铁轨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列车由运动变为静止,列车的惯性减小了
C.列车减速前进时,坐在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车站是静止的
D.列车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解:
A.列车受到的重力和铁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列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列车的质量没有改变,则列车的惯性大小也不变,故B错误;
C.坐在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车站来说,其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车站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列车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能说明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故D错误。
故选:A。
10.中国目前已成为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论坛暨博览会上,如图所示是送餐机器人工作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餐盘受到了非平衡力作用
B.食品对餐盘的压力与餐盘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过程中机械能一直在增大
D.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解:
A、由于餐盘处于匀速直线的运动状态,所以是平衡状态,即所受的力是平衡力,故A错误;
B、食品对餐盘的压力与餐盘对它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正确;
C、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也不变,所以机械能不变,故C错误;
D、送餐机器人工作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与地面接触,且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所以机器人会受到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B。
11.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关于它们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乙物体受到甲、乙两物体的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
C.乙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桌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乙物体受到重力、甲物体的压力和桌面的支持力
解:
A、甲对乙压力的大小等于甲重力的大小,桌面对乙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甲乙的重力和,因此二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D、因为乙处于静止状态,因此乙物体受甲的压力、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故B错误,D正确。
C、乙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桌面的支持力,二力大小不相等,因此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故选:D。
12.每年都有一大批丹顶鹤从北方迁徙到我市滩涂越冬,如图所示,一只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滑翔,此过程中,空气对它作用力的方向(  )
A.竖直向上
B.竖直向下
C.与运动方向相同
D.与运动方向相反
解:
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滑翔,处于平衡状态,则丹顶鹤的重力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因为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故选:A。
13.如图所示,人用绳子拉着木块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该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绳子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木块对绳子的拉力和人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解:
A、木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沿水平方向,而绳子对木块的拉力斜向上,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由于绳子对木块有斜向上的拉力,所以木块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大小不等,则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地面和木块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
D、木块对绳子的拉力和人对绳子的拉力都作用在绳子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
14.小华同学在科技馆观摩自行车走钢丝表演后回家做了一个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的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自行车和所挂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自行车对绳的压力与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
A、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等于自行车和所挂物体的重力的和,不等于自行车的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自行车和所挂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满足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自行车对绳的压力与钩码的重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A物体重40N,B物体重12N.A物体在绳子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为 12 N.如果要使A物体匀速向左运动,则应给它施加一个大小为 24 N的水平向左拉力。
解:(1)物体B通过定滑轮拉着物体A向右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12N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滑动摩擦力是f=12N。
(2)对A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使物体B匀速上升,物体A向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水平向右的拉力F′=GB,水平向左的拉力F与水平向右的拉力F′、滑动摩擦力是平衡力,所以F=F′+f=12N+12N=24N。
故答案为:12;24。
16.2017年5月18日,由中国自主研制的“直﹣19E”出口武装直升飞机首飞成功,如图所示,当直升机静止在水平停机坪上时,它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 平衡力 (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当直升机在竖直方向加速升空时,飞行员受到的合力 向上 (“向上”、“向下”或“为零”)
解:当直升机静止在水平停机坪上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都作用在飞机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当直升机在竖直方向加速升空时,所受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同,故合力方向向上。
故答案为:平衡力;向上。
17.如图甲所示,重量为4N的正方形铁块,被水平吸引力吸附在足够大的竖直磁性平板上处于静止状态,这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4 N;若对铁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9N的作用,铁块将沿着该平板匀速向上运动,如图乙所示,此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5 N。
解:重量为4N的正方形铁块在平板上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N。
铁块沿着该平板匀速向上运动,所以,它受到的竖直方向上的拉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摩擦力,拉力F=9N,正方形铁块的重力为4N,所以,摩擦力为9N﹣4N=5N。
故答案为:4;5。
18.图是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频闪照片(闪光灯每隔0.02s闪亮一次),观察图中小球的位置,可以判断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 重 力和 支持 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是 非平衡力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解: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由图知,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变大,根据v=知,速度变大,小球做加速运动,此时受非平衡力,且动力大于阻力。
故答案为:重;支持;非平衡力。
三.实验探究题
19.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明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两边所受的拉力 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桌面与木块有摩擦力 ,于是他把木块换成小车,并选择较 光滑 (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继续完成实验。
(2)在左右两盘放入质量相等的砝码,再将小车水平 扭转一个角度 ,松手后,观察小车运动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
(3)小明用轻质硬纸片代替图中的木块,两端的小盘中加质量相等的砝码时,硬纸片保持静止,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硬纸片向相反方向运动,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 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
解:(1)由于左盘和右盘中砝码的质量相等,故木块两边所受的拉力相等;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木块还受平衡力的作用;此时木块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桌面对木块有向左的摩擦力,向左的拉力、向左的摩擦力与向右的拉力这三个力平衡;为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当把木块换成小车,应选择较光滑的实验桌面,继续完成实验
(2)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已知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可以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在同一直线上的条件。
(3)当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从中间剪断小卡片,由于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两侧砝码落下,说明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故答案为:(1)相等;桌面与木块有摩擦力;光滑;(2)扭转一个角度;(3)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0.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
(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 拉力 和 重力 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 拉力 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 B、A、C (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 摩擦力 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 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 ,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解:(1)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的;
(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拉力和重力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3)B图为滑动摩擦,A图为滚动摩擦,C图只有滑轮间的摩擦,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B、A、C;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故答案为:(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拉力;重力;拉力;(3)B、A、C;摩擦力;(4)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3
摩擦力
高频考点必刷题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产生摩擦力
B.只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则这两个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C.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总是有害的
解:
AB、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挤压,且有一个相对运动的趋势,故A正确,B错误;
C、滑动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故C错误;
D、有些摩擦对人们有益,例如人走路时,鞋底和地面之间的摩擦,自行车的车把和手之间的摩擦等等都是有益摩擦,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生活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手上擦防滑粉
B.
滑板车安装车轮
C.
用力写铅笔字
D.
轮胎上有花纹
解:A、手上擦防滑粉,是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
B、滑板车安装车轮,是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
C、用力写铅笔字,是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
D、轮胎上有花纹,是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一物块沿斜面匀速下滑,如图关于该物块受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重力G,方向竖直向下;还受到斜面施加的支持力F,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向上;以及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A图缺少摩擦力,而且支持力没有与斜面垂直,B图缺少摩擦力,C图重力方向正确,摩擦力方向错误,故只有D正确。
故选:D。
4.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解:
A、被风吹开是因为门的滑动摩擦力很小,很容易克服摩擦将门吹开;故A错误;
B、门相当于一个杠杆,门没被吹开,说明杠杆处于平衡状态,风吹门的力也可能大于或等于摩擦力,故B错误;
CD、塞入硬纸片后,使门与门框之间的压力增大,因此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5.某同学从滑梯上匀速下滑,滑梯对该同学作用力F的方向是(  )
A.
B.
C.
D.
解:该同学由于匀速下滑,受平衡力,滑梯对该同学的作用力与重力平衡,竖直向上,大小相等。
故选:A。
6.用5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现改用10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仍在这一水平桌面上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  )
A.大于5N,小于10N
B.10N
C.5N
D.无法判断
解:
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是5N,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为5N;
当改用10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仍在这一桌面上运动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则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5N不变,故C正确。
故选:C。
7.如图所示,某工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以不同的方向分别拉动物块使其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摩擦力大
B.乙的摩擦力大
C.甲乙摩擦力大小相等
D.无法判断
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物体所受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甲乙两种情况,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的,摩擦力大,对甲乙受力分析,甲的压力小,故甲的摩擦力小,乙的摩擦力大。
故选:B。
8.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把重力为G的正方体物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正方体处于静止状态。关于正方体受到墙壁的摩擦力f,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方体受到的摩擦力f=F
B.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摩擦力f也随之增大
C.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摩擦力f一定不变
D.减小水平力F的大小,摩擦力f一定不变
解:
A、物块保持静止状态(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上的推力F和墙壁对它向右的支持力N是一对平衡力,则F=N;竖直方向上的重力G和静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则f=G,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故A错误;
BC、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即增大压力F),物体仍静止,所以摩擦力与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f=G,摩擦力大小不变;故B错误,C正确。
D、减小水平力F的大小(即减小压力F),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下滑;若物体下滑,则摩擦力f<G,此时摩擦力的大小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9.如图是惠民的“共享单车”,它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方便,而且低碳环保、下面有关“共享单车”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共享单车”转弯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单车轮胎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C.制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共享单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解:A、“共享单车”转弯时其方向发生了改变,不是平衡状态,所以不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A错误;
B、把手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错误
C、制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故C正确;
D、下坡时“共享单车”速度越来越大,是因为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0.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mp<mQ)的两个木块,按照甲、乙、丙、丁四种方式放置,分别在水平力F1,F2,F3和F4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F1>F2
B.F3=F4
C.F3>F4
D.F
2>F3
解:
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两个影响因素不变,摩擦力不变。
A、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甲、乙两图中,
因为mp<mQ,
所以Gp<GQ,
所以F1<F2,故A错误;
BC、丙、丁实验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改变了接触面积的大小,摩擦力不变,故B正确,C错误。
D、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乙、丙两图中,
GQ<GQ+Gp,
所以F2<F3,故D错误;
故选:B。
11.如图,重为500N的小科沿着竖直的直杆匀速上爬,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小科停在A处稍作休息,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之后沿杆匀速下滑,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500N,方向竖直向下
B.f2=500N,方向竖直向下
C.f3<500N,方向竖直向上
D.f1=f2=f3,方向都竖直向上
解:
小科在沿杆匀速上爬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f1,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1=G;
小科停在A处休息,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f2,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2=G;
沿杆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3,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3=G;
综合分析:f1=f2=f3,方向都竖直向上,故D正确。
故选:D。
1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10N,F2=6N,那么问题A、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受到摩擦力为4N,向左
B.A对B的摩擦力为10N,向右
C.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N,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6N,向左
解:
A、A相对于B保持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A受到拉力F1和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F1是10N,A受到的摩擦力是10N,方向向左,故A错误;
B、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是10N,所以B上表面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是10N,故B正确;
CD、物体B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的拉力F2,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与水平向左的拉力F2之和等于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所以B下表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10N﹣6N=4N,方向向左,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N,方向向右,故CD错误。
故选:B。
13.在做“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时,将木块A放置水平木板B上,加载一个钩码,把一支测力计系在A上,如图所示。当向左拉动B时,测力计指针稳定。下列讨论中错误的是(  )
A.此装置可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B.A受B的摩擦力与测力计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A受到B的摩擦力的大小为2.4N,方向向左
D.若增大拉动B的速度,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解:A、两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在A上加减钩码可以改变物体间的压力大小,该实验装置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故A正确;
B、A受到B对它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而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则A受B的摩擦力与测力计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4N,A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2.4N,A相对于B向右运动,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C正确;
D、A、B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间的压力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如果增大拉动B的速度,A、B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间的压力保持不变,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不变,由平衡条件可知,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14.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D.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
解:
(1)由v﹣t图象可知,0~2s内物体的速度为0,即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道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2)由v﹣t图象可知,4s~6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4m/s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由F﹣t图象可知,4s~6s内推力的大小为2N,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N;故D正确;
(3)由v﹣t图象可知,2s~4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均匀增大,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因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
所以,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故C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5.北京和张家口将在2022年联合举办冬奥会。冰壶是比赛项目之一,冰壶比赛冰壶的最上面覆盖着一层特制的微小颗粒。如图所示,一名队员将冰壶掷出后,另外两名队员用冰刷刷冰面。目的是为了 减小 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 增大 冰壶滑行的距离。(两空都选填“增大”或“减小”)
解:
两名队员用冰刷刷冰面的过程中,因摩擦生热使得部分冰面熔化产生水,减小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减小了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增大冰壶滑行的距离。
故答案为:减小;增大。
16.如图所示,用10N的力握住重为5N的矿泉水瓶,使矿泉水瓶在竖直方向上保持静止此时矿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为 5 N,再将握力增大至20N,此时矿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由于矿泉水瓶子在握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竖直方向上矿泉水瓶子受平衡力,摩擦力与重力平衡,f=G=5N;
当握力增大时,由于矿泉水瓶子仍然静止,矿泉水瓶子重力不变,摩擦力与重力仍然平衡,大小相等,摩擦力仍为5N,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5;不变。
17.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力F=30N将重20N的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沿墙壁匀速下滑,则木块受到墙壁的摩擦力大小为 20N ,方向 竖直向上 。
解:由于物体匀速下滑,所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摩擦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平衡力特点可知:摩擦力等于重力20N,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
故答案为:20N,竖直向上。
18.小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时,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这样操作的错误是 拉力不在水平方向 ,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 运动。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 变大 (选填“变大”或“不变”)。
解:
(1)如图,弹簧测力计没有水平拉动木块,即使木块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也不是平衡力,因为它们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要使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弹簧测力计要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2)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增大,滑动摩擦力增大。
故答案为:拉力不在水平方向;水平方向匀速直线;变大。
三.实验探究题
19.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柯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张老师用如图装置与他一起实验。
步骤一:将铁块放在木板上,往砂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5.00牛,水平向左拉动木板,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
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质量不同的铁块
压力传感器示数(牛)
拉力传感器示数(牛)
1

5.00
2.10
2

5.00
2.11
3

5.00
2.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2.10 牛;
(2)实验中能否用钩码代替细沙?并说明理由;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
(4)小柯认为: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大,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小柯的说法不合理;铁块与压力传感器不接触,压力传感器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无影响 。
解:
(1)实验中,水平向左拉动木板时,铁块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和拉力传感器向左的拉力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同,因此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10N;
(2)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不能连续变化,细沙的质量可以连续变化,方便控制铁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实验中不能用钩码代替细沙;
(3)三次实验中,铁块重力不同,木板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摩擦力大小相同,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4)实验中测量的摩擦力是铁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铁块与压力传感器不接触,压力传感器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无影响,所以小柯的说法不合理。
故答案为:(1)2.10;
(2)实验不能用钩码代替细沙,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不能连续变化,细沙的质量可以连续变化,方便控制铁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4)小柯的说法不合理;铁块与压力传感器不接触,压力传感器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无影响。
20.如图所示是小华物理学习小组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 匀速直线 运动,根据 二力平衡 的原理,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观察图甲、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压力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观察图甲、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 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
(4)在实验后交流的过程中,小华发现有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的摩擦不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测木块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物理量是 D (填编号)。
A.木板的质量ml
B.木块的质量m2
C.砝码的质量m3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4
②小华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后。用剩下的部分继续进行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变小。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她的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未控制压力一定 。正确的做法是: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后,只要将 截去部分叠在剩余部分上面 ,就可以进行实验并得出正确结论。
解:
(1)实验时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此时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甲、乙两图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甲、丙两图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①因为图2的设计中,对木块的拉力来自托盘的砝码的总重力,所以为了测量木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4;
②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用剩下部分继续进行实验,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小。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在她的探究过程中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一定,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因此结论不可靠。
正确的做法是: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将截去部分叠在剩余部分上面进行实验,这样既保证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也保证了压力不变,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压力;(3)越大;(4)①D;②未控制压力一定;
截去部分叠在剩余部分上面。
2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此实验是根据 二力平衡 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2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 木块未做匀速直线运动 。
(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
(4)小明把木块沿竖直方向截掉一部分后,继续图甲的操作,测得摩擦力减小,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控制压力相等 ,改进方法是 将截下的木块置于剩余木块上方,放在木板上,匀速直线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木块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
解:(1)在实验中匀速拉动木块运动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拉力与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2)虽然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是木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大小相等;由于拉力在增大,所以摩擦力也在增大;木块未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拉力与摩擦力不相等;
(3)甲、丙两次实验,压力大小相等,丙的接触面粗糙程度大于甲的接触面粗糙程度,拉力大于甲的压力,说明丙的摩擦力大于甲的摩擦力,可得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甲图中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相等。
改进方法:将截下的木块置于剩余木块上方,放在木板上,匀速直线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变大;木块未做匀速直线运动;(3)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没有控制压力相等;将截下的木块置于剩余木块上方,放在木板上,匀速直线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